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机浸润巧学妙用

2017-08-06罗赛红

新课程·上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家乡习作笔者

罗赛红

(广东省惠东县平山第一小学)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困扰着广大语文老师,学生更是谈作文色变。的确,学生的习作要么空话套话连篇,要么轻描淡写,对于这一普遍存在的通病,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也经常反思和探讨。在此谈几点作文教学的方法。

一、巧用教材,活学致用

语文教材是教师执教和学生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凭借,也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最重要的依托。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从而扎实有效地进行语用教学,不能“贪大求全”,只求一课一得,那也是有效课堂。因此,要善于挖掘教材的精辟之处,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写作的兴趣。

如,教学第九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和习作时,都要表达“浓浓的乡情”。但是对小学生来说,家乡的世事变化和岁月的沧桑并不容易体会,所以他们对家乡的挚爱显得稚嫩,情感也显肤浅。于是笔者引导学生以描写家乡美景作为切入口。同样,学生也因为平时缺乏细心观察、词语积累匮乏而表达不出家乡美、爱家乡的情感,故此,笔者只能充分地借助教材中的范文。在教学本单元《小桥流水人家》这一课时,在学生自读自悟完成的基础上,我特地设计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在文中有没有看见一些似曾熟悉的美景?或者找到家乡的一些足迹?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惊喜的发现,有的说好像看到家乡的小溪,有的说看到了南湖公园的湖,有的说看见了南山的茶园,有的说看见了老家的老式房子……看着同学们喜形于色的汇报,笔者出示小练笔

填空:

_______小溪;

_______的湖水;

_______的茶园;

_______的房子。

接着组织学生找出有关修辞的句子体味表达的好处,其实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引导学生借助课文积累词语和表达方式从而内化知识的过程,学生兴趣盎然,看来已经和文中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我顺势激励他们说:“既然同学们那么喜欢家乡的美景,想必也想抒发一下热爱家乡的情感吧。”接着进行片段练习:我爱家乡的XXX。这一随堂习作的训练是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过滤,在内化沉淀的基础上进行别具一格的创作。

在阅读教学中,只要能根据文体特点而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就能凸显学生个性,从而提高习作水平。

二、按图索骥,以同求异

对学生作文的批改,教师可谓煞费心机。无论是浏览批阅还是详批略改,都收效甚微。为了巩固学生的记忆,采用思维导图,把习作时应注意的问题信息转化为独特格式,成为个人记忆的参照物。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写作通病,采用同一材料表现不同中心进行比较,从而强化训练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教学人教版第九册第四组习作:XXX的启示和第六组习作:以爱为内容写一篇作文,可自己拟定题目(这也是爱;这就是爱……)二次习作学生的通病是:要么选材不够典型,要么突出中心的内容描写不具体,有的连中心也表达不明。为了引导学生克服这一习作缺點,就地取材,直接用一个学生写的《徒步的启示》作为评讲材料,从而使学生明确突出中心的内容该怎样详写。

这样一来,写作思路清晰了许多,特别注重了突出中心的内容必须详写的细节,从而弥补了写作“详略安排不当”和“中心内容不突出”的不足之处。

三、见机捕捉,积累材料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重观察,再加上生活经验浅薄,所以每遇到作文时头脑总是一片空白,胡编、抄袭是司空见惯的事。为此要常常引导学生洞察生活,见缝插针,使用班级日记积累写作材料。

一次,笔者接到报告,班里有同学打架。当赶到教室门口时,看见本班小淘同学正拨开围观的人群,抢先一步夺下一打架者举在头上欲要劈人的凳子,很庆幸免去了一场流血事件。事后我在语文课上对打架事件进行批评教育的同时突然想到:何不来一个先抑后扬的习作指导?于是笔者话锋一转,顺势引导:围观的同学们,当你们看见打架者举起凳子时,你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老师很想听听你们当时真实的想法和做法。有的说只为了看热闹,当时没想什么;有的说怕被失手伤及,只好躲得远远地隔岸观火;有的说当时很害怕,担心伤及性命,想劝架但又不敢上前去……只有小淘说:“我只想夺走凳子,不想他们打得头破血流。”多么真实的想法,多么纯真的表白。此时此刻,全班同学几乎都向小淘投去敬佩的目光。看来水到渠成了,我即兴引导学生积累习作材料,说道:“同学们,我们就以小淘救架这件事为材料,把你现在最想表达的意思写下来。”(提示:题目自拟,可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作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还要有适当的心理描写)同学们写着自己亲眼目睹的材料,个个思绪如开闸泄洪,学生的命题有:《夸夸我班的小英雄》《他是我的榜样》《我后悔的一件事》《我不该这样做》……这一节语文课真是一举多得,既教育了学生和睦相处,也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语文老师各司其教,百花齐放。要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首先要围绕“生活处处是作文”和“语用”能力培养为目标,坚持做到一课有一得,那作文教学就不再是山重水复疑无路,而是柳暗花明别有洞天了。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家乡习作笔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