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7-08-07王有枝颜小群钟胜谭小明蔡越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4期
关键词:外周血复发率支气管

王有枝 颜小群 钟胜 谭小明 蔡越飞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王有枝 颜小群 钟胜 谭小明 蔡越飞

目的分析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2例大咯血患者, 根据数字随机方式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36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治疗, 实验组患者选择外周血管介入治疗, 观察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9%(P<0.05);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分别为27.8%(10/36)、5.6%(2/36), 实验组疾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 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 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外周血管介入;大咯血;临床疗效;安全性

大咯血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急症, 具体是指一次咯血量>100 ml或者每天咯血总量>500 ml[1]。临床中如果没能对大咯血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则可能引起出血性休克、窒息, 进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在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在大咯血治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其临床疗效也得到了广大临床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认可。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72例大咯血患者均为本院2015年7月~2017年2月所收治, 根据数字随机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36例。对照组中, 男21例, 女15例;年龄24~80岁, 平均年龄(50.6±9.8)岁;日咯血量300~730 ml,平均咯血量(429.6±100.7)ml;15例患者为支气管扩张, 14例患者为肺癌, 7例患者为肺结核。实验组中, 男23例, 女13例;年龄23~81岁, 平均年龄(50.2±10.3)岁;日咯血量308~726 ml,平均咯血量(428.4±99.3)ml;16例患者为支气管扩张, 12例患者为肺癌, 8例患者为肺结核。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择临床常规治疗, 通过静脉用药来止血, 静脉滴注和静脉推注垂体后叶素, 如果患者表现为持续性大咯血, 发生循环性血容量不足, 则应少量、多次输入新鲜血液, 并采用无创通气治疗或者吸氧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同时, 采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 选择Seldinger技术, 穿刺部位选择患者股动脉, 成功穿刺后将5F Cobra导管插入, 在患者胸5~6椎体水平部位, 对患侧支气管动脉主干进行查找, 给予造影检查, 首先应对患者病灶部位的支气管动脉供血情况进行明确, 通过5F Cobra导管实施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 选择明胶海绵颗粒和聚乙烯醇微粒(PVA)作为栓塞材料, 完成治疗后应再次给予造影检查, 进而来对栓塞治疗效果进行明确。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记录, 不良反应类型包括心绞痛、心悸、腹痛、心脏病、高血压、恶心呕吐等。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 对患者疾病复发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疗效判定标准[2]:出血在24 h内停止, 3个月内没有复发则为治愈;咯血数量、咯血次数显著减少, 或者仅为痰中带血则为显效;咯血量减少超过50%, 咯血次数有一定减少则为有效;咯血数量、咯血次数没有变化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3 疾病复发情况 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时间的随访发现,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分别为27.8%(10/36)、5.6%(2/36), 实验组疾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选择内科药物对大咯血急性发作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差, 而选择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则具有较高的临床死亡率, 而且术中容易发生支气管胸膜瘘、窒息、呼吸衰竭和出血等并发症[3]。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完善,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在大咯血治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其临床疗效也得到了证实[4]。选择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患者, 能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该治疗方式操作简单方便,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而且效果显著;除此之外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对患者的创伤较小, 是现阶段治疗大咯血最常用的方式, 已逐渐代替了传统手术治疗方式[5-7]。支气管动脉是大咯血患者病灶部位的主要血供部位, 其次则为肺动脉, 和支气管动脉相比较, 肺动脉压力显著更低, 所以正常情况下不需要对肺动脉进行手术处理。大咯血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主要是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 在实际的临床操作中, 应有效避开食管中段供血支或者脊髓动脉, 而且应在透视下进行操作,操作速度应缓慢, 推注力度应合理, 进而让治疗安全性和有效率提高;选择明胶海绵颗粒或者PVA微粒作为栓塞材料,能实现永久性栓塞, 能对咯血病灶供血动脉的侧支循环建立和再通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 从而让疾病复发率降低[8,9]。本研究结果发现, 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 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方面, 实验组则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 选择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 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 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1] 程献杰, 李深基, 谢谦宇, 等.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外医疗, 2015, 34(26):96-97, 102.

[2] 游国超.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效果.世界临床医学, 2016, 10(16):74, 77.

[3] 王志军.大咯血患者治疗中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今日健康, 2015, 14(12):139.

[4] 王晓东.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1):203-204.

[5] 邓文敏.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10):29-30.

[6] 郭铮, 李立, 王玉萍, 等.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40例疗效观察.医疗装备, 2015(8):44-45.

[7] 代慧明.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17):129-130.

[8] 杨吟池, 杨爱东, 陆娟, 等.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外医疗, 2014, 33(35):91-92.

[9] 张伟.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观察.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6(94):18-2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4.024

2017-05-26]

523000 东莞东华医院介入诊疗科(王有枝 钟胜谭小明 蔡越飞);东莞市寮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颜小群)

猜你喜欢

外周血复发率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