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国成长小说中“引路人”的发展
2017-08-09张逸
张逸
【摘要】成长小说有着悠久的历史,通过知网论文搜索,发现学者大多研究美国成长小说,而在有关英国成长小说的研究中,多重在研究其成长主题。本文将选取英国不同时期的经典成长小说,浅谈“引路人”这一角色的发展。
【关键词】引路人 英国成长小说 发展
成长小说,亦称启蒙小说,始于18世纪末的德国。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标志着一个模式的确立。成长小说主要采用人物传记式的叙事方法,讲述主人公起初为一个天真、幼稚、无知、迷惘的孩子,在经历过一系列挫折磨难后,最终变得思想成熟、性格独立,对自己的社会身份有了新的认识。在“成长”的过程中,作者安排了外出旅行等情节,而“认识世界、探寻自我”是成长小说的基本主题。在这个过程中,“引路人”这一角色必不可少。引路人即英文中的“guide”,指的是“向导”,我们也可将其理解为人生路上的“导师”。在青少年阶段,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构建,青少年在一定程度上会不自觉地模仿他人的言语、行为,不断与自己的思想形成碰撞。从社会学角度看,“每个人的成长都会收到一些人的影响,这些人从正、反两方面丰富着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对社会的认知。”本文将选取英国不同时期的经典成长小说,探索“引路人”这一角色的发展与变化。
一、早期“引路人”形象
约翰·班扬(1628-1688)的《天路历程》(1678)被认为是英国最早有成长元素的小说。这本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描绘了一个迷惘的基督徒实现灵魂自救的过程,下卷描写了他的妻子和儿女也前往朝圣并获得救赎。在上卷中,主人公基督徒觉得重负不堪,极度苦恼,不知所措。这时“引路人”宣道师出现了:“宣道师给他一卷羊皮纸,上面写着‘逃避将来的天罚!”宣道师指引他朝着“亮光”走去,基督徒一面跑,一面喊“生命!生命!永恒的生命!”。在基督徒遇到老世故,离开原来所走的路,转向合法先生的家求助时,“引路人”宣道师再次出现了,宣道师告诉他老世故怀有恶意,让他偏离正确的路。基督徒痛苦懊悔,不知自己的罪能否得到赦免。宣道师“吻了他”“对他一笑”“祝他成功”,并叮嘱他不可离开那条路。当基督徒和朋友忠信走出旷野时,“引路人”宣道师第三次出现了,基督徒将一路上经历的困难告诉宣道师,宣道师为其经受住考验而高兴。并且,他进行了最后一次劝告,告诫基督徒要经受后面出现的苦难,“行动像个大丈夫。”最后,基督徒顺利到达了锡安山,获得心灵的救赎。同样,在《天路历程》的下卷中,女基督徒也遇到以为“引路人”大无畏先生,在其帮助下,经历了疲乏、饥饿、陷阱等一系列艰险后,从“毁灭城”到达了“锡安山”。
此时的引路人在小说中出现时身份十分明确,书中多次点明基督徒需要一个“引路人”,并且偏向字面意义上的“引路人”,即指出前往锡安山的道路。但其中也不乏心灵上的教导,宣道师多次教导基督徒幸福出现在磨难后,要经受住考验。
二、正反“引路人”角色的形成
18世纪,亨利·菲尔丁的小说《汤姆·琼斯》为成长小说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主人公弃婴汤姆琼斯,在成长中经历偏见误解和磨难,战胜考验并最终与索菲亚结成眷属。收养琼斯的奥维资则是他的引路人,当琼斯从小时的调皮捣蛋,到青年时的做出违反中产阶级形象利益的事时,奥维资先生总是教导他。如当琼斯拒绝回答斯威克姆卖马的钱的用途时,后者准备鞭打他惩罚他。奥维资将琼斯带到自己身边,语重心长地教导他。当琼斯称想报复那个“恶棍”时,奥维资严厉批评他“不懂规矩、不敬师长”,训斥琼斯,直到他认识自己的错误为止。而小说中的布力菲则为反面引路人。布力菲是个善于看风使舵、诡计多端的伪君子。汤姆有了过失时,他便乘隙而入,在舅父和两位教师面前加油添酱,打击汤姆,抬高自己。
维多利亚时期,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也出现了正面引路人西贝姨婆、艾妮斯和反面的引路人希普、斯蒂弗茨的角色。同样,20世纪初的福斯特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描写了主人公露西在意大利的恋爱经历后如何敢于面对内心,走向成熟的故事。小说中乔治和其父爱默生为露西的正面引路人,塞西尔和露西的表姐巴特利特为反面引路人。
三、“引路人”发展为抽象的内心世界
20世纪上半叶,詹姆斯·乔伊斯的《一位青年藝术家的肖像》采用新的创作手法。书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引路人”,而是运用大量内心独白,以不同风格的语言来表现人物幼年、童年、少年和青年各个时期的思想感情。斯蒂芬这样表明自己与家庭、宗教与国家彻底决裂的决心,最终,经历了一系列堕落与迷茫,经过一次次顿悟,主人公斯蒂芬摆脱了社会、家庭的种种枷锁,迈出成长的一步,决定成为一名自由的艺术家。
四、结语
通过对英国各时期成长小说“引路人”的梳理,笔者认为,引路人对主人公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可以是父母等长辈,也可以是伙伴等同龄人。引路人通常分为两类,即正面型引路人和反面型引路人。正面型引路人常为长者,具有较完备的道德素质,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而反面型引路人常为同龄伙伴,起对比作用,他们的恶与坏反衬出主人公的善与好,更反映出主人公走向成熟的变化。此外,引路人也可以是内心世界,通过“顿悟”等途径,对自我内在世界进行探索,直到由迷惘变成熟,对自我有明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黄雪飞,尹松涛.英国成长小说的流变及其文化内涵[J].名作欣赏,2011,(33).
[2]芮渝萍.英国小说中的成长主题[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2).
[3]文蓉.论《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成长主题[J].嘉应学院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