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017-08-05杨磊
杨磊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口头语言是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经常运用的表达思想的语言形式。与此同时,口语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就必须抓好他们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口语表达;能力培养
一、鼓励学生大胆说话
低年级阶段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在这段时间,儿童有敢说、爱说的特点。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上,教师对说得好的儿童要给予表扬,对说得不好的儿童要给予帮助。要耐心地听每一个学生把话说完,要热情地鼓励他们把话说好。不能随便打断学生的说话,更不能随意进行批评指责,压抑儿童说话的积极性。还要教育学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插嘴,不嘲笑,创造一个良好的说话环境,让儿童觉得在课堂上说话就像在家里说话一样,无拘无束,不紧张,不胆怯,没有思想包袱。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说话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反之,课堂上生动活泼不足,严肃紧张有余,缺乏教学民主,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束缚。我们听课时见有的教师提问之后,全场鸦雀无声。
二、引导学生把话说好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除鼓励他们敢于说话外,还要通过具体指导和严格训练,引导他们把话说好。
1.创设说话情境
要使小学生把话说好,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说话材料,为他们创设说话的场景。可利用生动的图片、精彩的表演、有趣的实物等,唤起学生说话的兴趣,指导学生把话说具体。
(1)看表演口述。表演為学生创设了说话的情境,为他们的思维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材料。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也能把话说好。
(2)观察实物口述。观察实物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实物的特征,如颜色、形态、大小的不同,功用和来源的差异,然后再选用最恰当的词句把它们表达出来。如让学生观察一束桃花的颜色,假如学生只说出“红红的”,就太笼统。因为红有紫红、深红、火红、大红、粉红、浅红、淡红之分,这时就要让学生选用最贴切的词来说。
(3)看图口述。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在理解画面的基础上,让学生口头表达画面的意思。还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扩大与画面有关内容的语言领城。要指导学生边看边说,先一部分一部分地说,然后再连起来说。说的时候,既要指导具体,又要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用不同的词语或不同的句式去说,避免“千人一腔”“千篇一律”。
2.注意听说结合
会听是会说的前提,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要引导学生专心聆听别人的说话,用喜马拉雅等软件听故事等。听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听后能抓住主要内容,抓住中心,能跟上说话人的思路,抓住其中最精彩的部分,能进行回讲。
3.注意读说结合
要使学生把话讲得流利,有感情色彩,并能在大庭广众面前演讲、作报告等。平时一定要抓好读的训练。朗读时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读准字的声、韵、调,不读错音,不添字减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不读破句,读得通顺流畅,并要求逐步做到读出不同句子的语调,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不同的停顿,读出轻、重、缓、急。这样长期训练,学生自然而然就能讲出动听的话。
4.注意说写结合
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把说的话写下来,“我手写我口”。一年级下学期,可要求学生抄录回答过的问题和答语;二年级可把听了的故事、讲过的图画等,用听写的方式记录下来;中、高年级可以把口述过的内容再写下来。这样说写结合,就能互相促进,说和写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5.注意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
儿童的模仿性特别是语言的模仿性很强,教师的语言对他们影响很大。因此,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学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讲话时,要注意抑、扬、顿、挫,快慢适度。在关键的地方使用重音,或略作停顿,引起注意;在重点地方,重复一两次;需要学生注意的地方,还可以放慢速度,配以板书。教师还要注意说话时的姿势和表情。这样既能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听的效果,又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提高说话能力。
三、在实践中体验,让学生乐于口头表达
生活实践中处处都要口头表达。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应立足课堂,向课外延伸,立足教材中的口语训练,向社会开放。也就是说,只有教材中安排的口语交际训练是不够的,要提倡小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生活,去实践体验,与人交往,乐于口语表达。
1.引导小学生热爱大自然
组织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小学生春游、秋游、故事演讲等活动,为他们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的良好环境。如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中《春天里的发现》这次口语交际训练,小学生在大自然中找到和看到了春天的美景,引导大家说说春天里的发现,感受大自然的美。有的说小草变绿了,有的说小树发芽了,有的说果树开花了,有的说青蛙“呱呱”地叫……在训练中学生不仅发现和感受到了春天大自然的美,而且能把一句话表达得清楚完整。
2.引导小学生在实践中主动与人交往
如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中《我想这样做》的口语交际训练前,让小朋友去实践,遇到需要帮助的残疾人、老人等,是怎样帮助他们的,说些什么?在课堂上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说给同学听,大家共同评价,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口语交际训练效果很好。
3.引导小学生参与实践交际
让小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训练口语交际,能有效地培养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如小学生进商店、去超市,了解学习用品的种类、价格、用途等,在与售货员进行对话交流时,也注意倾听售货员的介绍表述。在口语交际课上,让小朋友扮“售货员”和“小顾客”在表演中进行对话交流。教师要着重引导他们当别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地听,自己说话时要自然大方,有礼貌。这样结合生活实践进行口语交际,能切实提高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引导小学生在活动中锻炼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还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1)联欢活动:如“六一”儿童节全校的大联欢,大至主持人的选拔,小至小品中的配角的挑选,都需要学生的努力参与与自我展现;
(2)竞赛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演讲赛、讲故事竞赛,引领孩子走向更大的舞台,凡有竞赛活动,学校都在第一时间告诉学生,让学生向生活挑战,向自己挑战。这些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应对能力和心理素质;
(3)班队会活动:充分利用少先队活动阵地,开展各种主题班会,让学生有话可说,在看与听的过程中积累语言,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4)各种评比:充分利用每周德育量化评比等级及学期结束的文明少年、优秀干部等评比,指导学生实践运用。
低年级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在口语训练教学中,不但要灵活、创造性地利用口语交际教材,还要采用多形式的手段,细心、巧妙地捕捉一切有利的口语交际时机,寻找各种有效的途径,让学生做到想说、敢说、爱说、会说、乐说,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为他们成功地走向社会铺一条坚实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方翠美.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3(20):53.
[2]曾莉.浅谈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2016(41):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