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品德学科教学中开展品德教育
2017-08-05田春燕
田春燕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思维、新观念不断冲击着人们的头脑,社会道德面临着重大的考验。部分青少年理想消沉、道德滑坡,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罗曼·罗兰曾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这足以表明良好道德品质对人生的重大影响。毋庸置疑,品德学科教学对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承担着重要任务。结合多年的教学,简要谈谈在品德教学中开展品德教育的一些有效做法。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堂
一、把握教材,设计恰当课堂
小学品德课教材是小学品德教育内容最重要的载体,是教师和学生普遍使用的教学、学习工具。教师应该注重研读教材参考书,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根据学生学情,制定既符合教学目标,又能培养学生优良品格的教学计划。以下谈谈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做法。
1.要有正确认识
品德教材内容不是阐述几幅道德插图就算成功,而是要依托教材的道德问题,延伸到如何塑造学生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2.要用好教材
品德教材是最基本的品德课教学资源。但教材不是“教条”,而是“例子”,用于启发人思考,解放人的思想。例如,让学生换位体验受害者的心情,认识到施暴者的行为造成的不良伤害,从而树立正确的认识。
3.要通读品德教材
教师要通读所教版本教材和教师用书,了解品德内容的前后联系。例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的第一单元内容:男生和女生、朋友之间学会和谐相处。先解决男生和女生之间的矛盾,再讨论朋友之间该如何相处,最后塑造正确的认识,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真诚相待,相互理解,讲信用的可贵。懂得同学、朋友之间应该友好交往,相互尊重”。只有把握了品德教材,品德教学才不会走偏方向。
二、精心设计,创设精彩课堂
我曾听过这样一节课:音乐悠悠地响起,一段甜美的声音散播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瞬间教室安静下来,闪亮的小眼睛齐刷刷地看向了老师。老师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起了学生积极的回应,让学生明白了做人的基本原则。这就是一堂成功的教学。要创设精彩课堂,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设计:
1.换位体验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受,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使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拾金不昧》一课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回想自己丢失贵重物品和别人将失物交还给自己时的心情。由难过到欢快的感觉,两种情感体验,内化了自己的认识,认识到拾金不昧会给失主、社会带来好处,所以要从小养成拾金不昧的好品德。
2.情感共鸣
在品德课的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课堂灌输教学,努力着眼于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找到和学生的共鸣点,运用情景和音像设备,以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男生女生交往不烦恼》中,我让学生发现男生女生的一些特点,总结出男生:帅、英俊潇洒、胆大、顽皮、坚強、独立、勇敢、大力士、野、贪玩、义气、大大咧咧……女生:漂亮、可爱、细心、体贴、美丽大方、温柔、听话、爱生气……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教师引导学生研讨在交往中避免发生冲突的做法,学会理解并尊重男女生的心理差异,站在异性的角度理解对方,使学生解决了男生女生相处的问题。
3.实践反思
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小学期间,学生的品格还在塑造当中,应多让学生实际体验正能量,从实践中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教学《尊重是最好的礼物》时,我采用活动教学方式,利用教科书中提供的五个具体情境让学生进行尊重他人的训练,针对表演中遇到的情况展开讨论。紧接着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针对具体情境反省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体会到:我们不应该嘲讽、挖苦他人,应学会为他人着想,学会关心、鼓励、帮助他人。然后让学生来一次真情道歉,把歉意写在纸上,写下自己真诚的语言,用坦诚的心呼唤友情。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充分感知尊重他人的可贵,并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礼仪。
三、走进社会,收集资源,融入集体
课堂的目的是定向的,然而学生的行为还需要内化和更多的磨炼。不能将学生品德塑造局限在课堂上,而要让他们大胆地去体验社会、收集资源,在社会中端正自己的行为,融入集体。例如,在教学《社区》时,让学生翻阅资料,整理知识,绘制标语等等,学生自行劝说那些乱扔垃圾、乱吐痰、乱说脏话的人,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也会用这个标准要求自己。
总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是一个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学生优良品格的塑造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体会优良品格的重要性,学会用爱来回馈社会。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我相信只要教师富有爱心和诚心,总会打动学生的心。
参考文献:
[1]陈玉兵.思品课堂教学策略[J].教书育人,2010(35).
[2]董玉凤.例谈如何把握与理解教材[1].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