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贤毕至阐先哲之睿思合作共赢扬中华之精髓
——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取得丰硕成果
2017-08-07熊华启唐启明赵志宏李圣德
文/熊华启 唐启明 赵志宏 李圣德
群贤毕至阐先哲之睿思合作共赢扬中华之精髓
——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取得丰硕成果
文/熊华启 唐启明 赵志宏 李圣德
备受瞩目的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于2017年5月 12日在湖北武当山圆满闭幕。本届论坛是对前三届论坛的延续和升华,进一步从治世、伦理、修身、养生、处世、环保、慈善、和谐等各个角度深入挖掘和弘扬了古老道教的文化智慧,向全世界讲述了中国道教故事、传播了中国声音,传递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正能量。
凝聚共识:深入挖掘弘扬道教文化的精髓
2017年5月10日至12日,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在武当山成功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致贺信。马飚、许嘉璐等10位国家级和部级领导,蒋超良、王晓东、张昌尔等9位湖北省领导亲临论坛出席相关活动,3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性组织的600余位高道大德、专家学者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部办委局、相关省市、社会组织、省领导及省直相关部门和十堰市的2000余名嘉宾和工作人员参加了盛会。国家宗教事务局在致信湖北省委、省政府暨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湖北组委会的感谢信中表示: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办出了气势、办出了特色,取得了丰硕成果,赢得了与会代表和嘉宾的高度评价。
主旨鲜明,成果丰硕。本届论坛以“道通天地、德贯古今”为主题,设置了“孝忠诚信与伦理道德”“仙道贵生与身心健康”“上善若水与社会公益”“洞天福地与生态环保”“有容乃大与文明互鉴”5个分议题。三天来,分别举行了考察宗教场所、祈福法会、道医义诊、武当庙会、太极拳表演、道教文物及文化出版成果展和书画摄影展、新闻发布会、开幕式、大会发言、分论坛、电视论坛、新媒体论坛、闭幕式等30余场次活动,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展示了道教文化内涵。论坛期间,有110多位高道大德、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分别在论坛大会、分论坛、电视论坛和新媒体论坛上发表演讲,阐述了各自对于道教与人类、自然、社会的精辟见解。俞正声在贺信中说:“道教文化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也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对促进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人们和谐相处,维护人类和平与安宁发挥了积极作用。”许嘉璐以《人类瑰宝:中华之道,中华之德》为题,深刻阐述道教文化的重大现实意义。德国道教协会会长刘德明说:“文化不分国家,道教文化是全世界的,我们外国人也慢慢理解道教文化。”与会代表通过充分协商切磋,就发挥道教在生态环保、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平中的积极作用等方面达成共识,发布了《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武当山宣言》,举行了新书《中奥<道德经>研讨会论文集》发布仪式。
圆满殊胜,影响深远。王作安同志在闭幕式上致辞说,道教文化中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厚德载物、安民富民等思想,至今给人以深刻启迪,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所接受、所信仰。尔肯江·吐拉洪同志在闭幕式致辞中说,本次论坛虽然已经圆满闭幕,但关于道教的精髓要义的探求与追寻将会一直延续,论坛所留下的价值财富将永传后世,必将开出和谐之花、结出善行之果。本届论坛向外界全面展示和传播了道教文化的内涵。开幕式以玉虚宫大殿为背景、幕天席地,在七彩灯光、道音神韵的山水实景中露天举行,嘉宾与自然融为一体,实现了山、水、人的有机结合,体现了湖北的绿色生态特色,展示了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了武当道教的神韵风采;祈福法会庄严神圣、规模宏大,尽显了大岳武当山风范;领导的致辞和代表们的演讲,充分肯定了道教文化的当代价值。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凤凰卫视、香港卫视、中国网、凤凰网等媒体 170余名记者聚焦武当,全方位报道了论坛盛况,有力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
提高站位:全力拓展推进宗教工作的思路
国际道教论坛已成为全世界道教徒对话、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地向世界展示道教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本次论坛,全面阐释了道教基本教义在新的时代的应用和价值,体现了道教界对当今世界和现实人生的高度关注,表达了道教界在化解现实问题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愿望和努力。同时,也助推了“五个湖北”建设。
收获一:积累了举办国际性文化活动经验。本届论坛是湖北首次承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一次大型国际性宗教文化交流活动。自开始筹备以来,始终把筹办论坛作为检阅湖北宗教工作成效的重要平台,举全省之力加强筹备。论坛的圆满举办,在于有效地承接了前三届的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论坛的主题策划、活动安排、接待服务、安全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举办大型国际性宗教文化活动的方法、步骤、举措和方案体系,为今后在筹办大型国际性文化活动方面积累了经验。
