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的故事化教学研究

2017-08-05陆金芳

新课程·小学 2017年6期

陆金芳

摘 要:近年来,故事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逐渐兴起,故事教学的主要含义是指把语文课本中的很多知识融入故事中,把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向故事化转变,有利于吸引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研究内容主要针对小学语文课堂中故事化教学的价值及特点展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故事语文;故事化教学

故事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而且故事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引起人们的兴趣。在小学阶段,对于故事更加感兴趣,故事远远比枯燥的课文更有吸引力。

一、故事化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叙事和逻辑思维的培养

语文课程是一项培养学生叙事和逻辑思维的课程,在交流和写作时,主要考验的就是语文功底。当我们和其他人交流时,语言叙述能力和逻辑思维是影响我们交流能力的两个主要因素。在写作的过程中,作者非常注意故事的背景、人物、事件发展和结果,整个故事中逻辑非常完整,情节非常生动。这些描写方法和写作风格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小学生对于语文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通过故事化教学,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这种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而且要远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加有效。

2.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小学生年龄虽然还比较小,但是已经有了初步的独立人格。教育者不能仅仅把他们作为一个小孩子对待,而要放在平等的地位,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其心理需求。故事化教学科研满足学生们的多种心理需要,故事化教学使课堂更加灵活生动,淡化学生的受教育感,他们更愿意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并且袒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教师更容易了解学生们的内心情况。而且学生经常会把自己代入到故事中,站在故事人物角度思考问题,这也能够有效帮助他们心理健康成长,使注意力更加集中。

3.有利于拉近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在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经常把教师视作自己的对立面。按照教师的要求学习,避免做错事情被老师批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既对教师有畏惧感,又有抵触感,师生之间很难建立良好的关系,也很难进行真诚地沟通。故事化教学的引入,使得小学语文课堂的氛围更加轻松良好,教师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完成了知识的传授,而学生也在听故事的欢乐气氛中学习到了知识。这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亲切感,而且会对语文课充满更多地期待,很容易对语文教师产生好感,师生间的关系在不知不觉拉近了,这样非常有利于语文教学的进行,同时也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故事化教学的特点

1.故事化教學中的知识点更加完整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于知识点都是死记硬背,而且知识点之间往往比较分散,没有连贯性。学生想要记住这些知识,付出很多精力。而在故事化教学中,一个故事中融合了很多个教学点,故事的描写过程就是体现基础语文素养的过程,故事中会有完善的脉络,比如,故事的人物、时间、地点,故事的起因、发展和结果都会在一个故事中得到完整的体现,而且故事的用字、用词方式,比喻、拟人、类比等修辞方式,都是值得学生深入学习的。一个完整的故事就是一个模块化的知识点集合,非常有利于学习和技艺。

2.故事化教学以学生为出发点

刚刚走入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知识往往是凭借着本能,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语文学习过程和生活严重脱节,学生学到的知识往往无法在生活中应用,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无法用语文解决,容易让学生产生困惑,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在故事化教学中,很多故事都是发生在学生周围的,我们用一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故事帮助他们学习语文,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语文知识,而且也能把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

3.故事化教学以故事为教学载体

故事化教学中的故事是一种教学载体,本质上我们还是在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所以故事化教学中一定要注意选取合适的故事,甚至很多时候教师可以自己写作完成故事。使得学生能够在故事化教学中有所收获,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切忌学生只是记住了故事,却忘记了语文知识。

故事化教学非常适合小学语文课堂,它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兴趣,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利用故事化教学,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杰罗姆·布鲁纳.布鲁纳教育文化观[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曾琳.用小故事激活语文课堂[J].教研天地,2004 (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