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突发事件的成因与防控

2017-08-09黄凯

资治文摘 2017年5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高职院校学生

黄凯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突发事件频发,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破坏了校园的和谐稳定。本文从社会、高校、学生三个方面对突发事件的成因进行初步分析,以期从社会、高校、学生三个方面探索到有效的预警机制和防控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学生

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市场经济转型,社会变迁不断加剧,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矛盾也与日俱增。受社会因素影响,高校内外部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致使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突发事件层出不穷,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秩序和校园的安全稳定,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了威胁。

一、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突发事件的内涵

根据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①而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突发事件是指各类高等职业院校的大学生群体,受国内外政治形势、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高职院校内部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以非对抗性形式,聚集一定规模的群体,以表达主张诉求、争取维护权益,或发泄不满的,各种突然发生的、紧急的,并造成严重危害和负面影响的行为事件。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罢课、罢餐、静坐、上访、堵塞交通、非法占据公共场所等聚众闹事事件;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擅自举行非法集会、演讲、游行、示威、请愿等公共活动;聚众在学生公寓敲脸盆、砸酒瓶、砸玻璃、朝楼下扔杂物、结伙打砸哄闹或聚众赌博、斗殴等。

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突发事件的影响极其恶劣。如果学校不提早预防,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其危害很有可能蔓延到社会,造成社會动荡不安。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必须深层次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事件背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找出相应的对策,防患于未然。

二、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突发事件的成因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突发事件的成因非常复杂,涉及社会、高校和学生等多个方面。

1.社会因素:主要指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国家政策的改变等原因引发学生群体突发事件的因素。一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非常时期。在日趋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社会管理方式没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政策法规的出台与社会飞速变革步伐不一致,加上国际形势严峻,国内宗教、民族、文化等问题激化,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公共事件频发,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是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国家对高职院校的大力扶持,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连年扩招导致学生数量飞速增长,生源也呈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入学起点降低,学习能力不强、行为习惯不良、漠视制度与规范、自我控制力差。同时,学校教育资源的增长也没有赶上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学校硬件设施不到位,学生住宿条件有限,食堂承包涨价等后勤服务管理严重滞后,随之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开始凸显,容易造成学生的不满情绪,极易激发矛盾,引起群体性突发事件。

2.学校因素:从很多事件可以看出,学校自身是引发学生群体事件的关键原因。首先,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有研究者在谈到学校现有管理制度时,指出目前学校普遍存在“制度教化的缺失”,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德行形成过程中,学校制度起一个不可替代的“他律”作用。学校制度文化的诸多缺陷,必然会导致它的德行培育功能与教化作用跌落。②高职院校在管理中会出台许多制度措施约束学生,却普遍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制定实施制度时片面、缺乏人性化、缺乏与学生群体的有效沟通、忽视学生切身的利益,实行严格的单向控制,致力于惩处学生、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没有致力于心理疏导,这难免会导致学生的抵制。

其次,学校防控机制不完备。纵观目前形势,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危机意识不足,隐患管理缺失的现象,没有制定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遇到学生群体突发事件时常常陷入被动之中。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就开紧急会议,抽调部分人员组成临时性的工作小组,而各成员之间由于平时交流较少,团结协作意识不强,缺乏专业性,遇到工作还相互推诿,这极大地削弱了危机管理能力,错失最佳处理时机,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再次,学校教育疏导不到位。当前应试教育体制重智商、低情商的现象严重,学校缺乏对学生的危机教育、安全教育、防范意识教育,使学生一旦面临突发事件,如学校重大火灾、大型集体活动安全事故、流行传染疾病和食物中毒事件、校外暴力侵害、各类自然灾难等时,容易表现出群体恐慌,认知和行为应对能力下降,焦虑、失控,不满情绪蓄积并迅速传播,最终促成学生群体事件。

