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7-08-05丁国元

新课程·小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丁国元

摘 要:先对创设自主学习环境进行分析,之后对如何开展自主学习模式予以探讨,希望能够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效果的提升带来支持。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在素质教育发展背景下,如何做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成为重要教学目标。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因为其知识内容的特殊性,而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对多方面教学工作的控制,确保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升,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带来支持。

一、创设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情境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充分研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予以设计,以此来创设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情境,为学生自主学习构建良好的环境支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教师可以创设交流的学习环境,确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数学教学能够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下予以开展。因为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没有较大的学习压力,因此在进行知识学习时,才能真正将自己的想法、看法说出来,以此来实现对自己自主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目标实现带来支持。

二、开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模式

1.利用问题探究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利用问题探究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巧妙设计,以问题的形式将其抛给学生,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产生问题解答欲望,并对问题进行探究,当学生完成对问题的解答时,他们不仅收获了数学知识,同时还收获了自主学习能力,而这一切就是在学生进行问题探究过程中所完成的。在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当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学习困难时,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让他们能够顺利解决问题,进而完成知识的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2.利用实践活动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利用实践活动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高级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达到一举两得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进行《梯形面积计算》的学习时,我让学生先到操场上对教师所做的模具(可拆)进行测量,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梯形面积的计算,之后再对梯形进行变形,让学生再对变形后的梯形面积进行计算,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找到梯形面积计算的关键点所在,然后通过总结来梳理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记忆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灵活性,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3.利用合作学习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利用合作学习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较为高级的教学方法。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因此很多时候他们无法依靠自己的思维能力来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科学分组,来让他们进行合作学习,达到集思广益、共同学习的效果。例如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时,许多学生都因为不习惯未知数,而学不懂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我采取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进行知识学习,在小组当中学生可以自由进行交流和分析,并进行演算和验证,从而完成对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学习。在合作学习模式下,不懂得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学生在其他学生的帮助下,完成了知识学习,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了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这对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带来了支持。而懂得一元一次方程的学生,在帮助其他学生的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演算和分析,找到了更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中做好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实现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还能够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带来支持。教师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和辅助者,其一定要发挥出自己的关键性作用,正确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以锻炼,在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升带来帮助,从而更好地发挥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育作用,为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带来良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谢茂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4):166.

[2]万素芹.淺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36):188.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