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的协商民主制度
2017-08-09刘晋
刘晋
摘要:现代西方协商民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代议制民主缺陷的一种回应。协商民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并不存在统一的模式。中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却是最高类型的新型民主。它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依据中国国情建立起来的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民主。它在发展过程中依然会遇到诸如协商主体理性不足、协商結果未必如人所愿等现实问题。协商民主作为中国发展民主政治的一种形式,必须结合中国实际,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创新形式。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摆脱协商民主面临的种种困境,才能实现协商民主从理论向实践的飞跃,推进人类政治文明建设不断发展。
关键词:民主 协商民主 协商困境 协商主体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5-0172-02
一、协商民主的基本特征
“协商可以克服私人观念的局限和提高公共决策制度的质量。”作为一种理想的政治形态,现代西方协商民主具有以下几种特征:
第一,多元性。多元性是协商民主的重要前提条件,它规定了协商民主的主要任务和实质特征。协商民主承认差异和多元化,通过协商和交流而不是冲突来促进文化的发展。协商各方通过吸取他人的不同意见,促进各方文化主体对自身的批判性反思,从而达到协商各方相互理解、相互促进的目的。当文化冲突或价值冲突较为激烈时,在多元性的语境中维系协商,便能够降低交流成本。
第二,明理性。明理是将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区分开来的重要特质。明理不仅仅是理性,而且还超越了理性,因为它还包括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表达。协商民主是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在共同协商的框架内通过协商和妥协达成意见的一致,避免使协商各方作出草率的、伤及公共利益的决定。
第三,包容性。包容贯穿于协商民主的全过程,体现在协商民主的各个方面。
第四,公开性。协商民主依靠公开性遏制权力的滥用,保证参与者得到平等的对待。协商过程必须是为众人所知的,协商主体的意见也要为各方所知,每个人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批判他人的意见,公开性暗含了平等性和主体责任性。
第五,公共性。协商民主关系到的是协商主体的公共利益,具有较强公共色彩。公共首先为协商民主提供了空间场所,也就是说人民必须在公共领域内进行协商。其次,公共性也提供了评判共识的最低限度标准,协商之后的决定必须信服到足以促动每一个人。
二、中国特色下的协商民主制度
中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最高类型的新型民主。它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依据中国国情建立起来的适合中国特点、中国形式的新型民主。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是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并协调各方面利益,保障人民的选举权利,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保障祖国的大一统,民族的大团结。
(一)中国协商民主的特殊性
中国协商民主的特殊性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社会制度的特殊性。它是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中的一种新型民主。中国协商民主的发展是具体的、现实的。与西方协商民主不同的是,中国协商民主已经存在于中国的民主实践中,是作为显存发展其力量的。
中国的协商民主发展有其自身的逻辑进程和理论特点,因此中国的民主发展不能照搬西方的民主模式。主要原因在于:在经济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国协商民主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得到极大的促进和发展。这不仅为中国协商民主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而且也扩展了协商的途径和形式。市场经济导致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社会阶层的复杂化,主体利益的多样化,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中国协商民主发展和变革。在政治上,中国的政治制度建设是中国协商民主发展的强大的堡垒。中国的政治制度建设是建立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奴役、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基础之上的。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必然不能采用西方以投票为主的民主制度,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协商民主更有利于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制度也为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在文化上,中国协商民主的历史文化资源就是传统的政治观念和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协商思想。以“和”为贵的传统政治文化为协商主体达成共识提供了思想基础,同样,中国历史上存在着悠久的协商实践传统,比如春秋战国郑国大夫子产执政期间,允许人们在乡校等公众场合对国家政策进行评论。这些政治协商、民主参政的思想构成了中国协商政治制度雄厚的历史和文化基础。
(二)中外协商民主的比较分析
尽管中国和西方在现代社会中都谈论协商民主制度,但两者却并不完全相同。
第一,中国协商民主区别于西方协商民主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其协商制度的现实性和历史性。西方的协商制度是对直接民主复兴的一种理想,而中国协商制度是现实生活中发生作用的一种机制。它目前在中国主要解决的是人民政治参与的问题,人民依靠协商制度参与国家政权,在交流、辩论的过程中达成共识。
第二,中国共产党在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中占据中心地位。我国与当代西方的政治协商制度的协商民主理论提出的协商民主机制有本质的不同,不同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一切制度的首要坚持原则不能动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纵观历史最能代表人民的利益就属中国共产党。因此,中国共产党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息息相关不能分开的。协商民主制度要求广泛与各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坚持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原则、路线方针和重大政策上的领导。
