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师干预在麻醉药品使用中的临床研究
2017-08-07古小玲
古小玲
药剂师干预在麻醉药品使用中的临床研究
古小玲
目的探讨药剂师干预对规范麻醉药品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实施药剂师对麻醉药品使用的干预前后麻醉处方进行分析, 对干预前后麻醉处方中的处方合格率以及各种麻醉药品使用情况、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麻醉药品处方总计共1865张, 其中疑义处方中治疗性指标214张, 非治疗性指标168张, 处方不合格率为20.48%, 合格率为79.52%;干预后麻醉药品处方总计共1958张, 其中疑义处方中治疗性指标56张, 非治疗性指标27张, 处方不合格率为4.24%, 合格率为95.76%;干预后的处方不合格率明显下降, 处方合格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 DDDs由第6位升至第2位, 处方占比也有很大提高;盐酸吗啡缓释片的DDDs仍具首位, 但其处方占比和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处方占比较干预前都有所下降;芬太尼透皮贴 DDDs和排序也较干预前有所下降。结论通过实施药剂师对麻醉药品使用的干预, 有效提高了本院麻醉处方的合格率, 同时也促进了本院麻醉药品的用药结构逐渐合理化。
药剂师;麻醉药品;用药频度;干预性研究
疼痛是临床上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 疼痛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带来了巨大的折磨, 如何进行合理规范镇痛一直都是临床的重点工作所在[1]。麻醉药品虽然是治疗疼痛的重要药品, 但麻醉药品的使用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为麻醉药品虽然是临床必不可少的镇痛药品, 并且镇痛效果良好, 但是如果不能得到规范使用, 患者长期使用会产生依赖性, 有成瘾的风险, 给患者健康以及社会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2]。因此麻醉药品的问题也一直广受关注, 从其生产、经营以及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严格管理[3]。近年来我国卫计委(原卫生部)要求各大医院要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进行规范合理使用镇痛药物, 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4]。2016年1月本院利用药剂师的专业优势, 对麻醉药品使用进行了多方面干预, 以保证本院麻醉药品的使用能更加准确合理。本次研究旨在探讨药剂师干预对规范麻醉药品使用的影响, 通过对药剂师干预前后本院麻醉药品的处方合格率以及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在实施药剂师对麻醉药品使用的干预前后的麻醉处方作为研究对象。本院所使用的麻醉药品主要包括盐酸吗啡缓释片、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盐酸吗啡注射液、磷酸可待因片、盐酸吗啡片以及芬太尼透皮贴等品种。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①2016年1月1~10日本院参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首先组织具有麻醉药品培训资质的人对药剂师进行麻醉药品使用及取药规范化流程进行培训, 确保所有药剂师均培训合格。②2016年1月10~20日由经过培训的药剂师组织, 统一对本院的临床医师进行麻醉药品正确规范使用的集中学习和宣传, 并发放相关学习资料。③由药剂师对临床药师开具的麻醉药品处方在为患者调剂处方前进行实时的审核和干预[5]。对于审核中出现的疑义处方应该及时反馈给医师, 并将疑义处方分为治疗性指标(用法用量不符、频次剂量有误、有使用禁忌证、重复给药)和非治疗性指标(处方不完整、字迹模糊、医师未签字以及计算机错误)两类进行统计分类。
1.2.2 评价方法 由药剂师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药剂师干预前(2015年1~12月)、干预后(2016年1~12月)本院的麻醉处方进行点评, 统计疑义处方, 计算处方合格率以及各种麻醉药品使用情况、DDDs等进行计算和比较。其中DDDs用来衡量药物的使用频率, 其数值=使用总数量/该药的限制日剂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麻醉药品处方分析 干预前麻醉药品处方总计共1865张, 其中疑义处方中治疗性指标214张, 非治疗性指标168张, 处方不合格率为20.48%, 合格率为79.52%;干预后麻醉药品处方总计共1958张, 其中疑义处方中治疗性指标56张, 非治疗性指标27张, 处方不合格率为4.24%, 合格率为95.76%;干预后的处方不合格率明显下降, 处方合格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麻醉药品处方分析(n, %)
