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临床治疗探析
2017-08-09陈辉
陈辉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11月收治的189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急救后,172例患者抢救成功,占91.0%;17例抢救无效死亡,占8.9%。其主要的发病原因为: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急性中毒、急性脑梗死。结论: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昏迷,均有严重后果,应及时、及早给予确诊,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治疗,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
【关键词】急诊内科;昏迷;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4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7-0-01
昏迷是一种极严重的意识障碍,患者表现为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意识丧失,并伴有感觉、运动、反射功能等障碍。其在临床急诊内科急危重症中比较多发和常见,其特点为发病急、病情重且发展迅速、病史不全,病死率高达21%,占急诊人数的4%~5%[1]。由于患者處于昏迷状态,无法向医生提供病史资料及配合治疗,导致医疗人员对患者进行诊治时容易误诊漏诊而不能及时确诊与治疗,以致患者病情延误并进行性加重。因此,如何正确诊断和及时正确的治疗是临床成功抢救昏迷患者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对189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为临床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共189例,均为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昏迷患者。男109例,女80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为(49.6±3.9)岁;发病时间1.7~8h,平均2.72h;因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致昏迷者60例,急诊中毒昏迷者49例,急性脑梗死昏迷者37例,感染性昏迷者27例,器官疾病晚期而致昏迷者16例;其中68例为轻度昏迷,89例为中度昏迷,32例为重度昏迷。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首先向患者家属仔细询问患者年龄、性别、既往有无外伤史、有无农药或煤气等可以引起中毒的病史、有无可以引起昏迷的内科疾病等相关信息。然后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血糖、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CT等检查以评估病情[2]。完成以上检查之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道,依据患者临床体征再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并进一步确诊,可在急救时同时开展,以争取充足的治疗时间。对于急性中毒导致昏迷的患者,应对患者的呕吐物或者排泄物进行检查,从而确定毒性物质。
1.2.2 治疗方法 在确诊病因后,应先对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的情况进行处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主要遵循以下原则:①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避免患者因阻塞呼吸道而窒息。如要必要,可切开气管进行气管插管进行人工辅助通气;②若患者出现休克现象或有一定的休克倾向,应对患者采取容量补充、给予强心苷类或拟交感胺类等药物,维持有效血循环,从而使得患者的整体循环稳定;③对药物中毒或疑似药物中毒者给予彻底洗胃,或者立即服用特效解毒剂,严重者行血液灌流治疗;④急性左心衰致心源性昏迷予以利尿、扩血管、强心治疗;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昏迷者安装心脏起搏器;⑤肺性脑病时应及时对酸碱平衡进行纠正,积极抗感染,随时加用呼吸机在患者呼吸衰竭和血氧含量低时进行辅助呼吸。采取上述措施之后情况仍无好转的患者应迅速送入医院的急诊重症监护室救治,必要时转移到ICU病房进一步抢救。
1.2.3 各种感染的预防 因昏迷患者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抵抗力极差,容易诱发各种感染,因此,在检查或抢救过程中均应特别注意对各种感染的控制,针对不同的感染使用适当的抗生素。
2.结果
200例急诊昏迷患者中抢救成功者为180例(90%),抢救失败者即死亡者为20例(10%)。
2.1 入院原因。在本院收治的200例患者中,因脑血管入院的共计65例,所占比率为32.5%;有机磷农药中毒为45例,所占比例为22.5%;糖尿病共计35例,所占比例为17.5%;综上,可以看出,脑血管疾病、有机磷农药中毒与糖尿病乃是急诊科内常见的3大病因。
2.2 死亡分析。本组共20例患者因抢救无效而死亡,其中脑血管病9例,占45.00%;有机磷中毒6例,占30%,糖尿病3例,占15%;器官疾病晚期2例,占10%。
3.讨论
急诊内科作为21世纪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医疗体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要。其主要病种有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冠心病、高血压危象、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慢阻肺、休克、急性中毒、癌症晚期等,而患有以上疾病的患者在被送来急诊内科治疗之时,通常都存在同一种表现,那就是昏迷。
昏迷,是指患者神志迷糊不省人事的一种现象,中医称为昏蒙、神昏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上指出昏迷是由邪阻清窍、神明被蒙所致。昏迷多见于伤寒、中风等急症。若患者已感到不适但尚有意识存在,可以自行按住人中穴来强迫血压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以及恢复呼吸节律来保证患者全身各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以便能及时缓解症状消除不适感。如果患者已经昏迷,则家人在发现后,同上,可以用指尖持续按压或针刺位于上嘴唇和鼻尖之间的人中穴。
昏迷,在西医上的概念为意识障碍的最严重阶段,即觉醒状态与意识内容以及躯体运动均完全丧失的一种极其严重的意识障碍,即便给予强烈的疼痛刺激也不能使之觉醒。昏迷的病因很是复杂,既可由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又可以是全身性疾病的结果,在学术上总共可以按以下3类来进行分类:Adams昏迷、Plum昏迷与颅内颅外昏迷。在本组病例中,最常见的3大疾病所致昏迷的原因分别为:脑血管疾病、有机磷农药中毒、糖尿病。
昏迷的临床表现:70%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按程度可以分为以下3大类:①浅昏迷:此类患者的睁眼反应消失但可以呈现出半闭合状态,伴随语言能力丧失,但对强烈痛觉刺激有反应,概括来说就是强烈痛刺激有反应,生理反应存在,生命体征正常。②中度昏迷:此类患者的睁眼反应、语言能力都已丧失。概括来说就是对痛觉刺激的反应消失,生理反应存在,生命体征正常。③深昏迷:对强烈刺激无反应,瞳孔扩大,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等生理反应均消失,只有生命体征存在。
综上所述,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昏迷,均有严重后果。恰当的早期处理、尽快地做出病因诊断和病因治疗、保护好患者的多脏器的功能、控制感染是抢救昏迷患者的重要措施,对成功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效伟,急诊内科昏迷患者误诊39例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32:59-60.
[2]曲雷.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病因分析及临床治疗[J].山东医药,2010,36: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