第三,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兴起,首先是因为各族人民各个团体的团结,而紧接着的取向则是人民民主。“民主化是现代化的必然,但能够促进现代化发展的民主化,一定是既能带来政治进步,也能带来经济和社会成长的有效政治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想要使我们的民主发展得更加充分广泛,就要积极推行稳妥的政治体制改革。西方的协商民主始终拥有着西方历史传统,很难成为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民主。
三、中国协商民主的困境及发展前途
(一)中国协商民主的困境
中国的协商民主理论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批判继承国内外民主政治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它反映了人们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和向往。但是协商民主理想在實践中发挥作用有一定的限度,因此这个限度被许多不赞同协商民主的人士用来当做批判它的借口。准确地说,中国的协商民主包括以下需要解决的方面:
(1)协商主体理性的不足。协商主体的理性不足所带来的问题会影响协商民主的运行效率和公共协商中的民主的广度、深度。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由于每个公民的文化水平程度不同,思维方式也不一样,对政治事件理解能力也有限,尤其是有些人容易依靠自己主观来判断决策,还有的甚至没有主见,容易受别人支配影响。
(2)协商主体之间资源和机会的不平等性。资源和机会的不平等使有些人想为国家的一些政策献言献计可惜没有途径去参与。资源分配中处于优势的公民能提供物质优势来影响民主程序。这种不平等尤其体现在协商主体间信息的不平等,由于协商主体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政治信息的渠道各异、时间快慢不同、政治地位以及人脉资源的不同而导致获得信息真假等有差别,从而损害真正的协商民主,影响民主的公平实施。
(二)中国协商民主的发展前途
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中,具有丰富的协商民主形式。协商民主是公共权力行使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运行机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由于协商民主具有一些目前无法解决的缺陷,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在中国政治经济环境下的协商民主建设。由此,中国的协商民主建设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具有广泛的阶级基础,拥有应对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挑战的能力,能够以合作、发展为基本价值目标,把协商作为基本的途径,吸引尽可能多的公众参与到商谈中来。在协商的过程、协商的形式中,中国共产党也可进行更多创新,以此保障协商的顺利进行。
第二,提高个人素质,培养公民精神。协商民主的实践也需要个人素质的提高,个人素质的提高,包括理解能力的提高、交流能力的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等,和协商民主紧密相关的是政治能力决策的提高。个人素质和公民精神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建立的,它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和政治生活中加以实践和训练才能完成。同时,在一个社会的转型期间,容易产生政治认同危机,价值观念体系可能会受到冲击,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构建社会认同价值体系,增强公民的社会归属感,凝聚人心,构建中华民族伟大的凝聚力。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公民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为协商民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第三,建立健全的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协商民主强调重视人民的利益,保障人民的利益,尊重人民的呼声,让广大人民为我国的发展建言献策,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平性,更有利于决策的实施与拥护。改革和完善政治协商制度,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来着手:一是新兴社会阶层合理意见可以被吸收,增加政策合理性,维护社会稳定,也可以扩大政治协商的涵盖范围。二是规范政治协商的运行程序,扩大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巩固建成监督体系。三是致力于提升政协委员的政治责任意识和社会使命感,让其多学习政治知识,能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办事,替人民着想,推动我国政治朝着更健全、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第四,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让大众媒体引导人民群众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总而言之,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保证人民享有真正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坚持依据我国主要国情出发,选择真正适合我国实际发展的道路;重视加强建设制度形成体系,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朝着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方向发展;积极学习和借鉴全世界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文明成果,注意不能照搬西方民主政治的模式。只有这样,协商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才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为人民服务,才不会成为强势利益集团操纵决策的工具,才能更好地促进祖国的发展,维护祖国的统一与稳定,使祖国更加繁荣与富强。只有这样,才能够建设符合人民意愿、符合历史发展方向、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参考文献:
[1]郑永年.改革与中国国家建设[J].战略与管理,2007(2).
[2]俞可平.思想解放与政治进步[N].北京日报》,2007-09-17.
[3]陈家刚.协商民主与政治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