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帽子”
2017-08-08广东黄健文
广东 黄健文
王阳明的“帽子”
广东 黄健文
岳麓版教科书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在介绍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时,配上了一张《王阳明朝服像》(如图1)(注:根据王阳明的衣着,可以判断这应属于朝服,如图2)。
图1 《王阳明朝服像》
图2 明朝文武官冠服之朝服、祭服、常服
图3 天线宝宝
在上课的过程中,一个学生突然问道王阳明帽子上的曲线和小块红状物是什么东西?坐在离他不远处的另一位男生马上回答说,“天线得得B”(如图3,香港对“天线宝宝”的译法)。又有一位“捣蛋”男生说道“这是避雷针!”。顿时,教室就像炸开了锅似的,欢笑声一片。同学们都被《王阳明朝服像》吸引住了,特别是对帽子上边的不明物体产生了好奇。由于备课不够细致,笔者虽然知道这是明朝的一种官职服饰,但是对服饰的具体内涵不甚了解。于是,便让同学们课后去搜集资料,下节课再进行分享。
下课后回到办公室,百度了一下,答案充满喜感。有的网友说这是探测器,用来搜寻异性、发出求偶信号;有的说红叶子是夜间防撞系统,而弹簧是天线,综合分析:结论就是——安全帽;有的说是天线宝宝;也有人直接说它是避雷针,“王阳明戴在头上是为了不想被现代汉服给‘雷’了,所以在自己的帽子上放个避雷针”。当然,这些玩笑并不能等同于事实。经过一番资料搜索,发现《王阳明朝服像》上的“帽子”有着相当丰富的内涵。为了更好地解释说明,笔者找到了一幅明人《杨洪朝服像》局部(如图4)作为了解的切入点,相信有助于揭开谜团,满足好奇心。
《王阳明朝服像》上的“帽子”应当包括立笔、梁冠、笼巾、雉尾和蝉五个部分。
图4 《杨洪朝服像》局部
立笔,源于汉代官员“簪笔”,原为史官、谏官入朝,或近臣侍从,插笔于帽,以便随时记录、书写。在历史上早已失去实用功能而完全演化成一种装饰,明代时仅为一红色绦子缨穗状饰物,但仍保留“笔”名,插在笼巾正面上端中部,穿过笼巾顶部一带底座小环后弯折几道竖于最顶端,制度中弯折多少道称“x折”,折数按多少不等作为不同等级间的区别。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不久,便定封爵之制,分公、侯、伯三种。根据这一制度,立笔折数与爵位分别为:公做五折、侯四折、伯两折。《王阳明朝服像》上“帽子”的立笔有五折,爵位应为“公”;但据了解王阳明因平定宸濠之乱(又称宁王之乱、宁王叛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由此,则知《王阳明朝服像》上的“立笔”折数与其爵位不相符。具体原因下文再叙。
梁冠,系汉代文官所戴“进贤冠”经历代承袭、演化而来,在明代是文武官员最高级别礼仪性服饰——朝服、祭服配套冠帽,以冠上饰梁(突起状纵线)而得名,并以梁数多少作为等级区别,如公为八梁、侯伯驸马及一品官为七梁、二品官六梁、三品官五梁,直至八九品官的一梁。由图可以看到王阳明梁冠上共有七梁,可知王阳明的等级属于侯伯驸马及一品官一类,符合上文所提及的“王阳明的爵位为侯”这一说法。
图5 (清)焦秉贞《王阳明先生像》局部
梁冠外方顶状物为“笼巾”,系秦汉武官“武弁”经历代承袭、演化而来,在明代为公、侯、伯、驸马在穿着朝服、祭服时,与梁冠配套使用。明制规定,凡有军功者可封公、侯、伯,其梁冠外加貂蝉笼巾,但文官只着梁冠。也就是说,《王阳明朝服像》中的王阳明是一名武官形象。
雉尾和蝉。二者都源于汉代侍中、中常侍武弁大冠的貂尾、蝉珰之制,合称“貂蝉”。貂原来挂貂尾,后以雉尾代替;蝉是金饰,其中公为玉蝉、侯为金蝉、伯为玳瑁蝉。后来,貂尾在明代已易为禽羽,但该称谓仍相沿袭。将图1《王阳明朝服像》与图3明人《杨洪朝服像》局部相比,不难发现《王阳明朝服像》少了雉尾以及本应是“蝉”图案的位置却只是一片黑块。根据明制,凡有军功者可封公、侯、伯,其梁冠外都加貂蝉笼巾。又如上文提到被封为“侯”的“立笔”折数应为“四折”,但教科书上的《王阳明朝服像》上的“立笔”折数却是五折,与爵位制度的规定并不相符。后来查阅文献时发现,清朝画家焦秉贞所画的《王阳明先生像》(如图5)也是如此,不见“貂蝉”,而且立笔折数只有两折。或许是因为《王阳明朝服像》也为清人所绘,由于时间久远,故服饰细节较多失真,未能绘出“貂蝉”。当然,这只是笔者的猜测罢了。
本文以学生在课堂中随机生成的问题为切入点,深入地了解和挖掘教科书中《王阳明朝服像》这一插图的内涵,发现了很多很有趣甚至是史实谬误之处,丰富了我们对历史的认识。第一、教科书使用的这幅《王阳明朝服像》或许是为了说明了王阳明是一位既能文又能武的儒学大家——不仅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也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将领;而且“心学”的提出与其平定战乱的经历更是息息相关。由此,才有了教材中“王守仁曾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地方平叛。他认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意识到重树思想标准的重要性。其学说在当时风行一时,并流传到海外。”这一论述。内容与插图可谓是密切相关,相互印证。第二、通过这幅图,我们也较为清晰地了解到明朝的文武官冠服制度。其形制分类的细致入微,更突显当时严格的等级制度,以及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的社会形态。第三、更是史学方法和史学认识的一次训练。通过借助史籍、互联网等媒介,扩充获取资料的来源途径;再通过与同时代人物的朝服像对比,了解《王阳明朝服像》的主要部分和内涵;最后通过其他不同时期的王阳明朝服像的相互印证,感受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历史的记忆所产生的偏差。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