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籽配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临床分析
2017-08-07陈继君
陈继君
(甘肃省会宁县杨崖集乡卫生院,甘肃 白银 730714)
耳穴压籽配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临床分析
陈继君
(甘肃省会宁县杨崖集乡卫生院,甘肃 白银 730714)
原发性痛经;耳穴压籽;少腹逐瘀汤
痛经指女性在经期前后或经期中发生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两类。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痛经或功能性痛经,常发生于月经初潮后不久的未婚或未孕的青年女性。耳穴压籽法配合少腹逐瘀汤治疗本病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为2011年7月—2015年7月在会宁县杨崖集乡卫生院中医科门诊就诊患者。本组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年龄均在14~30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6年;其中未婚女性36例,已婚未生育女性24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妇科学》[1]制定。①原发性痛经即功能性痛经,是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伴有全身不适,严重者影响日常生活。②常发生于年轻女性。③疼痛常呈痉挛性,集中在下腹部,疼痛剧烈时患者脸色发白,出冷汗,全身无力,四肢厥冷,经色紫红或紫黑,有血块,下血块后疼痛缓解,舌质正常或紫暗,脉弦,常伴有头痛乏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腰腿痛等症状。④原发性痛经不伴有明显的盆腔器质性疾病。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耳穴压籽配合少腹逐瘀汤治疗。①耳穴压籽法所选穴位为肝、腹、内生殖器、交感。操作方法:取同侧耳郭耳穴,局部常规消毒。患者取坐位,将王不留行籽贴附在0.6 cm×0.6 cm大小胶布中央,用镊子夹住,将胶布贴敷在选用的耳穴上。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穴每次按压30~60 s。每月于月经来潮前4~5 d开始治疗,连续治疗5 d后取掉,3个月为1个疗程。②少腹逐瘀汤组成:当归15 g,川芎10 g,延胡索10 g,赤芍12 g,香附15 g,生蒲黄12 g,五灵脂12 g,没药10 g,小茴香8 g,炮姜6 g,肉桂6 g。辨证加减:痛甚而厥、手足不温者加附子6 g,艾叶10 g;月经量少、腰痛有血块者加牛膝15 g,鸡血藤30 g。每月于月经来潮前4~5 d开始服药,每日1剂,连服5 d,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用少腹逐瘀汤治疗,辨证加减同治疗组。
治疗结果
1.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痛经完全消除;好转:自觉腹痛明显减轻,不影响生活和工作;无效:症状体征与服药前无改变。总有效率为痊愈率与好转率之和。
2.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病案举例
患者,女,19岁。2013年8月初诊。自诉15岁初潮,月经规律。2011年帮家人种植水稻,当时正值经期,涉足冷水中数日,此后即患痛经,现已2年。每月必发,发作时小腹部疼痛难忍,恶心呕吐,坐卧不安,服去痛片(索米痛片)无明显缓解,经净后慢慢缓解至消失。先后在某妇幼保健院、私人诊所多次治疗,效果不佳。每当月经来潮时,感觉小腹疼痛难忍,影响学习,苦不堪言。此次就诊时,正值月经来潮,问其月经量较多,伴有血块,小腹部疼痛难忍,自咽至胸一线常觉梗塞不舒,恶心嗳气,吐冷清水或酸水,食欲不振,鼻腔干燥,手足心热,小便灼热,色黄量少,大便2~4 d一行,舌质偏红,苔薄黄,舌体偏瘦小,脉细弦。此为肝阴不足,厥阴失其条达之性而化火化燥。运用常规疗法效果不好,遂用耳穴压籽配合少腹逐瘀汤治疗。耳穴压籽法所选穴为肝、腹、交感,操作方法同前文介绍。中药在少腹逐瘀汤基础方上,加艾叶10 g,沙参15 g,鸡血藤30 g。耳穴治疗和汤药治疗每月于月经来潮前4~5 d开始,耳穴连续治疗5 d后取掉,中药每日1剂,连服5 d,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月后,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体会
中医学认为耳穴为“宗脉所聚”,与经络、脏腑也有密切关系。如《内经》曰:“手足三阴三阳脉皆入耳中。”故刺激耳穴能协调阴阳,调和脏腑。耳穴选取肝、腹为相应病变部位取穴,肝穴有疏肝理气之功,内生殖器有调整人体性激素之作用,交感穴有镇静止痛之作用。少腹逐瘀汤选用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蒲黄、五灵脂、没药、延胡索化瘀止痛;肉桂、小茴香、炮姜温经散寒;香附理气止痛。诸药共奏理气活血、行瘀止痛之功。综上所述,耳穴压籽配合少腹逐瘀汤口服治疗原发性痛经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可调整月经周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傅淑清.中医妇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9-80.
第三十四次全国特色医疗名医学术交流暨膏方制作应用培训班通知
特色医疗是中医药治病的优势,中医膏方又是特色医疗的良剂。为了进一步推广特色医疗技术,使众多基层中医药人员能自制自用中医膏方、掌握膏方制作和验方使用方法,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的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特色医疗分会、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本次会议及培训定于2017年9月9—10日(8日报到)在北京主办,特通知如下:
一、参会对象:各级中医医疗机构的中医医师、乡村中医、民间中医、中医养生保健师等。
二、会议交流内容:运用中医药特色疗法及膏方治疗各常见病、疑难病的经验总结及技术交流、单方及验方介绍等。要求文字通畅、层次分明,字数在2000字以内,附20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2寸蓝底登记照片4张,寄会务组或发电子信箱13366005273@163.com。
三、重点培训内容: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特色医疗分会会长、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医膏方研究专家江淑安教授作中医膏方的制作及运用和验方培训;②民间中医大师、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特色医疗分会副会长、中医膏方专家沈峰主任医师作中医膏方在治疗疑难病及养生保健方面的经验介绍;③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穴位埋线分会会长、无痛穴位埋线发明人任晓艳博士作无痛穴位埋线技术培训;④定位电火针发明人羊汝琴博士作定位电火针治疗痛症的经验介绍;⑤特色医疗医家周岩博士作穴位注射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慢性鼻炎的技术培训;⑥其他特色疗法的培训及讲座。
四、会议及培训费用:参会报名费300元,会务及培训费资料费1500元,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五、有关说明:①9月8日全天为报到时间,9—10日为会议及培训时间;②参加会议及培训者均颁发“参会交流及培训学习”证书及纪念品。
六、报名方法:请将交流论文(无论文也可报名)、个人技术简介、2寸蓝底登记照片4张、参会报名费300元统一快递或挂号寄至北京市100036-98信箱 叶续宗副秘书长收,邮编100036,联系电话010-83210238、18511329528、18500577884。欢迎登录www.zgtsyl.com查询详情。
2016-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