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与兴趣培养实践探究
2017-08-05肖春杰
肖春杰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教育更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任务较之以前更加繁重,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努力探索和实践优秀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有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时期的教学目标。此外,新课改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这就需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兴趣
一、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究和实践
众所周知,小学的教学任务越来越繁重,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提升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来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依照教育的本质和原则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用尽量少的教学时间、精力获得尽量大的教学成效。
1.构建教学情境的方法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构建一个适宜的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的思维深度融入学习中。在设计情境时,小学数学教师可紧紧围绕教材,将一些趣味化、生活化、娱乐化的因素巧妙地融入教学中,构建一个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如,在“时、分、秒”这一教学过程中,我就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学生一天生活的画面并在画面中插入了时钟的画面,包括从早晨起床、吃饭、上学到放学回家到入睡的整个过程。我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如果没有家长的帮助,你能准确把握自己的作息时间吗?通过这个生活情境将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起来,从而实现了有效教学。
2.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精力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出现走神现象,影响了学习的效率。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到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就可在教学中巧妙设计,始终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注意教学的节奏变化,当学生精力涣散时,就及时转换教学方法,重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教师可通过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探究中不断质疑,从而保证学习效率。
还以“时、分、秒”这一课为例,教师在学生精力产生偏移时,适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你和爸爸妈妈去旅行,10:30分的火车却通知晚点45分钟,你能帮家长算出火车几点到达吗?过一会儿,教师又提出问题,从家到火车站要20分钟,提前10分钟到站检票,几点出发就不会晚?通过引起学生的探究始终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在学习上,保证教学的效果。
3.小组合作教学方法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同时也能提升教学的效果。教师通过给学生分组,引导他们在组内互帮互助和小组间竞争的气氛下开展学习,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如,“测量”这一教学内容,我就将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小组,让他们用各种测量工具合作完成对测量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了保证他们的协作性,我给他们测量的事物有些是比较大的,如学校的花池,学生拿卷尺一个人是完成不了任务的。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探究和实践
兴趣是一个人探索知识的基本动力,学生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的效果仅仅靠“努力”是不太容易保证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培养和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放在首要的位置上。
1.关爱学生,积极评价
兴趣的产生,首先来自于自信和愉悦的情感,如果学生能经常得到教师的关爱和鼓励,那他在自信和自尊的情感下,自然会产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兴趣。有的教师反对学生“为教师学习”的理念,但小学生认为确实是在为教师和家长在学习,这是他们这个年龄的认知特征。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多地关爱学生,让学生喜欢自己,从而喜欢自己教授的数学课。并且,在管理学生时,教师应摒弃传统的管教式评价方法,少批评多鼓励,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
2.将数学教学过程生活化
数学本身就来源于生活,这门学科知识就是因生活而存在的。如果教师能有效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关联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相关性,并且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有极大帮助的。
如,“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课,我没有简单地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而是引导他们从自己的生活中去发现各种图形,不仅限于正方形和长方形,圆形、三角形都可以,看谁在身边找到的图形多,并且还给他们设置了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任务:爸爸需要裁一张长方形的纸,但身边只有剪刀却没有尺子,你能帮助他裁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来吗?通过这个生活化的教学设计,学生学习的兴趣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总而言之,为了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就要立足于课堂教学,不斷探索和实践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方法,从而使学生得到高效的素养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学.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2(9):42.
[2]颜建岭.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1):1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