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关怀及心理干预在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2017-08-07郭晓芬程宇甫郭晓平段爱旭章培军王桂英张小田李淑琴刘斌焰
郭晓芬,程宇甫, 赵 晔,郭晓平,段爱旭,章培军,王桂英,张小田, 李淑琴, 刘斌焰
·综合研究·
伦理关怀及心理干预在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郭晓芬,程宇甫, 赵 晔,郭晓平,段爱旭,章培军,王桂英,张小田, 李淑琴, 刘斌焰
[目的]探讨伦理关怀及心理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将200例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实施过程中,干预组失访3人,对照组失访2人。对照组接受糖尿病正规治疗,干预组在接受药物治疗同时开展伦理关怀及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及生存质量评分,检测血糖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抑郁及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值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伦理关怀及心理干预可以减轻2型糖尿病病人焦虑和抑郁症状,改善病人生存质量。
社区护理;2型糖尿病;伦理关怀;心理干预;焦虑;抑郁;生存质量;血糖
2型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给病人和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因此2型糖尿病病人多合并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研究报道:2型糖尿病病人具有较高的抑郁发生率,且生存、生活质量各维度及各个方面均受损[1-6],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和治疗信心。其病情的发展、转归又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焦虑、抑郁情绪可以促使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不良、并发症提早出现[7]。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伦理关怀及心理干预,改善病人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2月大同市城区新建北路社区和北关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200例。其中男108例,女92例,年龄65.3岁±4.2岁。纳入标准:符合WHO(1999)糖尿病诊断标准;病人对本调查知情并同意;愿意连续接受本组为期3个月的伦理关怀及心理干预治疗,并且本人和家属愿意接受心理访谈和问卷调查;病人能够自理和自己就诊。排除标准:病情严重不能坚持访谈与接受问卷调查;不能自理和文盲的病人;已被精神病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精神疾病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干预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65.7±4.1)岁;病程(7.2±3.3)年。对照组:男53例,女47例;年龄(64.9±4.6)岁;病程(7.0±3.4)年。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干预组失访3人,对照组失访2人。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接受糖尿病正规治疗,包括饮食、运动、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药物(口服药和/或胰岛素)治疗。干预组在接受药物治疗同时开展伦理关怀及心理干预。由医学伦理学教师和内分泌科医师联合实施伦理关怀及心理干预疗法,以家访的方式进行,每个月1次,每次60 min~90 min,疗程3个月。心理干预由研究者本人和年资较高的护士进行,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 伦理关怀 对病情较重者(如糖尿病肾病Ⅴ期、糖尿病足Ⅲ级以上等)进行悲观伦理关怀和心理指导。对经济困难者进行耐心沟通,减轻其因经济负担过重造成的焦虑。对文化水平偏低、生存观落后者,耐心讲解生命质量的新理念。
1.2.2 心理干预 ①支持性心理治疗:热诚、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对病人表现出关心与理解,耐心解释病人提出的每个问题,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与合作。②认知干预:进行糖尿病及相关知识讲座,包括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合并症、治疗,消除病人的心理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家属配合,给病人建立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③行为矫正疗法: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治疗方案、合理的运动计划和食谱,戒烟限酒等。
1.3 评定指标 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8]、抑郁自评量表(SDS)[9]、生存质量测量定量简表(WHOQOL-BREF)[10]对两组病人进行评价。同期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应用χ2检验及t检验。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病人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得分比较(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病人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分
2.2 干预前后两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比较(见表2)
时间 组别例数FPGmmol/L2hPPGmmol/LHbA1c%干预前 干预组9710.33±2.4415.57±4.438.86±1.53 对照组9810.19±2.5315.66±4.608.81±1.22 t值0.395-0.1390.252 P>0.05>0.05>0.05干预后 干预组977.45±2.348.69±3.956.22±0.78 对照组988.99±2.1610.49±3.467.57±0.63 t值-4.778-5.111-13.296 P<0.01<0.01<0.01
3 讨论
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对2型糖尿病等慢性身心疾病的影响已引起了越来越多医务人员的关注,基于以上原因,国际糖尿病联盟(IDF)[11]在2013年指南中把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健康作为病人进行良好自我管理的前提。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伦理关怀及心理干预,使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得到更好控制,心理状态得到改善。
3.1 积极心理干预可以改善糖尿病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 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病人中焦虑、抑郁检出率较高[12-15]。许多研究者也证实了情绪反应能够促进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针对病人出现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实施心理干预可改善糖尿病病人的心理状态,促进病人恢复健康[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抑郁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施伦理关怀及心理干预,可以激发病人的幸福、满足、希望等积极情绪,促使其更加积极乐观地看待生活与疾病,增强病人的自信心,减少病人对生活过多的抱怨与评价,从而有效地减轻了其焦虑、抑郁情绪。