3.个人因素:高职院校学生作为群体突发事件的制造者,也是群体突发事件的诱因之一。首先,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远大的理想,但社会经验少,警惕性差,法制观念薄弱,对客观形势缺乏理性分析,容易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参与到群体事件中。同时,因为情绪自控力、行为自律性不强,学生容易低估自己行为带来的风险,出现过激行为,为群体事件推波造势。

其次,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这是一类特殊的群体。他们在众多呵护中成长,唯我独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理能力差;他们经历的事情较少,所有可能成为牵绊的东西,都被父母铲平,抗挫折能力差。进入高校,犹如进入一个小社会,生活中的不如意,专业认知不足,情感问题,就业压力,与本科院校学生的差距,社会期望值较高都容易让他们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使之在理想信仰、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等问题上觉得困惑迷茫,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安,这是大学生群体突发事件出现的内因。

三、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突发事件的防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与其等到学生群体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再应对弥补,不如事先做好防范工作。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突发事件的防控需要社会、高等院校以及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1.从社会层面来说,就是要求国家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实现突发事件的法制化管理。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目前,国家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突发事件防控处理的法律法规较少,即便有作用也很小,效果不显著。因此,作为国家最高层面的管理机关,应从法律层面完善高校学生群体突发事件的防控、应对处置和恢复补救机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为基础,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出台一部权威的《校园安全法》。这部法律要求可操作性、执行力强,使高校在遇突发事件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让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突发事件的防控管理在法制化的框架下进行。

2.从学校层面来说,就是要学校健全学生群体突发事件管理机制。从制度上,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制度的不完善容易导致组织的不负责任,各高校应根据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以学校章程为基本准则,本着服务育人的态度,从学生切身利益考虑,科学制定、修订、健全学生管理制度。

从组织上,设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构,并将其作为常设机构,由学院主管领导担任负责人,学生、团委、后勤、保卫、思想政治课教学部、心理咨询中心等相關工作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各成员之间明确职责分工。机构下设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或从其他部门抽调人员负责关注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群体异常的思想苗头和心理倾向,做好引导教育,充分发挥学校的管理作用,集中有效地防控突发事件。

从保障上,建立起应对高职院校各种类型学生群体突发事件的整体应急预案体系。整体的应急预案体系,应包括学校总应急预案、五大类型应急预案(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教学活动管理、心理网络类)。③学校应定期组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要求他们在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我院学生的基本情况后,搜集其他院校和本校学生群体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分析具体情况和原因,并根据学生群体突发事件不断变化的特点,对可能会发生的群体突发事件研究出有针对性的预案与补救措施,做到未雨绸缪。在学生群体突发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构能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相关人员快速到位、分工配合、有条不紊地开展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从思想上,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和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宣传和引导,增强学生心理调节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有积极、稳定的心态。同时,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工作计划,融入军训、第二课堂教学中,重点是做好法制教育和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的危机意识,让学生树立“事件可以预防”的观念,培养学生应对群体突发事件的能力。

3.从学生层面来说,这就要求学生们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身体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高职院校学生应增强自我激励能力,努力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强化成才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活动,多于同学沟通交流,积极向先进人物学习,取长补短,勇于开展自我批评,深入剖析自己,不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利用大学时光塑造健全的人格。

高职院校学生应提高思想境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定自己的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要提高自身修养,确立正确的道德行为标准,提高自身的情绪、行为管理能力,自觉遵守社会秩序和校规校纪,不断完善自己。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突发事件是在多重因素的诱导下产生的,正确认识当前形势,抓住其发展的特殊规律,放入社会大背景中去分析,由社会、学校、学生共同协作去解决,建立起应对学生群体突发事件的长效机制,才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构建平安校园、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Z].中国政府网,2007-08-30.

[2]李尚群.商校德育的现代困境[J].高等农业教育,2004(9):21

[3]李沙.多校区高职院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征分析与防范策略[J].经验管理者,2014(6):217。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高职院校学生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