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学习中育德,在育德中进行语文训练

2017-08-05周瑜

新课程·小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育德语文课程人文

周瑜

《重庆市中小学课程育德指导纲要》中指出:“课程育德工作是落实德育首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以及语文教学所贯彻的“文道统一”原则决定了语文学科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主要载体之一。

而当前在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践中,语文课程育德正逐步走入两种错误的极端:一是把语文看成纯工具课,只求授予学生以知识和培养学生以能力,至于课文的思想内容能否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及形成发挥作用,往往视而不见、教而不力;二是只重视课文的人文性特点,把课文的内容无限延伸,架空分析,致使文质兼美的课文被枯燥无味的大道理所取代,变成了空洞的政治说教。

那么,如何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融合?如何在语文学习中育德,在育德中进行语文训练呢?在执教《三个儿子》一课中,我得到了一些启示。

一、认真解读教材,准确挖掘课文中的育德元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选取什么样的文章作为课文,有很高的标准: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课文应该“文质兼美”,堪为典范。这势必就暗示着课文本身就潜藏着许多的人文元素,而这些人文元素便是我们在备课中解读教材时要挖掘的育德元素。

《三个儿子》是人教版新课标本小学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故事生动有趣。叙述了三个儿子在面对自己的妈妈拎着沉甸甸的水走来时的不同表现:嗓子好的儿子只顾着自己唱歌,力气大的儿子只顾着翻跟头,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接过了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浅显的文字中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孝。而这一“孝”字也是贯穿整篇课文的一个情感线索。在对教材进行充分、全面、深入地解读后,最终我把这一“孝”字确定为本课所特有的育德元素。

二、抓住关键词句,在语文学习中自然育德

《重庆市小学语文学科课程育德基本要求》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引导学生体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借助课文这个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自然育德。而抓住课文中关键词句组织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中惯用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三个儿子》的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課文的关键段落——第8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段中的关键词语:“走走停停”“腰酸”“腿痛”“沉甸甸”等,在通过反复研读,品词析句中去触摸课文情感的脉搏,在对语言文字发自内心的品咂中,孩子们体会到了妈妈提水的辛苦;接着我又引导孩子们对“孝”字的挖掘和字义的理解,进一步引导他们在学语文的同时,学习祖国的汉字文化,并感受中华民族“孝”的传统美德;紧接着我再创设一定的语言情境,让孩子们对什么才是孝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孩子们在我的引领下,抓住关键词句,进行了一系列语言实践活动:或理解感悟、或感情朗读、或争论辨析……这些细节的敲打,跃然课堂,如汩汩甘泉直浸幼小的心田。

三、创设育德情境,在育德中进行语文训练

崔峦老师告诉我们:“语文不是教课文,而是用课文教。”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语言作为一种符号,承载了太多的情和义,语言的流畅表达需要情感的催发。“情动而辞发”。当学生的身心被情感浸润时,课堂便会焕发出如痴如醉的人文情境。课堂上,师生对话的语言便不再是干巴巴的符号,而是心灵的倾诉、生命的宣泄。

在《三个儿子》的教学中,根据课文语言、情感、内容等特点,结合“孝”这一育德元素,我创设了三个层层递进的育德情境:一是结合妈妈提水的辛苦,对比三个儿子此时的表现,教师创设情境:“如果你就是课文中的老爷爷,你会更欣赏哪个儿子?”课堂上,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二是在了解了“孝”字的演变过程后,猜想古人造“孝”字的原因。课中,孩子们根据孝字的演变,生成了许多精彩的语言:“古人可能想老人照顾了孩子,孩子要回报老人”“古人也许想造这个孝字来告诉我们要有孝心”……在饶有兴致的猜想中,不仅训练了孩子们的语言,也对“孝”的内涵有了更深的体会。三是结合课文中表达上的典型句式“一个……一个……另一个……”创建课堂与生活的“超级链接”,给学生一组母亲节孩子们向妈妈尽孝的图片,练习用这样的句式说话,这样在深化对“孝”的理解的同时,也巧妙地进行了语言训练。三个层次的语言训练与运用,真正实现了语言训练与课程育德的有机结合。

《三个儿子》的教学,较好地实现了语文课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让我浅尝到了课中育德的甜头,也让我体会到了语文课上应时时育德、处处育德,使语文课中育德经常化、系列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育德语文课程人文
新时代高校教师育德能力的提升途径
育德养正:幼儿园教育的理性回归
人文绍兴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人文社科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