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7-08-05余良

新课程·小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思考生活化小学语文

余良

摘 要:在当今的教育背景下以及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要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的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在当今的教学过程当中是非常适用的,就此提出一些看法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思考

一、实现小学语文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1.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当今的教育改革之后,教学过程更把工作重心放在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上,要指导学生主动地去接受知识,而且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目前小学语文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掌握语言的奥妙,将知识真正地运用到生活之中。将教学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强,发散了思维。在教学时,老师向学生提出太阳为什么会升起的问题时,产生了无用的答案,有人说是太阳公公起床了,还有的说太阳是我们的朋友陪我们迎接美好一天。面对学生的天真以及发散的思维方式,我们要把生活当作教学的基础,要保持孩子们的美好天性,我们不能否定孩子任何可爱的想法。回想过去古板的语文教学,老师把工作重心都放在了语文教材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成长才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会给学生积极向上的影响。我们把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可以规避以前教学过程中的弊端,课堂联系实际,关注学生成长。

2.开阔学生的视野

课堂与生活相结合,不单单只是一种学习的方法,更会直接影响学生在之后个人发展时候的整体把握。以往教学风格不懂得带给学生生活正能量,教育他们与爱和包容对待身边的人,掌握沟通技巧,加强与别人的沟通能力。这就要求现在的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和生活的关系。老師在讲授知识时,要把生活中的实物与教材知识配合在一起,让学生深刻理解老师的教学内容,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以及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学习。

二、实现并优化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1.从生活中挖掘语文

每个学生的特质都不尽相同,而且学习能力或是理解能力都有着区别,这就要求老师付出极大的努力来帮助学生真正地了解教学生活化的意义以及日后对自身的发展有何作用,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知识,把学到的知识回归到生活中,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框架以及自己的语文学习思维。假如在生活中一位学生在走廊上捡钱,他展示了自己良好的道德风尚选择把钱上交并且寻找失主,学校应该对此学生的行为进行鼓励表彰,接着要教会学生去写一篇失物招领,老师要在全班进行事件总结,以提倡精神,学生也要对此发表自己的观点。

2.指导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学习知识的乐趣

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把知识作为处理生活的手段,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完成教学目标?拿《小松鼠找花生》这篇文章举例,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带领学生去公园真正切身接触一下小松鼠,细致观察它们的身体特征以及它们在吃东西的时候的表情动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交流和讨论。学生喜欢这样灵活的教学方式,也喜欢真正地走进自然去寻找、发展知识。学生的学习激情高涨,在接受知识时通过生活观察来加深理解,又能把学习感悟出来的知识反馈到自己的生活中。

3.布置生活化作业

在以往古板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布置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上课的知识加深记忆,不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进行“填鸭式”课后作业布置,学生会产生负面情绪,厌烦作业习题,而且完成质量也不会很好,那么就该考虑是不是把课后作业也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学生的学生态度是否会有所转变?在进行作文作业布置时,不要给学生刻意的题目和内容,要提倡学生在生活中找寻创作灵感,写自己真看真听真感受,写自己在生活中真正接触的人或物。学生将知识和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运用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展示自己不同的思维想法,学生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老师指导学生亲身体会,安排学生亲自观察种子的发芽生长过程,进而明白植物的生命周期,也能对生命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学生也会对生活充满激情。

语文充斥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生活同样也是语文的来源和基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知识和生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思维也会更加灵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充满激情,教学生活化能够弥补以往教学环节产生的不足之处,能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更加深远的影响,学生会把语文作为自己在生活中的工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快乐自由,通过思维的发散,学生对自己学到的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生活化教学在当今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海英.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扳谈[J].读写算,2013(21):360.

[2]刘娜.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初探[J].读写算,2013(23):184.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考生活化小学语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