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以德为先
2017-08-05梁志洪
梁志洪
摘 要:班主任作为学生管理的主力军,在整个班级活动开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不仅要教给学生基础知识,更要在日常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德育,使学生能在德智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就班主任如何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实施德育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单位,不仅是构建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基层组织,更是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依托。班主任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不仅肩负着向学生进行基础知识传授的工作,更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健康、劳动等方面教育的责任。新课程改革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小学班主任需要在日常管理中引导学生建设和谐班级,在日常管理中通过点点滴滴的小事渗透德育,将德育贯穿于整个班级管理的始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高尚的道德素养。为了实现这一班主任管理目標,我一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从我做起
法国著名的大文豪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班主任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担,不仅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将书本上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在日常管理中实行德育,塑造学生的灵魂。
首先,践行自己的言行举止,规范举止,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才能将言传和身教结合起来,实现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不仅会用师德规范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出严格要求,更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自己的践行条例中。我在对本班的早自习进行观察的时候发现,由于小学生自制力差,没有教师的约束和监督很难自主进行晨读,有些学生在晨读的时候常常会出现诸如发呆、犯困的情况。尽管我对这一情况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但是这一严要求只能在我的监督下才能起作用,一旦监督不到位,晨读又变成原来的样子。后来我发现,很多学生喜欢模仿我的行为,于是,我将笔记、教材、笔等放到讲桌上,在晨读时,我不再一味地进行监督,而是拿起自己的资料进行研读。学生一开始对我的行为很好奇,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学生拿起自己的书进行自主阅读,这样就为学生晨读时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教师需要突破师道尊严的传统教学观念,放下自己的架子,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以此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这样有利于教学管理的实施。
二、德育——时时有、处处有
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不仅要在课堂上实施,更要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中,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
1.学校德育
学校作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在学生的教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德育的时候,需要充分发挥学校这一教育主阵地,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课堂资源和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道德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比如,我们学校的特色文化是“翰墨育人”,一进入校门,以文房四宝加印章为元素的主题雕塑——《墨韵》呈现在眼前,充满着浓浓的墨香味。学校一楼的书法大厅是一个“展示名家及师生书法作品、品味书法文化”的场所,展示了翰墨育人主题文化墙、书法名家廊、练字场、师生书画作品展示栏等内容。师生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书法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又如,在国庆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会抓住这一时机,利用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多媒体播放抗战影像,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无数革命先烈生命之上的,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或者在清明节到来之际,组织学生开展“清明祭祖”活动,这里的祭祖并不是真实的祭祖,而是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通过多样化的渠道搜集有关清明节的信息,由此激发学生对亲人的情感,并对中国传统节日产生浓烈的热爱之情。
2.以社会教育为延伸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一般将教学活动局限在课堂上,忽视了第二课堂的作用。在进行德育的时候,需要将德育落实到教育的各个方面。班主任的德育要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开拓第二课堂,利用社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班主任拥有社会、家庭资源,可以将社会、学校、家庭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综合化的德育。比如,在进行爱心教育的时候,我会事先和当地的敬老院取得联系,在敬老院的同意下,在周末带领学生到敬老院进行爱心服务,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服务的老人是自己的父母,自己要怎样做?在回家之后,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些诸如洗脚、洗脸等实实在在的事情,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奉献,在奉献中受到感恩教育。
总之,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要将德育贯穿始终,从自己的言行举止入手,为学生树立榜样作用,然后将德育落实到学校和社会教育中,使学生在实践中践行德育。
参考文献:
[1]谭双.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J].亚太教育,2016.
[2]王立志.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浅析[J].品牌,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