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作业设计改进新策略
2017-08-05聂晓琴
聂晓琴
摘 要:分析了当前小学美术课堂作业设计中面临的问题,并探讨相关的改进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美术课堂质量的优化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作业;作业设计;改进策略
小学美术课程的设置并非是为了向学生传授专业的美术知识,而是要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因此,在课堂作业的设计方面应当充分尊重学生成长的阶段特点,促进其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一、当前小学美术课堂作业设计面临的弊端
(一)课堂作业缺乏多样性
当前,由于许多小学美术教师都没有认识到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作业的布置上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根据要求临摹。这种单一的作业方式显得十分枯燥乏味,导致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二)课堂作业缺乏生活性
艺术是源自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要提高学生的艺术涵养,就需要将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生活素材,使之学会从生活中发现“艺术美”。但是许多教师将课堂与生活割离开来,在知识的教学方面囿于课本,仅仅是照本宣科,忽视了生活元素对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性。
(三)課堂作业缺乏实践性
小学美术教学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画”,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通过各种有趣的手工制作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但是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注重教学生画一些简单画作,而没有开展有意义的手工制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作业设计方面存在着缺陷。
二、小学美术课堂作业优化策略
(一)多元化的作业设计
小学生对多元化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而讨厌一成不变的事物。如果在教学中只是采取单一僵化的作业模式,则会导致学生对美术失去兴趣,不利于其艺术涵养的提升。因此,在课堂作业的设计中,教师应当注重作业的多元化,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会基本的临摹,还应当进一步丰富作业类型。
例如,在三年级小学美术教材(上册)第十四课《纸盒之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个“食品店”的情境,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模式用纸盒制作“食品店”里应有的道具。而到了课堂上,则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小组成员合力经营一家“小小食品店”,而教师则作为“顾客”光顾食品店,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这种情景再现和设计相结合方式达到《纸盒之城》这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使美术教学摆脱了单调的作业模式,以多元化的渠道刺激学生对该课时的学习兴趣。
(二)生活化的作业设计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教育是个体在生活中必定会接触到的一种社会行为,其根本目的是为生活而服务,可以起到改善生活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做做而已”设计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入生活元素,使学生在“艺术中体会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艺术”,从而强化其对生活的体验,并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例如,三年级小学美术教材(下册)第一课《美化教室一角》,这一堂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美、感知美的能力,因此,就需要与生活事物联系起来,以一双能够敏锐洞察生活美的双眼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小摆件、植物、可进行加工美化的废弃物等。在课堂上分成几个小组,对教室里不同的角落进行装扮,小组成员将各自的任务划分明确,一两个学生进行旧物改造、一两个学生用植物或小物件进行装点等等,在课堂结束之前。老师对学生的美化进行一一点评,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艺术美的能力。
(三)趣味化的作业设计
小学生天性活泼,对有趣的事物有着较高的兴趣,喜欢各种新奇的东西。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优化教学手段,在教学设计与作业设计中添加进新的元素,如多媒体的应用等。使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发现未知的领域,进而产生更大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三年级小学美术教材(上册)第四课时《趣味动漫》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腾出部分时间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动漫中的精彩片段,以这种方式贴合学生爱玩的天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描摹动漫中的人物。或者通过自己的想象为课堂上播放的动漫用画笔创造出全新的角色,教师对这一课时的教学并非只能停留在教材所呈现的有限素材上,还需扩大素材来源。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各方面能力成型的关键时期,因此美术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对当前课堂作业设计中问题的分析,制定新的改进策略,通过多元化、生活化、趣味化、实用化的作业设计促进学生的能力、素养、情感以及价值观的改善,从而使之体会到美术的快乐,进而更加愉快地投入美术课程的学习中,并获得更加良好的体验。
参考文献:
[1]马田.巧设美术作业构建快乐课堂:浅谈小学美术作业设计的智慧[J].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12(2):25-27.
[2]熊伟.风光只在求异中远近高低各不同:差异视角下小学美术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9):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