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创造力
2017-08-05郝婧婧
郝婧婧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小学美术教学不再以绘画为主,雕塑、手工制作、电脑绘画、摄影等都搬上了美术教科书,儿童美术创作也越来越体现综合材料的应用。由于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大化,城市的孩子可以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绘画创作,但是新课改后的美术课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在教学上有很大难度。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美术教学;创造力
美术教学中如何发挥儿童的创造性是关键,对儿童而言,没有生活感受是缺憾,有了生活感受无法表达更是遗憾。儿童绘画教学要讲究方法,多给予鼓励、多引导观察,收益无穷。教师手勤、腿勤、眼勤、嘴勤、脑勤,只要全身心投入,儿童就会学有所长。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将自己的审美意识、情趣强加给学生,只讲如何去欣赏,不讲怎样观察、描绘,忽略了儿童自身的感受。
一、了解学生实际水平,制定适宜的课堂活动目标
首先我从课标入手,了解不同学段的学生在课标中应达到的能力。然后通过平日的教学活动了解学生可以达到哪些课标中的要求,哪些目标达到比较困难,综合因素制定适宜的活动目标,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前提,在美术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是可行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具有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正确地引导学生去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调动学生学习绘画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制定出适宜的活动目标。如果活动目标过低,没有挑战性、新鲜感,低于学生的发展水平,会导致学生不假思索、信手拈来、轻而易举地完成作品,这样只是老师让画,我画了,但作品缺少激情,没有创意,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如果活动目标过高,其结果是在授课过程中,学生,语言表述比较好,动笔创作则无从下笔,打击创作欲望。
二、利用农村环境和生活特点,贴合学生自身生活实践,创作反映农村学生生活的作品
1.回归自然,让学生在自然的怀抱中感受美
实景观察,在大自然中发现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山野风光、自然美景是农村的优势,是城市所无法比拟的,这些都是农村学生美术欣赏的好题材。当春回大地、百花齐放时,如《我们身边的痕迹》《植物写生》等课,我会带领学生到户外感受大海、青山、绿树。新鲜的上课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也能更加仔细、科学地观察所要描绘的对象。
2.留心生活,在日常活动中找出创作题材
在平日,我经常和学生交流,有的学生就会问我:“老师,我不知道画什么。”我就会经常和学生说:“就画你这几天做过的事。”这句话好像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了,很多学生的作业里画的是运动会上的班级舞表演、花样跳绳训练、轮滑训练、吹笛子……学校活动的场景。这些作品主题来自于学生的亲身经历,所以,表现起来比较简单,也画的形象生动。
三、近距离接触艺术大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我们开阔眼界
在自然和生活中寻找的是创作的内容,在艺术家的作品中就是学习艺术表现方法。几乎所有的农村学生一次美术馆、博物馆都没有去过,也没有真正的亲眼看见艺术品。所以在我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艺术家的认识和作品的欣赏。不仅是按照“欣赏·评述”课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指导课堂教学,还注重教学细节的处理,比如,欣赏图片的选择就要尽量大而清晰、还原度较高的图片供学生欣赏。这么做是很有必要的,我的一次亲身经历说明这一点。在大学学习期间,很多老师都向我们介绍莫奈是一位多么伟大的画家,他有多么高的艺术成就,看了很多画册中的作品,当然这些画册的质量是参差不齐的,所以觉得莫奈画的没有老师说的多么好。直到在北京画展看到一幅莫奈的真迹,使我长时间驻足,眼睛不舍得从画上离开。还原度高的图片更能我们理解作品的美,受到美的熏陶。
四、示范指導力求浅显易懂
美术课的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描绘对象,掌握作业要领的重要手段。示范引路要事半功倍,其方法很多,如播放动画片等,教师可一边讲解、一边做技法动作的示范,一边让学生在自备画纸上学着画。这样学生自练就不难了。
实践证明,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富有农村特色的绘画活动,学生的想象之门被逐步打开,农村孩子的绘画创造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实际上,学生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想法、每一幅作品都闪烁着创造的火花,只要我们广大的农村美术教育工作者思维灵活一点、观察细致一点、观念更新一点,给予每一个孩子充分表现的机会和权力,就一定会挖掘出学生的创造潜能,为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改善和完善农村小学生美术创造能力的现状,决非易事,更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但只要我们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有极大的爱心和毅力,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辛勤的耕耘,那么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明天一定会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