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脑血管同时梗死患者的治疗
2017-08-09辛国琴
辛国琴
【摘要】目的:对心脑血管同时梗死患者治疗的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08月-2016年07月在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同时梗死患者4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最新急性心肌梗死以及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为诊断依据,给予患者实施PCI治疗及药物治疗。结果:本研究的心脑血管同时梗死患者均进行对症治疗,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行PCI治疗及常规药物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结论:针对心脑血管同时梗死患者,需要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时采取PCI治疗及药物治疗措施,从而降低该类患者的死亡率,该方法在心脑血管同时梗死患者治疗中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脑血管同时梗死;诊断;临床治疗;临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7-0-02
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对中老年人来讲具有较大的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与病死率,并且并发症较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极大的危害。当前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疾病,而这些疾病又极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目前心肌梗死与脑梗死同时发作这一疾病在现代医学临床治疗研究中备受人们关注。在患者发作时,可以通过其发病症状来判断是否出现了心脑血管梗死的现象,并及时送去医治。在临床治疗中,可以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来对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PCI进行临床医治。但从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来讲,预防仍然是心脑血管同时梗死患者的关键措施,也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关键。以下选取2015年08月-2016年07月在我院收治心腦血管同时梗死的患者42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08月-2016年07月在某医院收治心脑血管同时梗死的确诊患者42例,结合最新急性心肌梗死以及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为诊断依据。其中包括年龄为32-79岁之间的31例男患者和年龄在59-76岁之间的11例女患者。其中高血压患者20例,糖料病患者12例,冠心病患者10例。
1.2 方法 对选取的所有患者都进行原发病治疗,控制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等水平,同时对患者实施动脉冠状造影检查,明确梗死的部位,然后给予患者实施PCI治疗。有2名脑梗死及3名心肌梗死患者通过药物治疗,使用药物主要包括依达拉奉、长春西汀、低分子肝素钙等。
2.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经对症治疗,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行PCI治疗及常规药物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3.讨论
心血管疾病同时梗死是一种非常危急的病症,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诊治措施。应在患者入院后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超声波检查、血液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相关检查。比如血液检查主要是为了检查代表心肌梗死特征性项目的动态变化,如白血球数量、肌红蛋白、CK、CK-MB、AST、LDH、肌钙蛋白、血清凝蛋白轻链等项目,这些项目测定值的评价对于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梗死后再通的判定有着重要的价值。同时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合并疾病、性格特征、饮食情况、体育活动量等相关信息,并及时送入内科监护病房,进行心电监护和吸氧。对于有出血倾向,血压水平异常且年龄超过85岁的患者应积极应用尿激酶,具体用药方法为:首剂给50万U静注后,另外是采用尿激酶100万U加入5%GS140mL中静脉滴注,注意合理控制滴速,应在一个小时内输注完成:对于年龄偏大、血压偏高选用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藻酸双酯钠等处理。另外是针对患者的血压、脑水肿、心衰、心律失常和血糖情况给血管扩张剂、多巴胺、甘露醇、胰岛素等对症处理。
通过研究分析,心脑血管同时梗死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1)临床症状。首先,胸口疼痛。很多患者在发病期间常常会出现难以容忍的剧痛,甚至会有濒死的感觉,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一般都在半个小时以上,甚至是多个小时或者几天。期间服用普通的硝酸酯类药物并不能起到较好的缓解疼痛效果。其次,超过50%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出现透壁性心肌梗死或者疼痛较为严重的时候会有恶心呕吐的感觉,偶尔会有腹泻、大汗、虚弱无力、眩晕或心悸等症状。(2)临床体征。从体征上来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出现血管梗死之后,一般都会表现出焦虑、抑郁、无精打采、虚弱无力以及烦躁不安、表情痛苦等现象。而当患者出现休克时,同时还会伴有血压较低、皮肤湿冷等现象。而当出现潮式呼吸时,可能就会导致患者死亡。
我国相关学者通过试验表明,心脑血管同时梗死患者在发病期间常常会出现难以容忍的剧痛,严重者可能出现濒死的感觉,疼痛时间往往较长,一般超过30min,长则达到几个小时或者几天,目前临床上也采用服用普通的硝酸醋类药物缓解疼痛,但这种方式无法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彭延波称,大约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发生透壁性心肌梗死或者疼痛较为严重的时候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部分患者可并发腹泻、虚弱无力、大汗、眩晕或心悸等症状。同时,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发生梗死之后往往会伴发抑郁、焦虑、虚弱无力、无精打采以及烦躁不安、表情痛苦等现象。尤其是对于出现休克的患者往往会伴发血压较低、皮肤湿冷等现象。如果患者出现潮式呼吸的时候则提高患者很容易死亡。
相对于单纯的“三高”疾病而言,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性更大,发病更快,死亡率更高。尤其是当心脑血管同时发生梗死时,更容易使大脑与心脏缺氧坏死,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必须加强对心脑血管同时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
心脑血管疾病作为当前常见的一种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极大的危害。并且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逐渐呈现低龄化的特征,年轻人也正在成为心脑血管的高发病人群。因此研究心脑血管的临床治疗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医学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超.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血脂谱特点分析[D].山东大学2009
[2]张国良.心血管疾病的中医病机及心脑血管同时梗死患者临床治疗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5(S1)
[3]刘大一.探讨心脑血管同时梗死患者临床治疗[J].家庭心理医生,2015(04)
[4]夏经钢等.心脑同时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特点和介入治疗时机探讨[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0(08)
[5]陈敏.影响脑梗死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相关性对比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