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语交际中的信息传输与信息不对称

2017-08-09苏章海徐红新

关键词:语码解码话语

苏章海,徐红新

(苏州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话语交际中的信息传输与信息不对称

苏章海,徐红新

(苏州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通过对不同交际模式中信息传输的分析可以发现,信息不对称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而语境的影响是其关键成因。 语言学家尤其是语用学家们通过对话语交际的研究,发展了一系列的语用理论,利用“语境干涉”的正面影响对这种信息不对称进行“匡正”,即既对话语交际中解码信息的不足进行补失,又对解码信息中产生的信息冗余进行限制或裁减;其目的不外乎在于保证话语交际的顺利进行,保证交际中信息的有效传输。Grice的合作原则如此,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论如此,Jef 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亦复如此。

话语交际;信息传输;语境干涉;不对称

传统的信息交流手段包括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身势语和旗语等),而语言交际中,话语交际是人类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现代语言学把口语看作是人类语言的天然的或主要的手段。对于现代语言学家而言,是口语而不是书面语真正揭示了人类语言的本质特征。因此,对口语的研究在现代语言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近些年来,话语分析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

语码模式、推理交际(模式)和明示推理交际模式是语用学研究中较为成熟的三种主要信息传输方式,而无论哪种信息传输模式,都无一例外地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即说话人所传输的信息(或意欲传输的信息)和受话人所理解的信息具有不同程度、不同层面的不对称性。而这种不对称性受是受到话语交际中的信息传输方式及影响信息传输的诸因子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一、话语交际中的信息传输模式与信息不对称

(一)语码模式

语言是一种语码系统,其基本功能是交际功能,因此,交际过程就是语码的转换过程。张今认为,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就是通过语言,运用各种言语手段对信息进行编码、发送、传递、接收和解码的过程。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言语交际内容的外部载体,因此,在口头交际中,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语音来实现的[1]76。

根据张今的描述,可以得出如下的交际模式图,见图1。

这是一个简约的模式,信息传递的两端分别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两者通过信息的传递相连接;说话人的作用是信息的编码和发送;听话人的任务是接收和解码;编码和解码所需要是各种语言手段,而信息的发送、传递和接收则主要通过语音手段。

图1 交际模式图

在口头言语交际中,人们总是利用语音手段,把要传递的信息内容组织成一个个的信息单位。信息单位往往包括已知信息和新信息两部分。已知信息(旧信息)就是发话人认定或假定在他发话时存在于受话人意识中的信息,包括由这种信息可以联想到的相关信息。未知信息(新信息)则是发话人在发话时想要输送到受话人意识中去的信息。在信息单位中,既可以有已知信息,也可以没有已知信息,但必须有新信息,这就是说信息单位中的已知信息是任选的,而新信息是必须的[1]77,[2]326。

这样,在交际的两端,就出现了两种信息,一端是说话人意欲发出的信息(Intended information以下简称为II)或编码的信息(Encoded information,简称为EI,EI=Given information)+new information)。另一端是听话人收到的信息(Received Information,简称RI,一般RI=EI)或解码的信息(Decoded information,简称DI)。

何兆熊则用另一个流程图解释了言语交际的语码模式[3]183,见图2。

图2 言语交际的语码模式

这一流程图展示了交际双方如何使用语码达到交际的目的。这就是:交际的过程是说话人将一个信息编码成一个信号,这个信号由听话人接收并重新解码成信息,从而达到理解话语、完成交际的目的。符号学认为,语码是将信息和信号配对的系统,通过两个信息处理机制(编码和解码)完成交际。处理信息是两个机制所固有的一种表征,信号由一个机制(编码)发出,由另一个机制(解码)识别,并对外部环境进行修正。简单的语码信息——信号之间具有直接的对应;复杂语码则通过符号系统和规则系统来生成信息与信号之间的对应。

显然语码模式是一种理想的信息交流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由于II=EI=RI=DI,一个成功的话语交际完成。然而,现实的话语交际并非如此。上述四种信息之间在不同阶段、不同程度上都会产生不对称的现象,如II≠EI(EI>II或者EIRI)等等。话语交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是不可能达到这种理想化程度的。

(二)推理交际(模式)

