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京津冀”一体化的工资收入分配机制研究*
2017-08-09袁青川王新霞
袁青川,王新霞
(河北大学 a.经济学院,b.政法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基于“京津冀”一体化的工资收入分配机制研究*
袁青川a,王新霞b
(河北大学 a.经济学院,b.政法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采用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运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方法,研究了京津冀一体化的工资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北京的工资水平明显高于天津与河北,然而河北的工资收入分配差距却是三地中最高的;北京在收入分配方面,学历、英语水平等对工资收入影响显著;天津在劳动合同法律法规执行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河北省目前没有明显的收入分配方面的优势机制。
京津冀;工资收入分配;工资分布
随着国家关于“京津冀”一体化政策的出台,“京津冀”凭借着便利的交通资源、教育资源以及天然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等优势快速发展起来,逐渐和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并列成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心。然而,由于京津冀三地的经济增长还存在很多的不平衡因素制约着京津冀发展,京津冀一体化问题成为了学者研究的焦点。目前京津冀产业结构趋同率下降,存在着明显的错位现象,基于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分配角度来思考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方面;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方面也在于人口的流动,目前人口流动主要是基于工作流动而产生的,而工作的流动又是基于工资的调节功得以实现的。所以,在京津冀三地区公共教育、设施在短时间内无法转变的情况下,更加凸显了工资调整机制的重要性。根据中国知网统计,在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中发表的数量在不断的攀升。通过梳理,发现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京津冀”一体化的产业研究、“京津冀”一体化的人口流动研究、“京津冀”一体化的资源问题研究等。以上这些研究虽然是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方面,但是价格是调节资源最佳配置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劳动力的工资问题,它引导着产业和劳动以及资本的流动方向。所以笔者主要基于京津冀一体化对工资分配机制进行研究。
一、文献回顾
(一)“京津冀”一体化的产业研究
北京、天津、河北三个地区的产业结构状况必然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在不断地下降,已经严重地阻碍了区域整体的发展[1-4]。所以,纪良纲、张贵等结合京津冀产业错位和对接的现状具体研究了产业对接的问题[5-6]。另外,徐永利等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角度,研究了河北产业逆梯度推移策略[7]。基于产业角度的“京津冀”一体化研究结论相对比较一致,即京津冀产业结构趋同率下降,存在着明显的错位现象。研究者们也提出了若干的解决对策,但总体而言没有涉及劳动力市场。产业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就业结构,而就业结构反过来会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结构进一步由工资结构决定,所以,基于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分配角度思考产业结构调整是未来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二)“京津冀”一体化的人口流动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人口分布情况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北京和天津的人口密度远远大于河北省及其他省份,河北省不但是重要的经济承载基地,也是重要的人口承载基地。李培、叶裕民、戴宏伟等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研究了人口流动的问题[8-10]。其中,李培、邓慧慧分析了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8];叶裕民等研究了京津冀都市圈人口流动与跨区域统筹城乡发展[9]。另外,熊凤平基于河北视角研究了人才流动对于京津冀一体化的作用[11];林巍等基于京津冀人力资源一体化视角分析了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12]。
虽然基于人口流动视角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多,但这些文献没有关注到人口流动的主要主体以及主要主体流动的关键性因素。目前人口流动主要是基于工作流动而产生的,而工作的流动主要是基于工资的调节功能实现的。所以,在京津冀三地区公共教育、设施在短时间内无法转变的情况下,更加凸显了工资调整机制的重要性。
(三)“京津冀”一体化的资源问题研究
