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印象·丽江》
2017-08-07党兵
党兵
有这样一座山峰。海拔不足六千米,却迄今为止,无人可以登顶。让骄傲的珠峰不再炫耀高度。原来真正的距离不是外在的,空间的;而是内在的,心灵的。这座山,被当地人和万千朝拜者奉为神。她是玉龙雪山。
有这样一座城市,是纳西族、彝族、普米族、藏族、苗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人民的乐园。他们的语汇,服饰,音乐,舞蹈。乃至信仰,习性,纷繁多姿,迥然有异。却共用一个表情:微笑。她是丽江。
《印象·丽江》是继《印象·刘三姐》之后,张艺谋推出的又一部大型实景演出,总投资达2.5亿元,上篇为“雪山印象”,下篇为“古城印象”,主创人员由《印象·刘三姐》的原班人马组成。
《印象·丽江》剧场与玉龙雪山山脉只隔着一条公路,由外围望去,只看到一堆水泥建造的突起物,实在想像不出里面是什么样子。演出开始时间很准时,提前进场时还可以看到旁边的大屏幕上显示开演倒计时。这里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演出剧场——3100米。
进入真正的剧场,迎面便是蓝天白云笼罩下的玉龙雪山,雪山的前方是一堵巨大的红墙,红墙上斜斜地划着几笔线条,远远望去像极了云南红土地粗犷的轮廓。浓郁厚重的色彩,强烈的视觉反差,令人不得不佩服老谋子对色彩的把握。
《印象·丽江》中所有的演员都是农民,这是演出里演员们反复强调的。他们说——我们是明星,我们是在丽江土生土长的农民。500多个皮肤黝黑的农民,他们分别来自附近的16个乡村,10個不同民族共同融会出了一部动人心弦的实景演出。
天空瓦蓝瓦蓝,高原的阳光直直地射下来,晒得人身上暖洋洋的。玉龙雪山顶上的云层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时而将大片雪峰遮盖,时而隐约透出一点峰顶的轮廓。这是一个由大自然操控着的巨幅舞台背景,谁都不清楚下一秒它将变化成什么样子。未知的变化,这也是《印象·丽江》的另一种独特魅力。
《印象·丽江》全篇分“古道马帮”、“对酒雪山”、“天上人间”、“打跳组歌”、“鼓舞祭天”和“祈福仪式”共六大部分。这场演出其实没有什么具体的故事情节,只是粹取了本地少数民族的一些习俗,运用歌、舞、服装等,向游客们展示出丽江古老的历史文化与风俗习惯。
静听了几分钟的民族音乐后,伴随着舞台顶部传来高亢嘹亮的歌声,一大队汉子骑着矮脚马从四面八方驰向舞台中央,唿哨声、马蹄声、欢呼声瞬间扬起,揭开了“古道马帮”表演环节的序幕。骑马的汉子骑术精湛,一下在马背上站立,一下又坐起挥鞭狂奔,仿佛再现了几百年前茶马古道上“山间铃响马帮来”的场景。
对于热情好客的少数民族同胞来说,朋友来了怎能不喝酒?朋友走了怎能不喝酒?在“对酒雪山”的环节,纳西族汉子搬出上百张酒桌,然后唱着歌划着拳,即便是行酒令也充满了舞蹈感。喝得兴起,纳西汉子跳上桌子大跳起民族舞蹈,一派豪放野性,将雪山脚下热血汉子的豪情和好客展现得淋漓尽致。
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天上人间”环节的殉情部分。丽江被称为“殉情之都”,在那里流传着一个凄婉美丽的传说:一对青年男女“羽排”和“久命”倾心相爱,却遭到双方父母的阻挠,两人在雪山殉情,结果被神所救,自此两人在鲜花盛开的地方过着幸福的生活。我所看到的场景是:在空旷的舞台上,一个纳西族汉子牵马而来,恋人默默跟随其后,远处家人泪眼婆娑,久久不肯离去。那悲凉低沉的调子缓缓传递着亲人的不舍与祝福,让观众的心情也随之起伏不定。
“打跳组歌”更显民族风味,打跳是丽江地区少数民族热爱的活动,就是大家手拉着手围成圆圈跳舞。纳西族、彝族、藏族、普米族、苗族等10个少数民族的姑娘小伙跳着精彩纷呈的舞蹈,有小伙纵马驰骋的“马鞍舞”,也有姑娘身背箩筐劳作的“箩筐舞”,各民族迥异的歌舞在这里竟有着惊人的和谐。
纳西人崇拜天,在“鼓舞祭天”表演时,数百名汉子擂响牛皮鼓,老东巴诵起经文,解说员以豪迈的声音念道:“我是九天先祖的后代,……大江大河吸干后不解渴者的后代,三袋炒面一口吞下不呛的后代,三根腿骨一口咬断牙不碎者的后代……”这是纳西人最自信的自白!全场观众都被纳西汉子的豪情壮志所感动,掌声不时如雷般涌动。
最触动人心的是结尾的“祈福仪式”。在空灵的音乐背景下,演员们面向着玉龙雪山,双手合十伸展双臂,许下心中庄严的愿望,祈求天降福祉,实现愿望。
如何才能将《印象丽江雪山篇》的灵韵完整地纪录下来?我想单纯地依靠照片是不够的。因为照片无法将现场的那些变化以及声音纪录下来。录像呢?可以捕捉到部分的动态,却不能将整个剧场360度的变化收入镜头中。想要真正地感受这场撼动心灵的演出,一定要亲自坐在这个环型的剧场里,面对不断变化的玉龙雪山,用眼睛用耳朵用心灵去聆听去感受,那500多名土生土长的高原儿女们带来的精神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