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领导力:开发困境与路径突破*
2017-08-09刘福成汪丽娟
刘福成,汪丽娟,梁 中
(安徽财经大学a.商学院b.工商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高校教师领导力:开发困境与路径突破*
刘福成a,汪丽娟b,梁 中a
(安徽财经大学a.商学院b.工商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教师作为高校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其领导能力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效能。从当代高校教师的岗位职责出发,在教师领导力开发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全面诊断其开发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重视领导力培养、建立健全领导力培养机制、形成合作式的校园文化、加强情商修炼这四方面,对高校教师领导力的开发路径提供思路。
高校;教师领导力;开发路径
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力资本是企业维持其竞争优势的重要力量,领导力这种特殊的人力资本已经成为企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1],并且企业对所需的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专业功底深厚、综合能力过硬的领导型人才越来越倍受青睐。从个体层面来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加注重员工的个人素质、胜任力以及领导力的提升。当前学术界对领导力的研究集中于企业领导者和在职员工的领导力开发,高校作为人力资源的储备与培养基地,是培养领导型人才的中坚力量。教育部门指出:要把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列为大学人才素质培养的重点。国内一些高校以开设相关课程和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大学生以及企业员工进行领导力教育,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效果甚微。高校教师作为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实践者,不论是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还是企业员工领导力的培训与开发,具备领导力的高校教师在领导型人才的培养上更具优势,此外,教师领导力还能够在日常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和接受培训的员工。
随着领导型人才培养理念的不断深入,通过提升教师领导力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我国现存的学校内部领导体制,在某种程度上只凸显了校长等一些拥有正式职权的领导者的地位,不利于高校领导型人才的培养。此外,沉重的工作、生活压力以及长期的集权式领导,使得高校教师常常在被管理中受到挫折,在参与学校事务管理中缺乏积极性和自主性,既阻碍了教师领导力的提升,又会导致具有领导力的教师无法在领导型人才的培养中发挥作用。国家教育部门在相关文件中指出: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2]。教师在各项活动中的交流合作意识以及在各项活动中的话语权都将会得到增强,这就为高校教师领导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从而为企业所需的领导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支持。由此可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为满足企业对高素质领导型人才的诉求,需要提升高校教师的领导力。然而,现有关于教师领导力的理论探索总体尚不成熟,相关实践经验的积累也较为薄弱。为此,笔者将结合相关理论,就高校教师领导力的开发价值、现存困境以及解决途径进行探索,以期能为当代中国高校教师领导力的开发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一、文献回顾
“教师领导力”最早曾在20世纪50年代的教育类文献中出现过,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欧美国家教育改革的兴起推动了教师领导力的发展,教师领导力才开始真正被引起重视。不少研究人员发现除了学校中拥有正式职权的领导者外,那些拥有领导能力的普通教师在教育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此,“教师领导力”开始被正式纳入学术研究的视野。从相关文献来看,有关教师领导力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到相关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开发路径等。
(一)教师领导力的概念
领导力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随着研究进展的深入,其内涵得以不断丰富。Kouzes and Posner在《领导力》一书中指出,领导力就是鼓励人们以实现共同愿景为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的一门艺术[3]。国内对领导力内涵的概述,比较综合、全面的观点认为:领导力是在特定的组织情境下,领导者统御和指引追随者与利益相关者以实现群体目标的一种能力[4]。从本质上看,领导力是一种影响力。教师领导力作为领导力的子概念,它是领导力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是教师领导者影响群体中其他成员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有关教师领导力概念的研究成果虽然很多,但学术界对教师领导力的概念还尚未进行统一界定,国内外相关学者的主要观点如下:
表1 教师领导力的概念
通过梳理已有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对教师领导力的理解,已经从片面性转变为多元性。首先,领导主体具有多元性。对教师领导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拥有正式职权的教师,而是将其视为全体教师成员的一种集体领导,是教师在提高学校教育效能的变革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其次,领导范围具有多元性。教师领导力不仅体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还能够促进各项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因此,教师领导力是指教师在参与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的活动过程中,为实现组织或团队的目标,通过自身的专业权威和人格魅力对活动中的其他成员形成的一种综合影响力。
(二)教师领导力的影响因素
