APP下载

孤独症儿童早期识别的1:2病例—对照研究

2017-08-09徐翠青张静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显著性康复训练患儿

徐翠青+张静

【摘要】目的:了解儿童孤独症的早期异常行为表现和诊疗情况,为儿童孤独症的早期识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武汉市2个孤独症康复中心2011年1月~2014年12月就诊的80例孤独症儿童作为病例组,按同性别、同年龄选取160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进行1:2病例-对照研究。结果:74.54%的孤独症患儿能在2岁前发现异常,但仅有21.82%的患儿在2岁前接受康复训练,患儿接受康复训练的年龄明显滞后(P <0.001)。病例组儿童叫爸爸妈妈、独坐、行走和说完整语句的平均时间明显滞后于对照组儿童,且在安全依恋的形成、交往性微笑、喜欢被父母抱起、与周围人交往等方面较差(P<0.05)。结论:大多数孤独症患儿在婴幼儿时期就表现出明显的语言和社会交往能力异常,但易被忽视。因此,应加强对儿童抚养人和医疗保健人员的孤独症知识普及和培训工作,使之能够早期识别患儿并促使接受康复训练,改善预后。

【关键词】儿童;孤独症;早期识别;1:2病例-对照研究

【中图分类号】R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7--01

儿童孤独症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被称之为“精神癌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研究发现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越早,预后越好。在2岁以前进行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患儿预后,而1岁前干预效果更好[1]。但由于抚养者或医疗保健人员对儿童孤独症缺乏足够认知,有些儿童虽被早期发现异常,但未得到应有的指导和康复训练,错过了干预的最佳时机。因此,了解儿童孤独症的早期发育特点和异常行为表现,将有助于孤独症的早期诊断,改善患儿的预后。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病例组:抽取武汉市2个孤独症康复中心2011年1月~2014年12月就诊的80例孤独症儿童,所有病例均同时符合DSM-Ⅳ和ABC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的评定标准。其中:男童72例(90%),女童8例(10%),年龄21月-14岁,年龄中位数为4.86岁。

对照组:按照1∶2配对的要求,随机抽取武汉市16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要求:与病例同性别,3岁以下儿童年龄相差在3个月以内,3岁以上儿童年龄相差在6个月以内,排除有智力、语言发育障碍及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的健康儿童。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采用自拟的调查表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儿童的早期发育、日常行为表现和病例组儿童诊疗情况对主要抚养人进行调查。

1.3 统计学分析

将检查结果输入Epidata3.0数据库,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检验。

2.结果

2.1 病例組儿童首次发现行为异常的年龄分布

在80例孤独症儿童中,55例患儿家长能回忆岀儿童首次发现行为异常与接受康复训练的年龄。首次发现行为异常的月龄为12个月~50个月,平均为26.09±9.47个月;经t检验,不同性别的患儿首次发现行为异常的年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428,p>0.05)。

2.2 病例组儿童开始康复训练的年龄分布

55例患儿开始康复训练的年龄为20.50个月~85.90个月,平均为48.86±15.65个月;经t检验,不同性别的患儿开始康复训练的年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06,p>0.05)。

2.3 病例组儿童开始康复训练与首次发现行为异常年龄的比较

在55例患儿中,41例患儿的抚养人在儿童2岁前发现异常,发现率为74.54%,但仅有12例患儿在2岁前开始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率为21.82%,开始康复训练与首次发现行为异常的时间间隔为1.10个月~54.97个月,平均间隔22.77±14.19个月;经t检验,患儿开始康复训练的年龄明显滞后于发现异常的年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1.90,p<0.001)。见图1。

2.4 病例组和对照组儿童的早期发育情况比较

病例组儿童出牙、独坐、行走、叫爸爸妈妈和说完整语句的平均时间均落后于对照组儿童,经t检验,两组儿童除出牙时间外,其它4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2.5 病例组和对照组儿童的早期日常行为比较

将儿童的早期行为出现的频率按“从不”、“偶尔”、“经常”进行分类,结果显示,病例组儿童下列7项行为出现“经常”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检验,两组儿童7项行为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 孤独症儿童出现异常早而接受干预较迟

孤独症儿童在婴幼儿时期就具有一定的特殊表现。李思特等[2]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大多在2岁之前就有较多的临床表现。本研究也证实,孤独症儿童在早期语言、动作和交往行为等方面明显较对照组儿童差,74.54%的家长能在患儿2岁前能发现异常;但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孤独症患儿的康复干预普遍较迟,接受康复训练的年龄平均比首次发现异常的年龄约滞后2年,与相关研究结果近似[3]。婴幼儿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塑造行为方式,采取特殊教育弥补智力障碍的重要时期[4]。分析干预较晚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患儿的异常行为虽然已引起父母的注意,但家长缺乏孤独症知识,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所改善;②孤独症近年来才引起社会的重视,许多儿童保健、儿科或精神科医生对孤独症的诊断和辨别能力不强,导致儿童孤独症漏诊或误诊;③国内孤独症康复机构数量有限,且康复训练费用较高,患儿在诊断异常后未能及时接受治疗。

3.2 注重早期诊断,改善患儿预后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监护人,当儿童行为出现异常时,他们容易较早察觉[5]。因此,应加强对父母进行儿童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他们对儿童孤独症的认知水平和警惕性,在发现子女有类似孤独症的表现后,应及时就诊。其次,随着社会经济和医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有了进一步提高,应考虑将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检查内容纳入到健康检查制度中,这不仅有利于儿童孤独症的早期筛查,也有利于其他心理行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当发现儿童有照料困难、回避眼神接触、语言发育迟缓等现象时[6],儿童保健门诊应对其建立档案管理,定期追踪,及时给予家长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3.3 建立完善的康复体系,促使患儿早期接受康复治疗

如果孤独症儿童未接受康复治疗,将会成为终身残障,而如果给予适宜的特殊教育和康复训练,患儿临床症状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目前我国孤独症康复中心还寥寥无几,且康复训练费用昂贵,许多患儿不能及时接受康复治疗。因此,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努力,通过社会保障与支持减轻孤独症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加大特殊学校和特殊学生的随班就读工作[7],促使孤独症儿童能够早期接受特殊教育和康复训练,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邹小兵.孤独症谱系障碍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6,31(23):1768-1770.

[2]李思特,李雪荣,张献共,等.儿童孤独症高危因素和早期特征的回顾性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8):552-554.

[3]熊超,蒋秋静,李丹,刘娜,杨昌友,郑小璇,段丽平,胡继红,杨森焙,张静.儿童孤独症发现与诊疗时间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0):4688-4690.

[4]陶国泰.儿童少年精神医学.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12-213.

[5]吴广霞,陈雪萍.社区自闭症儿童早期发现的现状与对策[J].健康研究,2010,30(2):121-123.

[6]王建敏,李侠,农铮.监护人重视的首个儿童孤独症异常特征及与就诊时间关系的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36(10):1077-1080.

[7]何玉莹,杨莹,邵冬冬,陈希蕊,贺莉,张婕,陈艳妮.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临床特点及发病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32(8):607-612.

猜你喜欢

显著性康复训练患儿
小儿肺炎护理4重点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老年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效果及临床意义分析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在脑卒中康复训练中的疗效观察
小儿惊厥不要慌,记住这些护理知识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浅谈商标的显著性对于商标应用的影响
商标显著性的司法判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