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2017-08-05陈雨

新课程·小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数学教学新课程

陈雨

摘 要: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数学即生活,小学数学教学源于生活而归于生活。把生活中的情境带入数学课堂,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和阅历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后再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有趣、有用,从而使他们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情境

从教十几年来,带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从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一年级孩子到懵懵懂懂、青春无敌的六年级大孩子,无论从教学的姿态,还是语言的风格上都要有所针对性。但孩子的世界是纯真的、自然地,一切数学教学都要从生活开始,将数学经验生活化,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源于生活而归于生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

一、情境导入生活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节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导入能深深抓住学生的眼球,大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合理利用旧知,将旧知的复习和新知的学习做了很好的衔接,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在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我创设了一个青蛙跳远比赛的情境:1号青蛙每次跳两格,2号青蛙每次跳三格。问:在第几格它们跳在了一起?(并且我还请了两位学生带上头饰扮演小青蛙跳一跳)学生都感到非常的有趣,积极地数着格子,用手画着跳跃路线,很容易就找到了在6格、12格、18格……跳在了一起。再问:它们第一次跳在一起是第几格?学生在图上一眼就看出在第6格。一个小小的情境游戏抓住了学生爱跑爱跳的特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很容易理解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原来学习数学也会如此快乐、有趣。

二、教学举例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课本中的例题是本课的中心、新知的展现,所以例题的应用尤为重要。在教学“比的意义”时,我大胆将课本中的牛奶和果汁的例题加以更改,换成学生熟知的本班男女生人数情况的比例,我请了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分别举着对应人数的牌子(女25男28),他们两人举牌,其他学生说比。这样的举例让学生参与得更积极,很快就弄清楚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了比的意义。原来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就这样轻松的掌握了。

三、教学语言生活化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语言是引领学生走进艺术大门的一把钥匙。亲切、优美、幽默而富有吸引力的生活化的语言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会给课堂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节课的成败与教师的语言是息息相关的。例如,我在教学“简便计算”时,对于连乘的简便计算,很多学生会有不同的组合,往往不够简便,所以我就对他们说:“25和4是好朋友(25×4=100),125和8是好朋友(125×8=1000),它们就喜欢在一起玩(相乘),以后在计算中尽量把它们放在一起乘,如果找不到他们的朋友,那我们尽量试试看能不能把别的数换一换、分一分、拆一拆,找出好朋友。”如:25×99×4(可以将99和4调换位置使4和好朋友在一起乘)125×16(可以将16拆成8×2,125就找到它的好朋友了)生活化的语言,深入浅出,将复杂、难理解的话语简单化、趣味化、儿童化。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自觉中发现原来学习数学是如此的自由。

四、课外延伸生活化

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最终还是要歸于生活。它们的数学能力需要在实践应用中进一步提升。知识在运用中体现价值,在运用中被掌握,所以练习课外作业时,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开展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让他们课外搜集一些国内外利用轴对称知识而建造的美丽建筑,去寻找大自然中美丽的轴对称图案,感受在生活中轴对称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还可以让他们阅读一些数学小故事,撰写一些数学小论文等,让他们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为学习好数学提供内动力,也激发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从而感悟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现,原来学习数学是如此有用。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挖掘生活中的资源,在生活情境教学中,一次次的认知,一次次的经验积累,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在数学实践中,学会学习,迅速成长;在生活化的语言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轻松自然,在课堂延伸中自我完善、健康发展、开启心智、放飞思维。

参考文献:

[1]余洪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2013.

[2]崔飒.小学数学生活化刍议[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6).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情境数学教学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