关于教师领导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涉及到两大方面:外部环境因素和教师自身素质。其中,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校园文化、校长的支持以及教师间的人际关系等。Harris和Muijs调查了三所学校中不同教师的领导力水平,研究发现民主合作式的校园文化是影响教师领导力有效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校长和学校管理者的支持也有利于教师领导的实现[11]。Sanders通过研究发现新教师由于缺乏相应的人际技能,在担任领导者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团队成员的抵触[12]。胡继飞、古立新通过对广东省的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学校的组织文化、校长的工作作风和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是影响我国中小学教师领导力有效实现的主要因素,教师的自身能力和个人意愿也会对教师的领导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13]。教师领导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虽日趋丰富,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大部分的研究属于思辨型的研究;一部分定量研究只是小样本研究;研究对象局限于中小学教师,或者是某一区域的骨干教师。但总体而言,教师领导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为教师领导力的开发指明了方向,有助于教师领导力的实践取得新进展。
(三)教师领导力的开发
教师领导力的开发主要涉及到教师领导者个人技能的探究、对教师领导力的测量与评估以及教师领导力的开发路径等。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在2010年12月份的系列研究报告中指出教师领导者必备的个人技能包括:职业道德、团队合作、领导能力、开放性、洞察力、积极情绪、愿意承担风险以及与教学有关的技能。此外,报告还指出堪萨斯州的教育部门已经初步开发了一套测量教师领导力的八个标准,并且对测量教师领导力的三种可能的方法进行评估[14]。但由于学术界对教师领导力的概念并没能清晰界定,研究人员很难对教师领导力进行准确测量。赵德成、宋鸿鹏等人通过构建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的胜任特征模型,对中小学校长的教学领导力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15]。邓丕来指出通过搭建网络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以优带弱提高教师课堂领导力[16]。
教师领导力并不是针对少数教师而言的,每一位教师都是潜在的领导者,因此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培养自身的领导力。但通过前述文献梳理发现,学界对教师领导力的研究大多是基于传统领导理论的视角,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研究对象以拥有正式领导职位的教师领导者为主,强调校长等一些拥有正式职权的中高层学校领导者如何提高自身的领导力以改善学校的管理效能,尤其关注校长领导力的研究。其二,对普通教师领导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教师的教学领导力和课堂领导力的提高上,而对高等院校的普通教师鲜有涉及。高校教师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正式领导者,但是在教学课堂、学术团队以及学生管理等不同的情境中都充当着各式各样的领导角色,笔者以高校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拓展了领导者的主体范围,有利于相关领导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同时也开拓了高校组织管理理论的研究思路。
二、高校教师领导力开发的现实必要性
不论是教授、讲师还是助教等,高校教师的岗位职责都是围绕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等活动展开的,他们对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生群体、教师群体和社会群体都承担相应的责任。教师领导力作为教师在群体活动中对其他成员的一种综合影响力,能够极大地促进群体目标的实现。因此,提升领导力对于教师高质量地履行其岗位职责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高校教师的领导力主要来源于个人的影响力,即个人权威,包括专业权威及人格魅力等。具有领导力的高校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能够有效利用个人权威,统御和指引学生积极自主地改善自身在专业知识与技能、人际交往、道德修养等方面的不足之处,不仅能够在课堂上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在课堂外通过师生间良好的沟通与互动实现师生间的教学相长。从而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此外,高校培养领导型人才应该首先提升教师领导力。奚洁人认为中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需要领导型人才,并指出国家从高校选聘村官的做法,在实践上说明了培养大学生领导力的重要性[17]。当前,国内一些高校以相关课程和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领导力教育,笔者认为仅靠这些方式是远远不够的。高校教师是与学生联系最为紧密的群体,他们的言行时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与学生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领导能力能够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领导的魅力,并从中有所收益,从而使得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高组织管理效能
组织管理效能一般是以既定的组织管理目标和社会的普遍期望为参照对象,主要从组织中各个团队的工作能力、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组织的整体效益四个方面对组织的实际管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估。有效的领导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而提高组织管理效能。对于高等院校来说,组织管理效能的高低固然离不开行政管理人员的有效领导,但从本质上来说还与广大的普通教师密不可分,尤其是教师领导者。具有领导力的教师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情绪智力、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这都有利于提高整个教师团队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够提升教师的组织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教师不仅仅将自己视为被学校雇佣的员工,更被赋予一种责任意识,将自己视为学校组织管理的一份子,在工作中更加主动。因而,培养教师领导力能够改善教师的行为、态度和观念,有效的承担并完成相应的岗位职责,进而提高高校的组织管理效能。
(三)促进教师个人发展
