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乐中收获快乐
2017-08-06董湘涵
董湘涵
(吉林省柳河县长青小学)
面临新课程的改革,在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基本理念的指导下,只有尽快地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积极探寻课堂教学的最佳途径,才能肩负起教育教学的重任。
回顾过去半年的语文教学,主要有以下收获:
一、传递微笑,让心灵贴近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而这一群刚刚迈进学校大门,还懵懂无知的孩子们,则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微笑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打开心灵的钥匙。因此,我让微笑成了我表情的代名词,在微笑中和孩子们一起读书、识字、游戏,在微笑中聆听孩子们的心声,孩子们从微笑中得到了鼓励,在微笑中品尝了快乐,体验了关怀,于是,更加灿烂的笑容绽放在他们的脸上、课堂上。他们活跃了,大胆了,举手的人越来越多,都争吵着要回答问题,有的甚至跑到我的身边“强行”要求回答。课下,孩子们围到我身边,说这说那,还不停地往我手里塞着各种零食,非要我尝尝。此时,我知道了我已经用微笑这把钥匙成功地打开了学生的心灵之锁。他们接纳了我,同时,还给我一个明媚的春天。
二、多种形式,使学生乐学
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对活动和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就必须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高高兴兴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1.在活动中学习
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在拼音教学中,我设计了多种活动,例如:“编儿歌记声母”,为了区分声母b和d,p和q,我和孩子们一起编了一首儿歌:“右下半圆bbb,左下半圆ddd,右上半圆ppp,左上半圆qqq。”孩子们只要一背儿歌就能正确区分这几个声母;还有“找朋友拼音节”,全班孩子的手中都拿上字母卡片,然后自己去找朋友组成音节,一起拼读,谁找的朋友最多,谁就是冠军。这个游戏,不仅大大提高了孩子们拼读音节的速度,而且人人参与到活动之中,增强了孩子们学习拼音的兴趣。
2.在情境中成长
在阅读教学中,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入境悟情,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感情,这样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读,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想展示自己的理解。在学习《给奶奶送阳光》一课时,我问孩子们:“佳佳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谁能表演表演?”孩子们一听要表演,别提有多兴奋了,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一个表演完之后,其他孩子马上发表意见:“佳佳应该赶紧兜起裙子。”“佳佳叫奶奶的声音应该大一点。”“还要快一点。”“展开裙子的时候应该轻一点。”……经过这么多“小导演”的指导,“演员们”终于把佳佳这一角色演得让孩子们满意了。从孩子们的动作、表演和话语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理解了佳佳对奶奶的爱,同时也受到了爱的感染,根本用不着老师再去刻意地讲解,正如美国华盛顿图书馆的墙上所贴的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三、充满激励,促个性张扬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是尊重个性、弘扬个性的世纪,个性孕育了创新,展示了个性。美国著名学者J.M基夫认为:个性化教育将成为21世纪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因此,教师就应当具有一双明察秋毫的眼睛,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善于欣赏他们的兴趣爱好、一言一行,乃至奇思妙想,还要毫不吝啬地向学生表达你由衷的欣赏,激励他们不断进步,走向成功。
对于爱画画的孩子,我为他们举办“画展”,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爱唱歌的孩子,我不仅让他们在班上演唱,还让他们在全校一展歌喉,这在展示自我的基础上,更是对自己胆量的一次挑战。孩子们从同学的掌声中,从老师鼓励的目光中得到了自信,将会更加努力地完善自己。
四、承认差异,推全面发展
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于永正老师也指出:“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承认差别,尊重差别。”因此,在教学中,我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读课文,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要求:A.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B.能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C.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要求,不再有畏难情绪,而且还能品尝到学习的乐趣,树立自信心,从而会继续努力,以求达到更高层次的要求。每个学生都在不断进步着,最终,推动了全班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就应当为每个学生准备一把尺,而不是用一把尺度量所有的孩子。
让孩子们在快乐中生活,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吧!唯有如此,才能让孩子们真正成长为自己。
参考文献:
[1]樊会敏.让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5).
[2]朱沁芳.在反思中成长 在快乐中收获[J].教育科研论坛,2008(11).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