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2017-08-06柯庆芳
柯庆芳
(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一幼儿园 )
摘 要:幼儿园的孩子处于爱玩好动的年龄阶段,区域活动可以给孩子们提供轻松自由的环境,是孩子们特别喜爱的一种活动,而且引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刺激孩子们的自身潜能,让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般四五岁左右,他们开始逐步有自我意识和探索意识,也对规则有了相关理解。所以在中班小朋友的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中需要注意能迎合孩子这个阶段的身心发展,将从如何在中班区域活动进行材料投放进行探讨。
关键词:区域活动;材料投放;问题
区域活动一直都非常受小朋友的喜爱,而活动材料作为幼儿在玩耍中获得知识的媒介,不同的材料蕴含着不同的价值,对孩子的智力发展、行为习惯等有着引导和开发的作用。幼儿园阶段操作材料在区域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非常明显。合理的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是保证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但如何根据孩子们的发展需求,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合理的材料投放,是值得探讨的。
一、幼儿园中班孩子的特点
他们注意力比小班孩子更加集中、更加独立,好奇心和思维能力也有所增强,而且能开始控制自己的情绪,慢慢地对规则有了相关认识,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能力也逐步增强,除此之外,中班小朋友的人际交往能力、分享意识包括孩子的体力相比小班都有明显的改变和增强。在区域活动相关游戏中,他们能表现出自己的自主、独立、组织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等。游戏情节和内容都会比小班的孩子更加丰富。但是因为年龄的问题,孩子们之间相比小班也更容易发生争执和冲突。在实际的材料投放中,需要注意到中班孩子的这些特性。
二、当前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中的问题
幼儿园活动区域材料投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且存在同一材料的不同方式投放会产生不同活动体验的情况,作者对所在区域的幼儿园进行了走访,发现幼儿园的活动区域材料投放存在一系列问题:
1.幼儿园大多存在孩子多、教师少的情况,教师的工作非常繁重,这导致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来进行活动区材料投放的更替和制作。
2.教师没有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及年龄进行材料投放,经常是“一视同仁”,设置一个主题然后就进行统一的材料投放,在材料投放上缺乏思考和策略,这导致活动教育没有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3.教师在材料投放上缺乏创新,喜欢采取以前其他教师的一些经验,导致实际投放材料与孩子们的教育需求脱轨,导致事倍功半的局面。
4.材料投放要么泛滥要么奇缺,条件比较好的幼儿园,老师为了丰富活动区材料,几乎是聚其所有,什么五花八门的东西都有,堆一起,杂乱无章,孩子们玩的时候则摸摸这个,然后又去拿另一个,不利于孩子专注性的培养。
三、幼儿园中班活动区材料投放建议及策略
1.首先要安全,小孩子的抵抗力弱,没有自我保护能力,所以在材料投放时,必须把材料的安全性放在首位,所有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的材料要求标准,幼儿材料投放中绝不允许存在安全隐患,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比如,投放的材料应该放在比较低的柜子里面。
2.按功能分区(角色扮演、美工、阅读、探险等),进行有层次的材料投放,每个区域用文字或图案进行标识,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们能够有序地拿取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孩子们的收纳意识,让他们记住在哪里拿的材料需要放回哪里,让他们从小养成收拾的好习惯。同时也便于教师进行管理。
3.选择一些色彩鲜艳、造型漂亮的材料。“爱美是孩子的天性,通过这种天性,可以培养孩子的情感,陶冶他们的性情”,进行材料投放时可以选择一些富有童趣、漂亮可爱的,这样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主动探索和使用材料的欲望。
4.根据游戏需要,按故事情节发展有针对性地投放和调整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比如,让孩子开展“医院”活动时,则可以根据不同的階段,在看病阶段给孩子们提供听诊器等材料,第二天当游戏故事情节发展到体检阶段则给孩子们提供量身高体重的尺子、记录的本子等。
5.可以适当投入一些半成品和原材料,中班的孩子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规则性,通过半成品的投入,可以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探索操作,并促进他们记忆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可以很好地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6.对中班的孩子可以更多地设置一些合作游戏或联合游戏的材料及一些对动手能力要求高的多样的精密一些的材料,来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和沟通合作的能力,满足他们探索和创造的需求。
总之,教无定法,幼儿园的孩子是通过游戏来进行学习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教师在材料投放中需要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想法,满足他们的需要,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引导孩子们去控制材料,而不是让孩子们被材料束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区域活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娟.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15):203.
[2]朱若华.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方式与儿童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