教师本人是塑造教师领导力的直接受益者。一方面,教师领导力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领导力的教师,在团队活动中通过资源共享、参与合作的方式,能够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此外,高校中大部分教师都是直接从校园到校园,社会历练较少,情商还有待提高,这就容易造成教师间无效的人际关系和没必要的冲突。领导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能够引导教师利用有效的沟通技巧来解决冲突,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教师领导力对教师的身心健康也会产生积极影响。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改革是国家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高校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谭乐等人的研究表明:工作与生活上的双重压力使得高校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和心理问题。早期的领导特质理论认为领导者的能力包括认知能力,社交能力和心理能力[18]。因而,可以通过教师领导力的培养,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抗压力等心理能力,保证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提高社会服务质量
参与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使命。曹如军指出高校的社会服务工作按照参与主体一般分为两大类:以学生为主体的专业性较低的社会服务活动和以教师为主体的专业性较强的社会服务活动[19]。高校教师是高层次社会服务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同时,以学生为主体的社会服务活动也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实践有很多,比如:教师通过政府与高校的合作参与当地的规划与建设、积极参与企业的员工培训项目,开展相关横向课题来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善于解决冲突、学会识别在不同情境下采取不同的领导策略、以及引导其他成员按照自己独特的思路思考问题等,领导力的这些具体表现都促进了教师与社会群体间的交流与合作。此外,在这些特殊的社会服务活动中,教师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更代表高校的形象。具有领导能力的教师能够以合理的方式向社会群体展现其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个人魅力,进而为学校赢得更高的声誉,有利于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高校教师领导力开发的实践困境
(一)教师领导力理念的滞后
对我国的大多数高校来说,教师领导力依旧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在领导力开发的实践上,更多地强调校长领导力和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忽视对普通教师领导力的开发实践。一方面,教师领导力的理念传播滞后。很多教师仍然保持着传统的领导观念:将教师领导的焦点聚集在组织赋予的正式权力上,他们认为教师领导必须由组织任命才能名正言顺;教师领导者只是管理教师,并未能将其与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活动联系起来;领导力教育只是针对少数的优秀教师等。其次,即便有些教师意识到教师领导力对其履行岗位职责的重要意义,但由于领导意愿不强,个人能力的制约,沉重的工作及生活的压力等因素,很多高校教师在参与学校的各项事务中缺乏积极性和自主性,很难在群体中发挥自身的领导力。教师领导力的观念并未深入人心,这是高校教师领导力开发面临的首要困境。
(二)合作式校园文化的缺失
侯德东指出,高校的教师团队是为了高效完成共同目标而形成的,团队成员间的合作具有显著性和及时性,频繁的学术与教学经验的交流使得教师间的合作更加紧密,互动性更强[20]。高校教师从备课、授课、论文指导到开展科研活动,其工作方式、时间和地点虽然有一定的合作性质,但是很多情况下都是自主掌控的。这种自主性使得教师迫于个人的工作压力,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工作任务,很难在团队活动中与他人建立信任与合作关系。此外,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教师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高校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视为评定职称的关键因素,教师不仅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还需要完成较重的科研任务。特别是对于一些青年教师,工作和生活上的双重压力使得他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工作任务,没有时间和精力积极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教师领导力是教师在团队活动中对其他成员形成的一种综合影响力,当前合作式校园文化的缺失不利于教师领导力的开发。
(三)领导力培养方式的困顿
我国对教师领导力的开发实践还处在探索阶段,很少有高校进行教师领导力培训。当前高等院校开展的领导力教育,其培训对象主要是企业的在职领导者以及学生群体,并且培训的方式基本都是开设相关领导力课程以及专题讲座。教师领导力教育基本也是采用这些单一的培养方式,并且大多数都是短期培训,最终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高校教师不同于这些在职领导者和学生群体,他们既是领导力教育的接受者,又是高校的工作人员。他们的领导力是直接为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工作服务的,如果只是照搬照抄这种领导力的教育模式,则很难实现教师领导力开发的理想效果,因而,需要从高校教师的岗位职责出发,结合高校和老师的实际情况,寻求出更加有效的培养方式。由此可见,实践经验的缺失和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使得高校很难开发并设计出合理的培养方式来塑造教师领导力。
(四)人际关系问题的困扰
教师领导力的开发不仅受到校园文化、培养机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教师的人际关系问题也会增加教师领导力的开发难度。相对于外界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教师所处的校园环境相对简单、稳定。很多教师都是在高校学习后直接到高校工作,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术上,很少有机会在社会的大熔炉中去锻造,致使一些教师在与人交流中存在沟通上的障碍。主要表现在注重灌输式的教学,教师之间互不关心,利益竞争愈演愈烈等。此外,教师领导力作为教师领导者对组织或团队中其他成员的一种综合影响力,强调的是领导者与追随者间的双边互动过程。然而,在高校的实际环境中,一方面,在传统的官僚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往往迫于正式领导者职权的影响力而服从领导,难以实现良好的双边互动。另一方面,教师对同僚中的非正式领导者不太信服,也会阻碍教师领导力的开发。
四、高校教师领导力开发的路径探索
