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之“苗”在数学课堂“开花结果”
2017-08-05张早志
张早志
摘 要:随着新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推行,并且广泛应用到各个科目的教学过程中。小学阶段的数学也要响应新教育改革的理念,不但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教导出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品学兼优的学生。
关键词:数学;德育;渗透;重要;策略
一、小学数学中渗透德育的现状分析
1.在课堂教学良好氛围的创设中渗透德育
除了父母之外,老师就是学生接触最多、影响力最大的群体,因此,老师要做到以身作则,完善自身的思想品德观念。学生可以通过老师在课上和课下的行为举止,学习到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老师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中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而是要注重德育,为学生树立一个学习和生活中的双重榜样。
2.在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不断建立中渗透德育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做小游戏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在游戏的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一同学习,并且能时刻留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然后及时引导学生找到答案,解开困惑。这样的方式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师生之间将不会存在僵硬尴尬的关系,取之而来的是合理融洽,并且能互相敞开心扉的师生情谊。这是老师和学生之间自由平等、公正民主关系的最好体现。从此以后,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便于老师更好地掌握教学的情况。
3.利用数学的应用价值渗透德育
数学是一门具有极强实际应用风格的科目,老师的教学过程也是强化学生实际问题处理能力的过程。现实中的许多问题与个人的品格和素质相挂钩,在进行这一部分的教学时,可以加入一些德育内容。
二、小学数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1.充分挖掘素材,合理钻研教材,将数学教学与德育渗透相融合
我国新课程改革对老师的授课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授课方式使课堂过于枯燥,也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是在新形势下,老师要对传统的教学做出相应的完善和提升。在备课时就要熟悉教材内容,充分发掘教材中可以应用新的教学方式的部分,然后创设出新的方式,比如案例法、游戏法和知识竞赛法。将这些方式搬到课堂上,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也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课堂趣味化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本就比较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被课堂以外的事物所吸引,甚至枯燥的课堂内容会让他们产生消极懈怠的学习心理。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进一步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另外,学生的德育也能得到有效开展,这是德育教学和数学课堂的有机结合,是教学的升华。
2.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教学过程,将数学教学与德育渗透相融合
数学教学中理论知识所占的比例较高,很多都是涉及对数字的运算和处理相关的内容,相比较而言,数学是一门不易开展学生德育的科目。这就要求老师要拓宽视野,充分运用发散性思维,敏锐捕捉到日常教学过程中能引入德育的关键点。数学教学一定要将德育渗透进去,将教学层次得到升华。老师可以创设出新颖的场景进行德育。比如,在开展学生的位置概念学习时,可以设计以下场景:你和好朋友龙龙去一家超市买东西。结账时你在龙龙前面,你们中间隔着三个人,龙龙后面还有三个人。龙龙因为有急事着急回家,就换到了你的位置上,而你就需要到队伍后面重新排队。那么此时你和龙龙之间隔着几个人?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交流,不但能让学生对前后位置的理解更加透彻,也能教育学生做一个遵守排队规则的好孩子。这样一来,就让德育融入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来。
3.教师示范导行,在数学习惯上下工夫,进行德育渗透
老师是学生学习和模仿最好的榜样,因此老师自身要端正思想,明确态度,身体力行地起到学生的榜样作用,从课上课下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在课上,老师的着装是最基本的因素,应整洁朴素,不能穿过于不正式的衣服。老师要讲普通话进行授课,做好学生的普通话教育。同时,上课时老师要保持严谨的教学态度,教育学生在学习和做事时都要保持认真严谨的態度。在课下,老师要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并且注意自己的态度,在学生心中树立慈爱的形象,并且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态度不要太过强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及时改正,而不是一味地培养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正确的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出尊师重教并且严于律己的学生,而不是因为害怕老师而不敢与老师交流,犯错以后隐瞒不报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陈涛.浅谈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4(8):16.
[2]鲍炳章.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新课程,2012(2):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