虽然语码模式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为交际(包括言语交际)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但由于它不能充分描述语言交际的本质,许多语用学家认为言语交际应是一种推理交际,是听话人识别说话人意图的过程,这一过程(即话语的理解过程,是信息的有效传达过程)就是一种依赖于语境的推理过程。[3]183

推理过程和解码过程是全然不同的。语码模式认为交际是对信息的编码(说话人)和解码(听话人)的过程。推理模式认为,交际是说话人提供他要表达的意图的证据(前提)、受话人根据这些证据,结合“共有知识”(即共有的语境部分)而推出说话人意图的过程。推理过程起始于前提,终结于结论。这些结论从前提按逻辑推断出来。

根据以上描述,可以得到话语交际的推理模式的信息传输流程图,见图3。

图3 话语交际的推理模式的信息传输流程

发话人的“前提”在交际中是以句子(或语篇)的形式呈现。诚然,语言是使句子的语音表征和语义表征成对应的语码系统。然而,句子的语义表征和话语所真正要表达的思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同一个句子在不同的场合通常具有不同的话语意义。如“今天星期天”(Today’s Sunday)。这句话,就可能表达不同身份的说话人不同的意图。它可以是一个小学生不写作业的借口,也可能是他/她要求父母带他/她一起外出玩耍的理由;也可能是说话者不按时起床而睡懒觉的托词。因此,语义表征只能反映句子意义,不能解释话语意义,无法考虑言语交际中话语所涉及的非语言因素,诸如话语发生的时间、地点,说话人的身份、意图等等。语义表征的研究属于语法学的范畴,而对话语的研究则属于语用学的范畴。语法只能确定对话语解释的可能性。话语不仅用来表达思想,还用来表达说话人对所表达思想的态度和关系,也就是说,话语同时表述“命题态度”,施行“言语行为”,具有“言外之力”。例如:

(1)父亲:你知道几点了?

女儿:妈妈说来叫我的。

说话人(父亲)表面上询问听说人(女儿)是否知道时间,实际可能施行了多种言语行为,表达的例题态度也可能大不一样。例如:

(2)A:很晚了,该去吃饭了。(建议)

B:这么晚了,还不去吃饭。(责备)

C:去吃饭!(命令)

D:……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女儿结合语境,推导出父亲的话语所隐含的“责备”意味,提供了“这么晚了还不去吃饭”的理由,妈妈说来叫我的。从这一句话,父亲当然也能推导出女儿的用意:申辩[3]184。

推理模式中的信息传输大致如此。不难发现,这仍然是一种理想的模式,因为它设想了说话者的意图被受话者成功地推导出来。而在大多数实际的话语交际中,由于语言的、语境的及其他众多因素的干扰之下,信息的传输和推导并非易事,由于受说话人言语的表达能力、对听话人推理能力的预测、受话人对前提的理解能力以及双方对话语整体语境的把握程度的影响等因素的制约,在说话人对意图的表述(前提的形式),受话人对前提的推导等各个层次上仍然会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

(三)明示推理交际模式

Sperber和Wilson(1986)提出的明示推理交际模式,主要的理论来源是J. A. Ford在《人脑的单元结构》(1983)中所阐述的认知理论[3]186。Ford认为,人脑由一个中心系统和各司其职的单元组成;各不相同的单元根据自己不同的特点吸收不同类的外界刺激信号,然后把这些信息输入中心系统,变成“心理表征”,由中心系统进行处理。据此,Sperber和Wilson认为在语言交际过程中,由负责接受语言刺激信号的单元接受外界的语言信号,然后把它们传输到中心系统,在中心系统进行运算和破译。在他们看来,语言的交际过程主要是一个推理过程。

Sperber和Wilson发现了语码模式和推理模式在对交际进行解释方面的局限性。结合两种模式,他们提出了明示推理交际的概念。“明示”和“推理”是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明示”是对说话人而言的。所谓“明示”,就是指说话人“明确地向听话人表示意图的一种行为”[4]49, 如果听话人能明了说话人所作的明示行为,那么我们就说这种明示行为便是向听话人显映的。“推理”是对听话人而言的。听话人凭说话人所提供的显映的方式进行解码,并将解码所得到的证据作为前提的一部分,再结合听话人本身的认知语境(旧信息)对话语信息(新信息)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推理,最终达到对话语信息的正确理解[3]186。Sperber和Wilson进而把明示推理交际定义为:说话人发出一种刺激信号,使之对交际双方互相显映,通过这种刺激信号,说话人意欲向听话人显映或更清楚地显映一系列的命题{I}[4]。