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不管是人口问题还是产业问题,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于资源问题。对于京津冀资源一体化的研究课题中,主要集中物流建设方面[13-14]、生态资源方面[15]、资源共享方面等[16]。基于资源的配置在京津冀人口转移与合理流动中起着最基础性的作用。所以这些研究对于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将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文献回顾可以发现,对于“京津冀”一体化问题的研究相对比较全面,其中包括了人口、产业以及资源等多个方面。然而这些研究缺乏对人口合理配置的内生动力的探讨,即经济学上所说的劳动者福利最大化驱动。福利最大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工资所决定的,因为目前劳动者的收入绝大部分还是来自于劳动收入。在资源合理配置情况下,采用工资分配机制促使劳动人口根据京津冀发展的需要进行流动是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的关键环节之一。
二、数据来源及实证策略
(一)数据来源
为了分析京津冀三地工资收入分配情况,笔者主要使用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该数据是基于对全国125个县(区)、500个街道(乡、镇)、1 000个居(村)委会、10 000户家庭中的个人进行调查。该项调查是从2003年开始,到2008年为该项调查的第一期。从2010年开始已经启动了第二期项目调查,每两年调查一次,到2019年完成5次调查。从2009年已经联合全国的25个高校进行联合调查。且2013年第二次调查问卷已经完成。笔者主要采用该调查数据的“京津冀”地区样本。
(二)描述性统计
根据2013年的随机抽样调查,北京市就业人员有效样本为351人,平均工资为5.2万元,天津市的有效样本数为279人,平均工资为3.68万元,而河北省的有效样本数为155人,平均工资仅仅只有2.1万元。说明河北省的工资水平远远低于北京和天津市的工资水平;另外,从三个地方的工资收入分配差距来看,在有效样本中,北京市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资水平都远远高于天津和河北,河北省的最低工资远远低于北京和天津。从三个地方工资收入的标准差来看,北京市的标准差最大,天津市的标准差最小,这说明在京津冀三地,北京市的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天津市的收入分配差距较小。所以,从调查数据对比来看,河北省虽然是三地中工资水平最低的地区,但是其工资收入分配差距相对比较大,明显高于天津,这说明天津市的收入分配差距比较合理,见表1。
为了能够较为详细地了解京津冀三地的收入分配情况,在该调查数据中还引入了2012年底的京津冀三地的年收入总额调查,这项调查不但包括劳动收入,还包括其他的财产性等收入。所以,通过京津冀劳动者总收入情况,更为准确地考查出三地的收入分配情况,见表2。
表1 2012年京津冀三地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劳动收入水平统计
表2 2012年京津冀三地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全年收入水平统计
从对京津冀三地2012年就业人员全年的总收入调查可以发现,北京全年平均收入为8.1万元,天津的平均年收入为3.7万元,河北省的全年平均收入为2.1万元。将京津冀三地2012年全年收入与2012年全年的劳动收入对比可以发现,北京市全年收入要远远高于北京市就业人员全年的劳动收入,说明北京市劳动者的收入分配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非劳动收入,且高达30%以上,天津市全年收入略高于全年劳动收入。另外,河北省的全年总收入和全年劳动收入几乎持平,说明天津和河北省的劳动者收入主要来源于劳动收入,其他的非劳动收入很少。
为了进一步考查京津冀三地的收入分配差距状况,通过调查的有效样本,对京津冀三地的基尼系数进行统计,发现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三地的收入分配差距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虽然河北省的年劳动收入最低,但是河北省的基尼系数却远远高于北京和天津:其中北京的总体有效样本的基尼系数为0.279,天津的基尼系数为0.233,河北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基尼系数为0.456,这说明河北省的基尼系数在京津冀地区最大,见表3。
表3 2012年京津冀三地就业人员的年劳动收入基尼系数统计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不难发现,在劳动收入水平方面,北京市的收入水平明显高于天津市和河北省,河北省的劳动收入水平明显偏低;从年收入水平来看,北京市的非劳动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较高,达到全年收入比重的30%以上,而天津与河北省的劳动者全年收入和劳动收入几乎相当,说明天津市和河北省劳动者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动收入,对于非劳动收入占比非常小。此外,从京津冀三地的收入分配差距来看,虽然河北省在京津冀三地中收入水平是最低的地区,但是其基尼系数却是三地中最高的地区,这说明河北省的收入水平偏低,且在收入分配方面有很大的不合理性。
(三)变量选择与实证模型
由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收入分配政策难短时间内以改变,只能通过京津冀三地政府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干预影响工资收入的因素,进而实现京津冀三地的工资一体化。然而,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一般都是相同的,只不过在不同地区中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和方向等不一样,所以明晰这些影响因素以及影响程度显得至关重要。分别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的小时工资对数为因变量,以影响工资的主要变量为控制变量,具体包括民族、性别、婚姻、户口等个人特征变量;学历、英语水平、健康水平等人力资本变量等,进而通过实证结果来建议政府来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干预影响工资的若干因素来实现京津冀三地工资水平趋于一体化。另外,本研究主要采用个体微观数据,所以不涉及宏观层面的经济发展水平问题,该问题主要在三地的个体影响因素中得以体现。笔者具体控制的变量如下表,见表4。
