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课堂小组建设的策略
2017-08-05赵文红
赵文红
摘 要:小组型的语文知识学习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帮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取得更多的收获,从而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建设;有效课堂
“小学生”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个幼稚的代名词,学生处于身心发展黄金时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投入更多精力。但是小学生在课堂注意力不集中,教师高效的教学方式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引导。因此,教师需要寻找一种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而为学生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一、生活小組引导,铺垫高效语文课堂基础
小学生理解和吸收能力有限,接触的事物主要来源于实际的生活,因此为了铺垫语文课堂基础,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帮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过程中感受更多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更好地推动小学语文课堂的发展,促使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取得更多的收获。首先,教师要引导班级学生联想到自身的角色,用实际的生活引导,让学生把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一面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状态中,同时增强语文课堂的互动性。比如,在“童年的发展”教学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童年做过的事情,向学生解说的过程中营造一种熟悉、轻松的感觉,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教师再介绍课本中的内容,使得学生感受学习语文课本内容的乐趣,让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更上一层楼。
其次,教师可以寻找与生活贴近的文章,在课堂上实行情境式的语文教学,为小组带来更加宽广的空间。比如,在“巨人的花园”教学的时候,教师让学生自由分组,让学生分别担任巨人、小孩及其他角色,帮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产生更多语文学习的乐趣,接着教师再分别采访不同角色学生扮演之后的感受,深入了解文章生活化对学生小组合作扮演带来的效果,逐渐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主旨,使得童话故事为学生带来更大的帮助。而后,教师再鼓励学生说出自身对文章的感受,让故事的内涵深入学生内心当中。
另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到生活中进行体验,通过真实的观察,了解更多文章的内涵,推动小学语文课堂的发展。比如,在“珍珠鸟”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到室外对生活中的鸟类进行观察,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所发现的特点,再结合文章中的描述进行教学讲解,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文章中提到的大自然场景,加深印象的同时拓展语文教学空间,进而更好地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小学生参与课堂的时间不多,他们不能全面领悟教师所要表达的含义,因此课前引导非常重要,教师通过课堂引导把知识将生活形式再现并逐渐地转变成实际生活进行探究,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把文章的内容深入到学生的脑海,使得他们在吸收文章内涵的过程中更加轻松,让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更好地铺垫语文课堂。
二、互动小组教学,活跃高效语文课堂
成长期的小学生对教师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情绪,思想上的顺从和行为上的叛逆,影响着学生语文课堂的成效。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为课堂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宽广的空间,进而点燃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首先,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减弱应试教育对教学思维的影响,以亲切的形象站到讲台上,用自身对语文课本的教学热情感染学生,以轻松的心态参与知识的学习。接着教师教学之前,从学生的角度对新知识进行学习,深入挖掘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适当地选择重点内容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索,当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给予适当的点评,鼓励小组学生一起探讨问题的成因,让学生了解自身思维存在的缺陷,帮助他们获得学习能力的。在学生小组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在学生之间进行走动,听取他们的探究过程并耐心地出其思路上存在的问题,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同时为学生找到正确的思考方向,进而更加全面地提升小组探究的有效性。
其次,教师可以寻找考试试题、组织小组之间竞争,运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促使其更加积极地进行小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还要为他们搭建数学空间,让学生养成合作探究难题的习惯,帮助其自主学习能力获得不断提升。教师可以让两个小组依据所学新知识的不同,互相为对方布置问题,让学生进入教师的角色,满足其精神世界发展的同时,让小组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推动小组合作对数学课堂发展的作用。
另外,教师要把小组平均成绩、小组整体进步情况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让他们在小学就可以摆脱应试教育对其身心的影响,使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参与到数学课堂,促使其在有效的时间取得更多收获。
小学生简单的思维状态决定着学生喜欢和同龄人一起进行知识的学习,语文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教学,努力搭建高效的语文小组课堂,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农俏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实施[J].课外语文,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