试图为明示推理模式中的信息传输方式作图,见图4。

图4 推理模式中的信息传输方式

要理解具有多种意义的话语,自然要借助于语境,他们称之为假设集(a set of assumptions);但是,有时即使有了语境而没有“明示性”,听话人也无法进行推理,从而准确地理解话语。只有说话人说出的话具有“明示性”,人们的理解才有方向和目标,从而达到准确地把握说话人的意图、理解说话意义的目的。

明示推理理信息传输模式是关联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明示交际中,交际双方所孜孜以求的是说话人的话语与听话人的认知环境的最佳关联性。因此,在这个交际模式中,由于“明示”的存在和“推理”的方向性和目标性加强,交际信息的不对称性明显减弱。但是考虑到“明示性”程度的强弱和“语境”即“假设集”的存在,听话人对说话人信息理解的推导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与盲目性,要达到百分百对说话人意图(信息)的正确理解,也仍然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故说话人所欲传输的信息(II)与听话人最后理解的信息(DI)仍然是不对称的,尽管其不对称性比前面两种模式有进一步的降低。

二、话语交际中信息不对称的成因

不管是语码模式、推理模式还是明示推理模式,任何话语交际必然涉及到交际的双方,即说话人和听话人,由于语言能力和认知环境的不同,听话人总是不能绝对完全地理解并获得说话人意欲传达的信息。因此,话语交际中最大的信息不对称出现在信息传输的两端,即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仅以语码模式(理想的交际模式)为例,把图示1改版,得到以下图示,见图5。

图5 话语交际中的信息流程

由上图所示,说话人意欲表达的信息(II)在整个信息传输过程中经过了三次转变,即从意欲表达信息(II)经过编码(通过语言手段)转变为编码信息(EI),再由说话人经信道(以语音手段)传输给听说人,转变为听说人接受到的信息(RI),最后由听话人通过解码转变为解码信息(DI),也就是听话人最终理解的信息。可见,这个传输过程是较为复杂的,在编码、传输和解码过程中发生信息偏误(或流失,或增量)而导致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十分自然的,在现实的言语交际中也是“司空听惯”的。例如:

(3)小张正在欣赏音乐唱片,恰好女友来访,就顺口问道:“你喜欢莫扎特吗?”

“我早就跟你说过,就只爱你一个,你就是不信。”女友娇嗔地说,“况且,我根本没有交姓莫的男朋友,怎么谈得上喜欢他呢?。”[5]83

可见,可能由于知识背景差异,在上例小张与女友之间的会话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可以说,话语交际中的信息不对称,是由于语境干涉引起的。“所谓语境干涉,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非语言语境对语言符号的干涉和语言语境对语言符号的干涉。”[6]81这里要改动一下的话,我们认为,所谓语境干涉,就是非语言语境和语言语境对语言符号和说话人的信息编码及听话人的信息解码的干涉。语境干涉不仅作用于语言符号,还作用于说话人和听话人(交际双方)。

关于语境系统的构成,一般认为有两大部分,即非语言语境和语言语境。钱冠连认为语境系统的组成如下,见图 6[6]81。

并且认为:

第一,非语言语境对语言符号的干涉,实际上就是社会文化、风俗习惯、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历史事件等等对人使用语言符号上的干涉。简单地说,就是社会人文网络(社会关系、文化传统、道德标准、行为规范)。物质环境与自然力量组成的无形的恢恢的网干涉你的话语。

第二,语言语境对语言符号的干涉,是指上下文、上下语对语言符号使用(说与写)上的限制与制约,(但并没有什么消极后果),理解上(听与读)的帮助与推动。

笔者尝试对上述语境系统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得出的语境系统构成如下,见图7。

并受Jef Verschueren《语用学新解》中“语言行为动词的描述的语用模式”[7]的启发,得出话语交际语境干涉示意图,见图8。

图6 语境系统组成(1)

图7 语境系统组成(2)

图8 话语交际语境干涉示意图

说话人有交际的冲动(意欲表达信息II),通过语言手段编码形成编码信息(EI),并传输给听话人,听话人接受到信息(接受信息RI),并通过语言手段进行解码得到解码信息(DI),显然,如上图所示,话语交际中的信息传输受到了语境干涉。因此,笔者认为:

非语言语境不但对语言符号的使用进行干涉,而且对说话人的编码模式进行干涉。说话人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物质语境下,根据自己的社会经验、以自己的个性化的认识模式形成对世界的认识,形成特定的意欲表达信息(II)。同样听话人也会形成自己特定的解码信息(DI)。由于交际双方所共享的非语言语境不尽相同(仅为图示中的阴影部分),在说话人的编码信息与听话人所得到的解码信息必有偏差,即EI≠DI(EI>DI或EI

语言语境同样对语言符号进行干涉,对交际双方对语言符号的使用(说、写与听、读)施加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消极的限制与制约,也有积极的帮助和推动。而这种消极的限制和制约,则造成在说话人一端意欲表达信息与编码信息的偏差,即II≠EI;在听说人一端造成接受信息与解码信息的偏差,即RI≠DI。

同样,在信息的传输过程中,由于受到受语言语境的干涉,如词汇的搭配不当,一词多义、歧义句式、口误、笔误等等,说话人传递给听话人的信息(听话人所接受到的信息)与说话人意欲表达的信息极有可能有所偏差,即II≠RI。

这样,图示5中所有的四种信息互有偏差,表现出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不对称性,即:II≠EI,EI≠DI,RI≠DI,II≠RI,II≠DI。

值得注意的是,在图示8中,语境干涉(不管是语言语境还是非语言语境)一方面引起话语交际中信息的不对称(如上所述);另一方面(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又通过干涉提供语境来调节话语中的信息传递,使交际的双方总能把握一些共同的语境,从而使话语交际顺利地(或较为顺序地——不至于中断地)进行下去。

所以,不管以任何模式进行分析,由于交际双方(说话人和听话人)所受的语言语境(如对上下语的理解、词义的选择、词与词的搭配、对词汇语义关系的把握等)和非语言语境(首先是心理语境,其次是社交语境,如价值观念、受教育程度等,最后是物理世界,如对交际现场事物的理解和把握)的影响不同,话语交际中的信息首先表现出来的是偏差,即不对称性;但由于交际双方至少有部分或大部分的共享语境,抑或是交际双方采取了某些交际策略来保证信息传输不止于中断,话语交际中的信息不对称不断地得到语境干涉的积极的帮助和推动,从而使话语交际在矛盾中动态地向前推进,完成信息的有效传输。

结 语

鉴于以上分析,话语交际中信息不对称不但是存在的,而且有可能是第一时间的,是话语交际本身不可以消除的。因此,语言学家尤其是语用学家们通过对话语交际的研究,发展了一系列的语用理论对这种信息不对称进行“匡正”,即既对话语交际中解码信息的不足进行补失,又对解码信息中产生的信息冗余进行限制或裁减。其目的不外乎在于保证话语交际的顺利进行,保证交际中信息的有效传输。Grice的合作原则如此,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论如此,Jef 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亦复如此。对话语交际中信息不对称的研究,同样是话语研究一个重要的侧面,值得研究。

[1]张今,张克定. 英汉语信息结构对比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

[2]HALLIDAY, SAN. Cohesion in English[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3]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SPERBER, D, 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6.

[5]王建华,周明强,盛爱萍. 现代汉语语境研究[M].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6]钱冠连. 汉语文化语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7]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98.

(责任编辑:刘 燕)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icality in Conversational Communication

Su Zhanghai,Xu Hongx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 Jiangsu 215009,China)

It is believed by the author that there are various causes to this phenomenon, among which “contextual interference”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Pragmatic theories developed by linguists are to guarantee a smooth process of the conversation in that they make it possible the information encoded and decoded somewhat symmetrical to each other by applying the positive contextual interference. As the author consider it, it is equall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 contextual interference.

conversational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ontextual interference; asymmetricality

2017-01-14

苏章海(1967-):男,山东省惠民县人,教授,主要从事汉英对比与翻译研究。

10.3969/j.issn.1672-7991.2017.02.017

H314

A

1672-7991(2017)02-0094-06

猜你喜欢

语码解码话语
《解码万吨站》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解码eUCP2.0
NAD C368解码/放大器一体机
Quad(国都)Vena解码/放大器一体机
语码转换探究——以情景喜剧《爱情公寓》为例
论中英微小说语码混用现象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