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尖无声 花开有声
——例谈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2017-08-07江苏省启东市特殊教育学校季丹丹

数学大世界 2017年18期
关键词:序数聋生小棒

江苏省启东市特殊教育学校 季丹丹

指尖无声 花开有声
——例谈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江苏省启东市特殊教育学校 季丹丹

数学这门学科是充满智慧与理性的,作为一名特教学校的数学教师,应走进聋生的心灵,理性地研究课堂,让数学课堂成为聋生兴趣开始的地方。本文作者浅谈了动手操作在聋生学校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体会,值得大家予以关注。

数学;兴趣;思考;创新;操作

数学学科抽象性的特征与聋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能力之间有一定的矛盾,如何更好地解决好这一矛盾,关键就在于以丰富的便于理解的感性材料作为引导的起点,充分利用学生天性中的“动”,让他们从动手操作中寻求知识的奥妙,发掘知识的内在能力,在观察、分析、判断、联想的过程中有所顿悟,从而加深对概念、法则、数量关系的理解。笔者浅谈动手操作在聋生学校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体会,以达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宗旨。

一、“找朋友”——激“趣”引“探”

案例1(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二册——9加几)

(一)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师: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朋友,在数学中,数字也有它的朋友。下面就请你们为一些数找一找朋友:7 、8、9。

1.把学生两两分为一组,每个小组下发如下一张表格,并说明这张表格的意思。

?

2.各小组完成后展出表格,讨论并感知10以内的每个自然数都可以找到各自的朋友。

(二)引导观察,深入探索

1.观察表格,看看互为朋友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数相加,和为10)

经讨论得出新知:凑十法。

2.在此基础上,由情境出示9+2,请学生思考:你们用什么办法计算?

3.继续研究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与上面的凑十法结合)

4.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描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结论:①用凑十法寻找与9凑成10的数,②将另一个加数“2”分成1和1,③最后用10加1求出最终得数。

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的时候,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寻找一个数和另一个数的和为10,这样的方法叫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先用凑十法,再用整十数加几的方法计算。”那么,凑十法和进位加法的方法就不是学生发现的。因此,为了让学生通过操作与观察自己去发现这一概念和法则,笔者事先设计让学生由生活中的朋友理解数的朋友——凑十法的认识,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认识凑十法的意义,发现计算进位加法的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建立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内在学习动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小小画家”——激“疑”促“思”

案例2(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一册——5的认识)

(一)动手操作,巧妙设疑(画一画,感知5)

①师:你们喜欢画画吗?我们一起来画一画自己喜欢的水果。请你画出4个自己喜欢的水果!

②师:请你再添一个水果!添完后,总共是几个呢?(让学生感受数字5)

我最喜爱的水果:

?

(二)交流学习,引发思考

1.议一议,区别基数与序数。

①师:请你给左起第五个水果涂上颜色。(学生纷纷思考填涂)

②师:那么“第五个”和“5个”有什么区别呢?(学生思考交流,交流后仍然面露难色)

2.剪一剪,初步感知顺序。

①师:我请你们沿着虚线把水果剪开,然后散放到桌子上!现在数一数,水果有几个?(5个)(和顺序无关)

3.排一排,深入理解序数。

师:请你们将从左数起的第五个水果拿出来,你们该怎么办呢?

生:是不是要把他们摆在一排上再数?

师:你可以试一试哦!(生尝试数。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老师恭喜你们发现了序数的规律了呢!我们必须要让它们排好队,然后依顺序,才可以排出来第几的序号呀!

4.揭示基数与序数的意义。

5.强化练习,加深认识。

在“5的认识”的教学中,笔者选择了聋生喜闻乐见的水果这个简单的实物作为揭示“基数与序数”的“引子”,一步步深入,在学生“兴趣点”上激疑、质疑,通过动手画图,激发学生兴趣,并进行深入思考。当学生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再度遇到对新知的疑惑时,再通过动手操作——剪一剪、排一排,带学生走出困境,让他们切身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百变魔方”——激“奇”创“新”

案例3(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三册——认识图形二)

(一)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不少图形,下面请你们用小棒搭不同的图形。

1.学生根据指令操作。

2.请学生搭一个6个面大小都一样的长方体。

3.学生通过试验发现,6个面大小完全一样,那每个面必须是正方形。(引出新知正方体)

4.学生动手搭正方体。(要求:用不满12根的小棒)如图:

(在搭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发现无法搭出完整的正方体)

5.应该用几根小棒搭正方体呢?(12根)

6.搭出完整的正方体,并观察特征。(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

7.在掌握的基础上,学生用小棒搭出不同大小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把它们变成各种不同的形状,与生活中的事物取得联系。

学习应该是学生的自主行为,自主探究是学生的权利,教师没有权利横加干涉。一个求知者对成功的渴望,是燃烧着的创新的火焰,而通过动手操作,可以激发无休止的创新欲望。在认识正方体的教学中,先要求学生搭一个“6个面大小完全一样的长方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是一个怎样的长方体呢?通过操作才发现,这应该是一个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再让学生用不满12根的小棒来搭正方体,在搭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发现了这不符合正方体的特征,那么正方体的特征:“12条棱,8个顶点”这样的难点一下子就化解了。这就是真正动手操作的作用:学生把动作操作的过程与思维活动有机融合到了一起,让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深入的理解和看法,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被激发了出来,从而做到了从“少知”到“多知”。

作为一名聋哑学校的数学教师,应该乐于为特殊群体提供广阔的学习天地,让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在指尖舞动,笑容从指尖流露,智慧在指尖跳动,促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猜你喜欢

序数聋生小棒
有序数方块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一起数小棒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生活中的有序数对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巧移小棒
『基数』和『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