(一)大力宣传并重视教师领导力教育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培养高校教师领导力的首要任务是更新传统的领导观念并高度重视教师领导力教育。首先,要正确理解教师领导力的内涵。教师领导者并非是教师管理者,它是教师在参与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的活动过程中,主要通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人格魅力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对活动中的其他成员形成的一种综合影响力。其次,对领导力教育进行准确定位。领导力的培养是现代社会的普遍需求,并非只是针对少部分群体,应该被看做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作为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者,更需要进行领导力教育。此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培养教师领导力的活动。当前很多高校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人际沟通障碍的消极状态,可以通过培养自身的领导能力有所改善,进而影响周围的同事和学生,促进整个学校教育效能的提升。因此,高校领导者要转变传统的领导观念,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认识到教师领导力对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重视教师领导力的培养。
(二)建立健全高校教师领导力培养机制
在教师领导力塑造的具体实践中,Charles and Chuck指出每年暑期,麻省理工学院都会对STEM领域的教师进行系统的领导力培训,培训的效果十分显著[21]。笔者认为学校应该建立健全教师领导力的培养机制,将领导力作为教师入职培训和发展培训的重要内容,并将教师的领导能力纳入到绩效考核当中,形成一套系统的教师领导力培养机制。具体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专题讲座、情景模拟等实践活动为广大教师提供领导力的学习交流平台,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领导观念,逐渐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领导风格。此外,高校应该鼓励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尤其是与社会群体间的高层次合作。比如,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积极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将科研、教学以及社会服务联系起来,鼓励教师与企业间的适度交流合作,将教师选派到社会的大熔炉中培养,为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授课技能以及人际技能的提升创造了机会。同时,积极开展教师的课外活动,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了解,为教师领导力的提升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良好环境。
(三)营造健康和谐的合作式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高校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它是由学校的全体成员创造并遵守的各种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共同构成的文化总和[22]。教师领导力与校园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校园文化对教师领导力的培养起导向作用,是教师领导力得以实现的主要驱动力。高校中,教师工作的自主性和复杂性往往使教师各自为阵,教师间相对孤立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营造健康和谐的合作式校园文化,能够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高校教师的岗位职责意识,促进教师领导力的良性发展。首先,从物质层面上构建合作式的校园文化。具体可以通过对教师的工作场所、办公设施、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合理设计和安排,为教师营造一个轻松舒适、便于交流的工作与学习环境。其次,从制度层面上构建合作式的校园文化。具体可以制定相关激励制度,鼓励各学科老师之间的交流合作,还可以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及管理方式的变动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对于教师的意见应认真对待,尊重并满足其合理需求。由此,合作式的校园文化才能够深入人心,并内化为教师普遍认可并自觉遵守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
(四)加强教师情商的自我修炼
情绪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彭坚、刘毅指出领导者基于自身的情绪能力,通过情绪渲染和策略能够有效管理和发挥组织成员的情绪效价,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情绪智力在情绪领导力的形成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3]。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情商的修炼来提升领导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培养高校教师的情商。一方面,加强自我管理。教师通过自我反思,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学会合理的控制情绪才能够在危机和困难面前冷静面对并理智处理,从而在群体中形成一种积极的影响力;良好的自我激励能够唤起教师的工作热情,并将工作热情传递给学生和同事,形成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教师领导力在教师有效的自我管理中才能够得以提升。另一方面,提高人际技能,主要包括高校教师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感知力和沟通力。具备人际感知力的教师能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考虑,在教学中能够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需求,并在同事的交往中换位思考,提高教学与科研质量。人际沟通力是在人际交往中的沟通协作能力。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教师仅仅凭借其杰出的个人技能,则很难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有所突破。
[1]贾丹,彭剑锋.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开发领导力——以宝洁公司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 1(16):70-7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6-10-21].http://www.moe.edu.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3]詹姆斯·库泽斯,巴里·波斯纳.领导力(第四版)[M].李丽林,张震,杨振东,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4]中国科学院“科技领导力研究”课题组,苗建明,霍国庆.领导力五力模型研究[J].领导科学,2006 (9):20-23.
