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理相通认用并重
2017-08-06陈朝华
陈朝华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第二实验小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关于识字教学教师应遵循汉字本身的规律,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提高识字效率,发展儿童的智力。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其中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师识字教学时可以从汉字演化、字理辨析、实际应用等入手,把汉字具体形体的特征与字理相结合,使抽象文字变得生动起来,做到形义结合、趣理相通、认用并重,让学生轻轻松松享受识字的学习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汉字产生正确的认识,对汉字演化规律有所理解,减少死记硬背,提高识记的效果。
一、把握汉字演化规律,促进学生有效认知
相传仓颉始造汉字,在漫长的人类生活进程中,汉字也在不断地演化。汉字构形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七种书写形式,汉字的书写形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于时间久远,一些字的构形已经无法追本溯源。现代汉字的字源结构可以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个部分,根据人的认识规律看,其演化顺序首先应该是象形,其次是指事、会意,最后才是形声。
从人的认知规律看,对事物的辨析总是由近而远,由日常事物逐渐扩大事物的认知范围。因此,我们可以推断象形字符是最先创造出来的文字,如:人、日、飞、山、羊、鸟、马、火等,这些都是常见的物的象形。低年段孩子对汉字的认知还处于直观感知,对于初入门的学生,我们可以直观地告诉他们所教授汉字的最初形态。而“事态”或者“物态”往往都是很抽象的,用语言说出来相对容易,而想用相似的图形表达则很难,如上、下、未、末、一、子、午都是指事字,谁能看出它们是什么图形?这样的造字必然经历由实到虚、由形象领域进入抽象领域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会意这种造字方法就是在象形和指事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它比象形、指事包含更多抽象的意义。比如:森、村、射、灭就是在象形、指事方法基础上的再创造。在识字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这些汉字的字形演变,使学生可以直观了解这些汉字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书写构形改变,又让学生对抽象的汉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理解和记忆。
随着孩子识字量的增加,教师可以加入形声字、形似字的教学,毕竟汉字中80%以上属于形声字,告诉学生形声字由两个字符结合,其中的一个字符表示事物的类别,即义符;另一个则表示新字符的读音,即声符;形声字的义符不能表示字的具体意义,一般只能表示事物的范畴。由于用为义符的文(或字)只表示事物的属类,因而它在形声字中只是高度概括的类名,并不能表示这个形声字的具体含义。如“郎、狼、朗,涨、帐、胀。”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上阐述的汉字演变规律,结合多种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掌握字形,加深记忆,促进学生的有效认知,增强识字教学的文化色彩。
二、适度运用字理辨析,培养学生识字兴趣
当前的识字教学普遍忽视字理,通常以生硬分析汉字结构、机械抄写来代替对汉字结构的剖析和规律的探寻,结果使形象生动的汉字成了一种僵死的工具性符号,导致学生无法对其产生发自内心的情感与兴趣。
汉字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与语言对应的人的创造,它的内涵深刻根植于人的生活世界,是鲜活的文化历史象征。语文课中的识字教学不但能够让学生掌握基础汉字的音、形、义,而且还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最终使学生的认知思维得到有效锻炼。因此,进行适当的字理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出”字,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把“出”字当成一幅关于“山”的画来看,上面的“山”字就是一座更高的山峰,所以“出”字就是“高出”“呈现出”或“突出”的形象表达。对于类似的字,可以通过直观的形与义的结合,加深学生对字的印象和记忆,但如果仅仅讲解字义,学生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的理解。
在低年级教学中字理分析运用要适度。由于时间久远,社会不断变迁,一些汉字形态的演变与它的音、形、义已经失去联系,而有些汉字的字理过于深奥,小学生可能无法理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的形象思维一般都較为活跃,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识记方法。在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生“喜新厌旧”、认知方式简单直接等特点,采用编字谜、顺口溜的方法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如“必”字,可以说成“一箭穿心”,“忍”字,可以说成“心如刀割”;“明”字则可以用日月同辉打一字谜。在识字教学中,可以巧妙利用字理分析结合游戏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寓教于乐,让学生有主动识字、喜欢识字的意愿。
三、丰富识字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识字效率
人们常说学以致用,学习识字同样如此,认完字不去使用字识字效果就不会牢固。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有效识认,还要引导学生经常使用生活中的各种汉字资源,使学生对字的识记得到巩固和深度记忆。
1.传统识字教学方法
抛开汉字意、义、形及其构成方法的区分,汉字直观上都是一种象形符号,所以,人们习惯又把汉字统称为象形文字。因此,通过字的构形直观辨析的识字教学方法也不能抛弃,比如运用字的构形直观区分法:(1)减一减,加一加。如学“木”字,恰好是“术”字肩膀去掉一个点。“林”字是“木”与“木”的相加。(2)换一换。结合形声字的特点,通过变换字的偏旁来区分不同的字,如“杨”换木字旁为提手旁就成了“扬”;换木字旁为“月”就为“肠”等。(3)说一说。“狼、狠”,学生容易混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主分辨,学生不难发现:“狼”是“狠”字头上多一点。引导学生进行主动辨别和区分,让他们的记忆更加深刻。
2.多种渠道识字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丰富的语文识字课程资源,语文教育应该与现实联系起来,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1)在校园文化设施中识字。校园中墙报、班级的黑板报、班上同学名字都是识字的素材。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识认这些字,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习惯性地使用认识的字去辨认校园中的一些文字。(2)在生活环境文化中识字。在我们生活环境中汉字无处不在,如种类繁多的商品名称,街道两旁的广告、招牌;电视节目中儿童故事片、动画片里的丰富的语言文字。学生通过观察或观看,自然而然就能促使他们把所学到的字词加以使用。(3)在课外阅读中识字。在每周开设的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中,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简易读物,让学生自主阅读,这样既可巩固熟字,又可学到一些生字。通过阅读可以刺激学生去认识更多的生字,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同的认知特点,尊重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沟通课堂内外,提供生活识字的多种渠道,鼓励学生学会运用识字方法来加深识字记忆,并能在生活中得到巩固运用。
总之,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要把握好汉字演化规律的运用尺度,确保学生能够初步建立汉字文化的历史感;其次,充分利用汉字形的特点,通过对汉字理、形的适度解读,增强汉字学习趣味,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儿童智力。识字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汉字文化传统认识,增强汉字识记效果,既达其意、通其源,又识其形、辨其声,学以致用,全面掌握汉字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为他们将来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青.试谈激发小学生自主识字的条件[J].文教资料,2013(20).
[2]王怀义.小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上),2012(8).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