2.2干预前后麻醉药品使用及D D D s情况 干预后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 DDDs由第6位升至第2位, 处方占比也有很大提高;盐酸吗啡缓释片的DDDs仍具首位, 但其处方占比和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处方占比较干预前均有所下降;芬太尼透皮贴 DDDs和排序也较干预前有所下降。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麻醉药品使用及D D D s情况(n, %)
3 讨论
近年来, 由于卫生部门要求要对麻醉药品进行规范性疼痛处理(GPM), 这也正是目前镇痛治疗新观念所倡导的, 因此有不少医院开始重视药剂师干预对规范麻醉药品使用的作用[6]。通过本院对干预前的麻醉处方进行点评发现, 不少疑义处方中都存在治疗性指标的问题, 包括用法用量不合格、给药频次过高, 有使用禁忌证以及存在重复给药的问题, 其中用法用量不合格的比例较高。非治疗性指标的疑义处方主要表现为字迹模糊、患者处方资料有缺失不完整以及药师漏签名等问题。经过药剂师对临床药师规范用药的培训学习以及麻醉处方实时审核, 对疑义处方干预整改后, 大大提高了临床药师用药的规范度和责任心, 疑义处方数量和比例明显减少,处方合格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而同时本院各种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也渐渐趋于合理水平。吗啡缓释片作用平稳时间长、止痛效果好, 给药方便, 患者依赖性较低, 可以作为癌痛长期使用的首选药物[7], 在本院的麻醉药品DDDs排序中也一直居于首位。哌替啶注射液虽然也能起到良好的止痛效果, 但长期使用容易导致蓄积中毒并且成瘾性较大,因此哌替啶注射液适合治疗短期的急性疼痛, 而不适合慢性癌性疼痛[8]。故药剂师干预后本院哌替啶用量和DDDs明显下降, 这说明本院医师对癌症治疗的认识有所提高。本院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在干预前使用较少, 但其实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生物利用度较盐酸吗啡更高, 可以达到60%~80%, 并且它是双向吸收不受进食、胃酸等影响, 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另外同样具有吗啡缓释片的口服方便、镇痛效果好、成瘾性低等优点, 可以说是治疗重度疼痛的潜力药物[9], 干预后本院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 DDDs由第6位升至第2位, 处方占比也有很大提高, 这说明经过药剂师干预进一步促进了本院使用麻醉药品的合理化, 与相关文献结果一致[10-12]。
综上所述, 通过实施药剂师对麻醉药品使用的干预, 大大减少了疑义处方的数量, 有效提高了本院麻醉处方的合格率, 同时也促进了本院麻醉药品的用药结构逐渐合理化。
[1] 董红娟, 沈司京.2004-2009 年我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0, 10(6):498-500.
[2] 翁约约, 白学敏, 苏银法.药师干预在麻醉药品处方管理中的作用.中国乡村医药, 2016, 23(5):42-43.
[3] 张士斌, 刘波, 李建国, 等.2634张麻醉处方分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0, 12(10):1137-1139.
[4] 贾丽.浅谈某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规范化管理.中国医药指南, 2013, 24(1):1134-1136.
[5] 费龙, 陈辰.药师干预在麻醉药品处方管理中的作用.医药, 2017(1):00145.
[6] 韦宁, 盘红梅, 蔡乐, 等.306例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与使用咨询情况分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3, 33(17): 1438-1439.
[7] 潘秋燕, 高进贤, 袁继勇, 等.临床药师干预对麻醉药品使用的影响.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 16(7):28-30.
[8] 刘仕春.某基层医院药师干预前后门诊癌痛患者麻醉药品适宜性用药调查.临床合理用药, 2016, 9(3A):4-6.
[9] 程凯, 马雪, 周俊翔, 等.羟考酮缓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系统评价.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 16(22):456-457.
[10] 郑晓林, 张三平, 李俊明.药师干预对我院门/急诊麻醉药品应用的影响.中国药房, 2012(46):4341-4343.
[11] 盛晔.药师干预对临床麻醉药品应用结构的影响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27):152-153.
[12] 徐萍, 阮列敏, 戴微微, 等.药师派驻麻醉科开展药品使用管理的实践.中国医院, 2015(6):60-6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4.108
2017-04-28]
518116 深圳市龙岗区骨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