[5]BARTH R S. The Teacher Leader[J]. Phi Delta Kappan, 2001,82(6):443-449.
[6]YORK-BARR J, DUKE K. What Do We Know about Teacher Leadership Findings from Two Decades of Scholarship[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04,74(3):255-316.
[7]KATZENMEYER M, MOLLER G. Awakening the Sleeping Giant: Helping Teachers Develop as Leaders[M].Thousand Oaks, California: Corwin Press, 2009.
[8]李款.教师领导力内涵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09(7):65-70.
[9]肖月强,袁永新.高等院校教师领导力建设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4):66-70.
[10]曾艳,黎万红,卢乃桂.学习的领导:理解教育领导的新范式[J].全球教育展望,2014(4):28-37.
[11]HARRIS A, MUIJS D. Improving Schools Through Teacher Leadership[M].London: Open University Press,2005.
[12]SANDERS M G. Missteps in Team Leadership: the Experiences of Six Novice Teachers in Three Urban Middle Schools[J]. Urban Educetion,2006,41(3):277-304.
[13]胡继飞,古立新.我国教师领导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2(5):111-116.
[14] JACKSON T, BURRUS J, BASSETT K, et al. Teacher Leadership: An Assessment Framework for an Emerging Area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R].Princeton:ETS Research Report Series,2010.
[15]赵德成,宋鸿鹏,苏瑞红.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学领导力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J].教育研究,2014 (8):85-92.
[16]邓丕来.以优带弱提高课堂领导力的实践探索——以人大附中帮扶薄弱学校教师发展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5(8):96-100.
[17]奚洁人.中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战略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12(5):23-28.
[18]谭乐,宋合义,富萍萍.西方领导者特质与领导效能研究综述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2):38-44.
[19]曹如军.高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内涵与生成逻辑[J].江苏高教,2013(2):80-82.
[20]侯德东,刘应开,杨卫平,等.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切实提升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3(5):40-41.
[21]CHARLES E L, CHUCK M V. Lifelong learning: Science Professors Need Leadership Training[J].Nature, 2015,523(7560):279-281.
[22]柏路.新时期美国高校道德教育的校园文化途径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2):141-145.
[23]彭坚,刘毅,路红,等.情绪领导力:概念、测量、发展与模型建构[J].心理科学进展,2014(11):1757-1769.
(责任编辑:吴 芳)
Leadership of College Teachers: Development Plight and Path Breakthrough
Liu Fuchenga, Wang Lijuanb, Liang Zhonga
(a.Business Institute,b.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Anhui 233030, China)
Teacher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human resource in the college. Their leadership skills directly affect the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education.Firstly, based on college teachers’ job responsibilities,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leadership.Secondly, the analysis shows the main issues faced by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leadership of college teachers.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shape the leadership of college teachers. Specific methods including emphasis on teacher leadership, creating a collaborative campus culture,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mechanisms for leadership development, and improving EQ level.
college;teacher leadership; path breakthrough
2015年安徽财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工作室模式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例”(acjyzd201535)。
2017-04-17;
2017-05-03
刘福成(1964-),男,江苏省宿迁市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10.3969/j.issn.1672-7991.2017.02.015
C933
A
1672-7991(2017)02-008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