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归因理论对小学校长管理工作的启示
2017-08-05刘长贵
刘长贵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现代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在逐渐加快,而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呼唤着一种富有活力的、健康的个体出现,这种需求在小学教育中尤为突出。而小学校长在一个学校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全校核心行政的负责人,是小学教育管理中的重要参与者。提高小学校长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是时代赋予小学校长的神圣使命,有着显著的价值,值得对此做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归因理论;小学校长;管理工作
一、归因理论内涵阐述
归因理论内涵的掌握有助于其实现价值最大化,同时也是需要一线校长必须掌握的理论基础,而概括地来讲,归因理论是一种激励理论,是指通过相关信息资料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的预测和评价,从而对其行为原因进行解释和推论的过程。主要涉及社会心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两个方面的内容。如今,已经演化成三个主要的理论流派,第一是成败归因理论,即控制点、稳定性与控制性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有着直接的作用;二是自我效能感归因理论,主要是说人的自我效能对其自身的行为动机有着巨大的影响,自我效能感越高,个人也越能克服和消除消极的情绪;三是习得无助归因理论,也就是说当个体难以控制一些消极的行为或者结果时,就会产生无助感。
二、基于归因理论的小学校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在简单地分析了归因理论的内涵之后,可知,归因理论在小学校长管理中的应用能够让校长借助对自身的归因分析,更全面地了解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校长对自己进行相应的归因训练,有针对性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不仅能够帮助校长建立积极的归因模式,而且能够更快更好地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绩效,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学习的环境。而基于归因理论对小学校长管理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的内容如下所述:
1.对小学校长的考核日渐复杂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为了提高小学教学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各种各样的考评制度在不断地更新和确立,而这就给小学校长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在实际考核的过程中,校长却不能掌握控制点和控制因素,只能够将重点放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基于归因理论的分析可知,校长自身的能力处于一个相对來说比较平稳的水平,但是其自身的努力程度与考核的结果都是难以控制的,而不管校长将自己管理工作的压力归因为什么方式,都会对其以后的管理工作产生影响。
2.教学工作在逐渐加重
事实上,很多小学校长不仅肩负着管理学校的重任,还承担着课程教学工作。这样一来,就大大增加了校长管理工作的压力。而通过归因理论分析可知,校长工作的难度是校长压力的来源,而如果校长工作的难度已经超过了校长自身的能力范围,那么这些压力的来源又变成了影响其管理工作绩效的自身因素。由此可见,工作压力是校长做好自身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
3.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
众所周知,随着家长对学生学习重视程度的提高,在给学校的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多帮助和支持的同时,也给校长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和困难,而这就是校长管理工作中必须要面对的日益复杂的外部因素,也成为校长压力的有一个重要来源,从某个角度来看,对外部环境因素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校长管理工作的绩效。
三、归因理论对小学校长管理工作的启示
通过从归因理论的视角对校长管理工作中问题的分析之后,可以说是给小学校长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启示,在此之下,小学校长如何切实地做好学校的管理工作就需要从以下几个基本点着手:
1.自身掌握好归因理论的精髓
也就是说,校长自身要对自身管理工作的压力进行正确的归因,并结合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能够确保归因理论应有价值的充分发挥,并推动自己的管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2.科学合理地应用归因理论
也就是说,当自己的管理工作遇到难题或者问题之后,一方面要及时向业内人士寻求帮助,找到问题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另一方面,要及时与教师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通过现代化教学社会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使自己的压力得到合理释放的同时也能在交流中获得更多有效的管理办法和经验。
3.加大压力的归因训练力度
也就是说,从归因理论的学习到实践等各个环节中都要加强训练的力度,把学校管理工作作为一种整体,就需要具体分析和进行归因训练并做出合理的评价,在保证整个管理环节有效衔接的基础上,整个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也就能得到有效提高。
总之,归因理论对小学校长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启示,而要想充分利用此理论来提高管理工作的绩效,就需要小学校长加强学习和实践的力度,并做到边实践,边发现,边创新。
参考文献:
[1]胡友春.归因理论对小学管理的影响探讨[J].学苑教育,2016(22):22.
[2]刘海涛.归因理论对农村小学校长管理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4(30):53-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