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学环节 构建有效学习
2017-08-05屠盈盈
屠盈盈
摘 要: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后教师一直探索的一個热点问题。基于此,结合三年级上册第6课《初识“画图”程序》的教学过程,从信息技术教学的几个环节着手,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有效性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学习兴趣;有效学习;新课改
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后教师一直探索的一个热点问题。然而,到底什么才是有效学习,怎样的学习才算是有效的呢?有效学习不是刻苦学习,不是题海学习,不是千篇一律地对待学生,不是灌输学生知识。有效学习应该是帮助学生花更少的时间,收获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学一知十”;有效学习应该是让学习变得更有趣,不应该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应该“寓教于乐”;有效学习应该是非常有效的布置作业,做尽可能少的题就能掌握尽可能丰富和牢靠的知识,它是“有的放矢”“各个击破”。有效学习应该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在知识快速变化21世纪的挑战中成为“常胜将军”。
那么,怎样才能花更少的时间,让学生学得更多、更牢、更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并使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才能将学还于生,让学生真正变成“我要学”“我要做”“我要想”“我要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下面笔者从信息技术教学的几个环节着手,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做初步探讨。
一、激趣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如果设计、运用得好,就会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以,要想让学生快速进入新课的学习,教师是“激发者”,应采用新颖、灵活、多变、富有情趣和鼓动性的“开场白”,让学生心情愉快地全身心投入新课的学习之中。结合多年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和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笔者认为,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采用游戏导入、故事导入、媒体导入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有效学习从“头”开始。
二、新知教授
信息技术的教学一般会在机房里,教师结合电子教室控制软件进行集中演示。这种集中演示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新知教授环节中,使用此方法是非常简单有效的。学生可以跟着屏幕同步模拟练习,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操作要领。但是,集中演示法还不足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集中演示还应与学生的尝试探究相结合,提高学生兴趣,化“让我学”为“我要学”。
三、巩固练习
在巩固练习环节,学生往往会陷入自顾自的创作中,或者会变成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去操作练习。而“自主学习”和“同学交流”则可以成为学生体验成功的有效方法,并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在练习中扎实本课新知。
如在三年级上册第6课《初识“画图”程序》的练习中,我让学生打开书本第16页,认真看一看“用好工具”这部分,自学以后和同桌讨论收获和疑问。接着,师生一起交流、分享学习经验:选中一种刷子后,单击“粗细”命令,可以调节数字的粗细;单击“颜色”中的不同颜色,则可以将刷子变成相应的颜色。学生掌握方法后,自主练习画好一棵树。
让学生研读教材,学习操作步骤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让学生形成有疑难先找教材帮忙、先自己想办法解决的意识。再通过练习将教材上的内容实践出来。与此同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将自己探索到的知识与疑难困惑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分享,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成就感,浓厚了学习兴趣,
四、课堂总结(评价)
一节信息技术课往往是在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中结束的。不管是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还是自我评价,恰当的评价都是学生的“兴奋剂”,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如在三年级上册第6课《初识“画图”程序》的教学中,当学生完成创作后,笔者说:“很多同学已经为小鸟创建了一个家园,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你设计的家园能不能把小鸟留下。”之后展示几幅学生作品,让学生进行点评,讲讲好的地方,也讲讲哪里可以改进。被点评的学生听得认真,当得到他人欣赏时面露笑容,当听到需要修改的地方时也是十分专注;点评的学生,则俨然一副小教师模样,一本正经,将自己的想法一一道出。
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仅仅只在课之初始激发学生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在教学各个环节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状态下,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便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齐翠艳.关于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3(1):88.
[2]吴文虎,冯秀琪.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