收获二:提升了湖北道教文化地位和影响。湖北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经过千百年的洗礼,形成了许多道教名山古观,产生了众多高道大德,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湖北道教文化。在论坛的筹办中,始终坚持提升道教中国化新境界的方向不变,精心策划论坛主题和分议题的内容、宗旨和目标,挖掘道教文化在当代的价值,做到了道教教规教义同中华文化高度融合。论坛期间,与海内外道教界、学术界和其他各界的高道贤达、有识之士深入挖掘和阐扬湖北道教文化资源,向全世界展示了湖北道教文化的魅力,展现了武当山在湖北文化产业发展和“一江两山”战略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利于促进湖北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了湖北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收获三:展示了湖北创新发展的良好形象。国务院将本届论坛交由湖北承办,是对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和宗教工作的充分肯定。湖北以筹办论坛为契机,优先启动了武当山的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努力提升武当山的城市环境面貌,并在策划论坛的各项活动中,注入了湖北发展元素,通过《道典武当》文艺演出、考察参观等12项配套活动,以及国内外数百家媒体全程对论坛活动的报道,向全世界宣传推介了包括道教文化在内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湖北搭建了对外交流平台,向外界充分展示了湖北在政治生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改革开放等方面的丰硕成果。
收获四:拓展了湖北宗教工作发展新思路。坚持把办好论坛作为深入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展示湖北形象的重要契机,深刻领会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创新工作思路,深入挖掘道教文化在当代的现实意义。论坛期间,在国内外各大媒体上刊(播)发了大量弘扬道教文化中尊道贵德、齐同慈爱、上善若水、安民富民等思想性很强的优秀稿件,脍炙人口、启迪深刻。这些有益尝试和做法,为深入贯彻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高度,大力弘扬包括道教在内的各宗教的优秀传统文化拓展了思路。
收获五:培育了一批干部队伍的综合素养。在论坛的筹办过程中,省直部门和十堰市上下共有2000余名干部职工参与论坛的筹办,在论坛组织、文字材料、会场布置、中英翻译、接待服务、后勤保障等工作中得到了全面锻炼,涌现出了在“开拓创新、甘于奉献、团结协作、相互补台”方面的先进事迹,通过先进的示范作用,激发了全省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饱满热情,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推进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贡献力量。
合作共赢:广泛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
道教植根于中华文化土壤,其文化内涵为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核心之一。追溯中华文化之精髓,始终传承着绵延不绝的“和谐”之脉,闪耀着共生共赢的智慧之光。早在两千多年前,道祖老子以道教化,以德为用,以和为指归,阐扬“尊道贵德、天人合一”之大道,祈盼天地相和、万物共生。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激发了海内外各界对道教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注和兴趣,其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启示值得深刻领悟和梳理借鉴。
启示一:广泛团结和凝聚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从“深入贯彻全国宗教工作精神,把握宗教中国化方向,努力把宗教教规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促进宗教健康传承和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社会和谐、世界和平服务”中深刻领悟,始终做到依法推进宗教的健康传承与发展,切实把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团结凝聚在党和政府周围,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为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多作贡献。
启示二:广泛借助开放的文化交流平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从“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努力挖掘和弘扬包括宗教文化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充分运用开放的文化交流平台,广泛开展各种宗教文化交流活动,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更加柔性的方式走向世界,向全世界传扬中华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增进两岸四地及全球华人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重塑广大民众的中国传统文化自信、提升全社会的文化自觉,实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中深刻领悟,切实把弘扬宗教文化提升到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度,广泛开展各种宗教文化交流活动,向全世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启示三:广泛运用好本次论坛的思想成果共同探索破解全球性问题的路径和方法。从“充分发挥道教在世界各国同根同源的优势,坚持以道为桥,大力宣传本次论坛成果,充分展示湖北独特的道教文化魅力和改革开放成果,不断扩大湖北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推进湖北率先在中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积极支持和引导宗教界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宗教对外交流,密切联系沿线国家、地区的关系,增进各方友谊,为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化解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中深刻领悟,切实要运用好本次论坛的思想成果,全方位扩大对外宣传,推动包括道教文化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互鉴和合作,共同探索破解全球性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省民宗委)
责任编辑:邱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