为了进一步考查京津冀三地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下面主要采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对京津冀三地的收入分配情况进行分析。
表4 变量选择及变量定义
lnWi=Xiβθi+μθi;i=u,n,m
(1)
其中,u,n,m分别为北京、天津或河北。Xi为解释变量,βθi表示为第θ分位数回归系数。第θ分位点工资的条件分位数为:Qθ=(lnWi|Xi)=Xiβθi,i=u,n。βθi可以通过下面的方程式获得:
1,…,n
(2)
其中ρθ为检查函数,ρθ=θ-1(lnWi-Xiβθi≤0)。1(·)表示指示函数。
三、实证结果
通过对京津冀的工资分布情况进行实证结果如下。在学历方面,北京、天津与河北三地的回报率存在明显的差别。其中北京地区学历的教育回报率不论是低收入阶层还是高收入阶层,回报系数都普遍大于天津与河北地区,尤其是河北地区,在学历方面的教育投资回报率对低收入阶层和高收入阶层没有明显的影响,这说明在河北地区教育投资回报收益率较低,即教育在工资收入分配方面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在经验方面,北京市的经验回报值在低收入阶层和中等收入阶层都有着明显的作用,对于河北地区,中层收入阶层的收入受到经验的影响更为显著,这说明河北地区的工资收入分配方面,中等收入阶层的经验更有利于收入的增加,见表5。
表5 北京市与河北地区工资收入分配的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对于是否签订合同,北京与河北一样,对劳动者收入影响并不显著,然而天津地区劳动者如果签订了劳动合同可以有效地提高劳动者的收入,这说明在京津冀三地,天津市的劳动合同法律法规方面执行相对比较完善;在英语水平方面,北京地区由于是国际化水平较高,所以,北京地区的英语水平对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提升作用非常明显,然而河北和天津地区在英语听说方面对收入水平影响不是很显著;另外,在年龄、民族以及户口等方面对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并没有显著性的影响,见表6。
表6 北天津地区工资收入分配的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与讨论
1.“京津冀”三地工资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北京和天津的工资水平明显高于河北,河北的收入分配不均等性明显高于北京和天津,且工资水平低的地区收入分配不公平性较大,这就导致很多优秀的人才都被吸引到北京和天津。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状况,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决定就业结构,造成了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北京、天津这样的服务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另一方面,“京津冀”三个地区的工资分配差距加速了劳动力从河北向北京、天津涌入。所以,在调整产业结构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京津冀”地区工资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产生显著的效果。
2.“京津冀”三地的工资收入分配机制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
北京地区的收入分配在教育投资回报收益率方面、英语熟练程度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河北地区在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方面却具有明显的收入分配效应,即天津在劳动合同法律法规执行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河北地区在上述几个方面都没有明显的优势,也没有自身的特色。所以,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河北需要借鉴北京和天津的收入分配优势,充分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引导收入分配的合理化,从而解决河北地区的收入分配差距大于北京与天津的不利局面。
(二)政策建议
一项新的政策出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调整对象产生影响,然而这些途径对于调整对象的作用方向以及作用程度是不同的。所以,为了有效地发挥工资调整政策的效果,必须首先明晰工资政策发生作用的重要机制和途径。“京津冀”一体化在没有“京津冀”协同政策调整的情况下,必须发挥河北省现有的政策权利,来积极影响河北省的工资收入分配机制。例如目前河北地区,在学历方面的教育投资回报率对低收入阶层和高收入阶层没有明显的影响,说明在河北地区教育投资回报收益率较低,即教育在工资收入分配方面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今后需要提高劳动者的教育投资回报率;继续发挥河北地区对中层收入阶层的收入的经验回报优势;仿效天津,通过加强《劳动合同法》的执行力度,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劳动者的收入等。
[1]邱凤霞,陈凤新,贺桂欣,等.产业结构趋同分析——以京津冀为例[J].特区经济,2009(12):65-66.
