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德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2017-08-05沈颂娟

新课程·小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德育教师

沈颂娟

摘 要:班集体是学生进行日常学习和活动的场所,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重视对班集体的建设。德育是班级建设的重中之重,德育结果对小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和全面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纯洁得像一张白纸,小学阶段正是塑造行为能力与发展思想品德的关键时期,班主任要加强班级管理,在注重学生各科学习成绩提升的同时,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从而使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关键词:德育;小学班级管理;教师;学生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深入人心。新课程对教学工作提出的要求不仅适用于日常学科教学工作,对于班级管理也同样适用。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基本单位,也是每一位老师和同学最熟悉的地方,班级管理的好坏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习情况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优质的班级管理会使班级形成良好的风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方式,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想使班级管理顺利进行,就必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而决定素质水平的就是道德品质了,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小学班级管理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有针对性地展开班级管理,從而促进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和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

一、德育的重要性

所谓德育,就是培养人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成为一个自信乐观、活泼开朗、勤劳善良、诚实守信的人,这也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作为礼仪之邦,传统美德被人们所称道。德育作为班级管理的灵魂,应当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视。要想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道德教育,首先必须有一定的德育内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班主任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学习行为规范,并督促学生遵照执行。只有真正把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学生才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并且形成道德力量。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道德行为能力得到提升,小学生才会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具有主人翁的精神,为班级建设贡献一己之力。

二、目前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处于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缺乏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难免会被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所影响。因此,在班级建设中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处在小学中高年级学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他们期望被他人肯定。有些学生不愿意服从班干部的管理,有的班干部滥用职权,一手遮天,这些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大多都是因为学生缺乏必要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缺失会造成小学生思想素质低下。很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德育内容泛泛而谈,脱离生活实际,所谓的大道理并不能真正对小学生的内心予以启迪,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只会让德育脱离生活实际。传统班级管理拘泥于陈规,一味地苛责只会让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班级产生抵触。作为当代班主任,我们必须顺应时代要求,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地进行班级管理,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在实处。

三、如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

班级管理不只是班级管理者独享的权利,班主任和班干部只是对班级起到一定的规范和监督作用,搞好班级建设需要所有同学的努力。同样,道德教育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要想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首先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教师作为小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行为的指导者,学生会对教师产生崇拜感,也难免会效仿教师的言行举止。这就要求教师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小学中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对事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由于其年龄特点,社会阅历不足,对很多行为缺乏理智的思考和判断,这就要求教师细心观察学生的思想变化和行为倾向,关心每一位同学的学习和生活。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和良好行为,班主任要给予及时的关注和评价。在日常班级建设的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肯定自己的行为,从而愿意为班级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统的班级管理只是为了让学生服从管理者,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但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单单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并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作为小学班主任,我们必须重视对小学生思想行为方面的培养,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只有在团结奋进、温馨和谐的班集体中,才会体会到学校生活带给他们的快乐。在日常班级建设中,我们要了解班级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积极寻找对策,重视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渗透,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道德高尚、思想健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吴康宁.教育社会学视野中的班级:事实分析及其价值选择:兼与谢维和教授商榷[J].教育研究,1999(7).

[2]谢维和.论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倾向:兼答吴康宁教授的商榷文章[J].教育研究,20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班级管理德育教师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最美教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