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专业实践教学运行机制探析

2017-08-08侯琬娇张玉纯

科技资讯 2017年19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实践教学金融

侯琬娇 张玉纯

摘 要:现代金融业对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意味着金融实践教学的地位十分重要。然而,当前许多高校的金融实践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通过实践课程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建立高素质实践教师队伍对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进行探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金融 实践教学 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7(a)-0163-02

1 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金融实践教学环节在金融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其作用在于配合理论教学、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1.1 强化实践教学.是金融学科发展的要求

金融学是一门要求将理论、实务、技能融会贯通的应用型学科。特别是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金融业务的创新也越来越快、其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近几年来,金融专业的研究方向也逐渐从理论分析转向市场化研究,微观金融行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微观金融领域对应用和操作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在金融教学当中,更应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课程的管理和运行。

1.2 强化实践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需要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提高自己的实践意识、发现自身的不足,继而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并补充相关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得到提高,学习能力也会进一步加强。通过金融实践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提升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也大有裨益。实践教学不仅弥补了课堂理论的枯燥,还能以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3 强化实践教学,是金融人才培养定位的要求

现阶段,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格局,高、中、低端及特色类人才都有其市场需要。因此,各高校必须根据金融人才的实际市场需求和自身办学条件来制定其人才培养方案。就“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定位选择而言,除了要求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还必须拥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完善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则是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必要保障。

2 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以包含股票交易、商业银行业务等金融模拟实验室为主要特征的实践教学体系已在许多高校建设完成了,但在现实中,金融实践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金融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科学

虽然现在各高校普遍都开设了类似“股票模拟交易和行情分析”和“商业银行模拟业务”这样典型的金融实践课程,但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方面,还是存在着内容单一、结构不合理、创新驱动力弱等问题,另外,外汇、保险、期货和期权等方面的实践课程开设较少,这种种的问题导致实践课程的运行与现实发展趋势相背离,也不利于交叉学科、前沿学科的适时引入。

2.2 实践教学设施及基地不健全

在很多学校,存在实践教学经费紧张、教学设备陈旧落后、数量不足的问题,导致学生无法充分、顺利地掌握技术操作技能。甚至有些高校只是为了应对评估检查,才去购置实践教学所需仪器、设备,但仍旧不够齐全、完備。另外,由于缺乏与金融机构的长期合作机制,有些诸如保险实务、金融工程、期货和期权的课程无法顺利开设。在学生实习方面,由于金融机构繁重工作任务的自身性质和保护商业机密的出发点,金融机构存在担心接受学生实习会影响其工作的忧虑,而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的金融机构,又存在缺少实习督导老师的尴尬境遇,因此给实习目的的达成和实习任务的完成带来了困难。

2.3 实践教学考核制度不合理

实践教学是为了配合理论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是为了适应市场对金融人才需求的发展变化,但目前高校的金融专业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仍以闭卷为主,这种考核方式一方面拘泥于对教材条条框框的死记硬背;另一方面较少涉及到实践动手方面的考核,这与实践教学的内容、方式及目的严重背离,因此,考核方式的僵化不仅会导致学生轻视实践教学课程,而且会导致学生思考分析和动手能力的退化,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达成。

3 金融专业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的探析

3.1 改革实践课程内容,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实践手段

对于金融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要求视实践课程内容,引入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手段为鲜明特点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信息化辅助实验教学,通过帮助学生课余自学和预习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同时,在实践教学中,也要注意结合金融前沿热点的发展,以及国、内外的实际案例,充分利用分析软件、模拟交易系统等工具,采用在实践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启发学生观察问题、提出设想、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这种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零乱现象、得出抽象原理的能力。

3.2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积极进行基于金融企业合作的应用技术研发,让金融机构在最大程度上参与到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当中、为其提供助力。高校应该大力调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金融监管机构等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性,与上述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孵化校外实训基地、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在孵化校外实训基地的同时,也要对校内实训场所及其设施做好完善工作。高校金融实践教学的科目覆盖面要力争全面、种类要丰富,具体包括商业银行模拟仿真中心、大中客户理财实训室、保险理赔室等。这些实训实际场所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仿真环境中,更好地掌握与实际接轨的业务技能。

第三,通过“企业到校园”的实践教学模式,请银行工作人员来到高校实践教学课堂,聘任其为高校实训课程教师,用这样的方式来提升高校实践教学的“实践性”,也有助于实践课程任课教师的实践业务能力的提升,增进对业务发展现状和情况的了解。

3.3 建立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衡量实践教学质量的标准及管理准则的建立也是提高其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措施。首先,根据培养目标来制定实践课程的考核标准,包括:实践教学目的、实践内容、实践教学地点、课时安排、实践教学步骤、实践资料来源、考核要点等;另外,实训教师的认真备课工作也非常关键,在实践课程授课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在实践课程授课后,教师则要着眼于学生的实训成绩审核、评价及教学日志的填写。

3.4 建立高素质实践教师队伍

实践教师在实践教学课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实践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和教学态度的端正程度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实践教学课程的质量。因此,与之配套的是,要建立并健全实践教学人员的管理和激励机制,相应的考评方案也要及时制定,比如落实实践教师的职称和待遇问题;其次,鼓励高职称和高学历的教师参与到实践教学当中去,旨在完善实验室的岗位责任制度,并以此挑选及培养出实践教学的骨干;第三,为了将高层次的专业教师吸引到实践教学当中来,并投身于实践教学的软硬件的建设当中去,相应的实践教学科研激励机制也亟待建立;最后,根据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要积极建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双师型”实践教师队伍,聘请专业领域实务操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到高校授课,提高金融实践课程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心如.浅谈以金融实践教学培养现代金融人才[J].北方经贸,2006(8):121-122.

[2] 毛莹,张家胜.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0(6):53-55.

[3] 纪红坤.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78-279.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实践教学金融
在线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运行与保障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新余广电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