[2]马云泽,刘春辉.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基于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 2010(5):9-13.
[3]陈晓永,张会平.基于梯度差异视角的京津冀产业同构及成因的新认识[J].改革与战略, 2012, 28(6):106-108.
[4]王海涛,徐刚,恽晓方.区域经济一体化视阈下京津冀产业结构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5(4):367-374.
[5]纪良纲,晓国. 京津冀产业梯度转移与错位发展[J].河北学刊, 2004, 24(6):198-201.
[6]张贵,王树强,刘沙,等. 基于产业对接与转移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J].经济与管理, 2014,28(4):14-20.
[7]徐永利,赵炎. 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产业逆梯度推移策略[J].河北学刊,2014(4):214-217.
[8]李培,邓慧慧. 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与经济, 2007(6):61-65.
[9]叶裕民,李彦军,倪稞. 京津冀都市圈入口流动与跨区域统筹城乡发展[J].中国人口科学, 2008(2):57-64.
[10]戴宏伟,刘敏, 孙宝文. 京津冀劳动力要素的比较分析[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24(1):3-7.
[11]熊凤平.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的人才流动分析——基于河北视角的研究[J].特区经济, 2007(5):53-55.
[12]林巍,任伟峰. 基于京津冀人力资源一体化的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 2012, 39(22):202-204.
[13]彭永芳,温孝卿,张会江. 京津冀地区物流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与发展模式[J].统计与决策, 2011(12):65-68.
[14]朱桃杏,吴殿廷,马继刚,等.京津冀区域铁路交通网络结构评价[J].经济地理,2011, 31(4):561-565.
[15]祝尔娟.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思路与重点[J].经济与管理, 2014, 28(3):10-12.
[16]张亚明,刘海鸥.协同创新博弈观的京津冀科技资源共享模型与策略[J].中国科技论坛, 2014(1):34-41.
(责任编辑:杨燕萍)
Research on Wage Income Distribution Mechanism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Beijing-Tianjin-Hebei
Yuan Qingchuana,WangXinxiab
(a.School of Economics,b.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0, China)
Adopting Conditional quantile regression method,the autho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problem of wage income distribution in the integration of Beijing-Tianjin-Hebei based on the Chinese.General Social Survey data in 2013.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ge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Beijing than that in Tianjin and Hebei, wage income distribution gap of Hebei, however, is the highest of the three; in terms of income distribution in Beijing, education and English level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wage income; The labor contract law enforcement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n Tianjin; Hebei has not obvious advantages in terms of income distribution mechanism.
Beijing-Tianjin-Hebei; wage income distribution; wage distribution
2016年保定市社科项目“基于京津冀一体化的工资收入分配机制研究”(2016Q031)。
2017-04-10;
2017-05-05
袁青川(1981-),男,河南省开封市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收入分配、劳动力市场理论与政策等的研究。
10.3969/j.issn.1672-7991.2017.02.002
F299.22
A
1672-7991(2017)02-0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