3.2 积极的伦理关怀及心理干预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身疾病,其治疗要求进行严格的药物、饮食、运动治疗及定期检测血糖,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势必给病人造成很大的压力,而且长期治疗会导致病人劳动力下降、收入减少、医疗费用增加等,再加上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的发生,还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这些都会使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进而导致病人的主观幸福感降低,生活质量下降。冯大洋等[15]在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焦虑、抑郁状况影响因素分析中发现病人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42.07%和51.03%。因此,医护人员应关注病人的心理特征,减轻病人的负性情绪,提高病人的主观幸福感。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WHOQOL-BREF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可见,积极的伦理关怀及心理干预可以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提高病人的主观幸福感。
综上所述,与一般的心理干预相比,对糖尿病病人实施伦理关怀及心理干预能够增强病人的积极情绪体验,开发病人的正性能量。它作为一种新的干预手段,对糖尿病病人的心理状态、主观幸福感有积极效果。预计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2型糖尿病的社区伦理关怀及心理干预将成为一项新的有益举措。
[1] Furuya M,Hayashino Y,Tsujii S,etal.Comparative validity of the WHO-5 well-being index and two-question instrument for screening depressive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Acta Diabetol,2013,50(2):117-121.
[2] 严茂,袁丽.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8):1086-1089.
[3] Johansson K,Österberg SA,Leksell J,etal.Manoeuvring between anxiety and control:patients’ experience of learning to live with diabetes:a life world phenomenological study[J].Int J Qual Stud Health Well-being,2015,10:27147.
[4] 刘媛,徐书杭,陈国芳,等.2 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4(3):162-164.
[5] Roy T,Lloyd CE,Parvin M,etal.Prevalence of comorbid depression in out-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Bangladesh[J].BMC Psychiatry,2012,12:123.
[6] Masmoudi J,Damak R,Zouari H,etal.Prevalence and impact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n type 2 diabetes in tunisian patients over sixty years old[J].Depress Res Treat,2013(4):341782.
[7] Musselman DL,Betan E,Larsen H,etal.Relationship of depression to diabetes types1 and 2:epidemiology,biology,and treatment[J].Biol Psychiatry,2003,54(3):317-329.
[8] 吴文源.焦虑自评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235-238.
[9] 舒良.自评抑郁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194-196.
[10] 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33-136.
[11]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Diabetes atlas[M].6th ed:Brussels,2013:1.
[12] 李岩霞,李鹏.2 型糖尿病并发焦虑状态探讨[J].医护论坛,2010,6(17):18.
[13] Rajeev K,Kaarin JA,Nicolas C,etal.Association of type 2 diabetes with depression,brain atrophy,and reduced fine motor speed in a 60-to 64-year-old community sample[J].Amim J Geriatric Psychiatry,2008,16(12):989-998.
[14] Kolawole M,Babetope K,Celestine M,etal.Depression, anxiety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diabetic patients:a comparative study[J].Journal of the National Medical Association,2008,100(1):73.
[15] 冯大洋,曾臻,廖芳芳,等.2 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0,27(2):129-132.
[16] 张媛,王炳元,苏巧玲,等.心理干预对 2 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0,8(4):8.
[17] 刘银芳.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6):133-134.
(本文编辑苏琳)
Application effect of ethical care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community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Guo Xiaofen,Cheng Yufu,Zhao Ye,et al
(Medical College of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Shanxi 037009 China)
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140313017-1。
郭晓芬,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单位:037009,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程宇甫、王桂英单位:037009,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赵晔、郭晓平、段爱旭、章培军、刘斌焰单位:037009,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张小田单位:037009,大同市新建北路社区;李淑琴单位:037009,大同市北关社区。
信息 郭晓芬,程宇甫, 赵晔,等.伦理关怀及心理干预在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7,31(21):2620-2622.
R473.2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7.21.017
1009-6493(2017)21-2620-03
2017-04-03;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