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对于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2017-08-05宋正华
宋正华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不仅仅是因为这是小学课程的一门必修课程,还是因为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能力可以说是一项基础能力。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栋梁,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更是影响着社会与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教育者需要根据新课标优化计算机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结合自身的实践经历,浅谈新课程下对于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希望对相关教育者起到部分借鉴作用。社会在不断发展,教学也在不断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弊端已经比较充分地展现出来,比如说教学模式单一,形象的说法就是黑板上教计算机,学生对于这种模式的教学缺乏学习兴趣,而且信息技术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有抽象,学生经常会觉得难以理解。总的来说,传统教学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一、目前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现状以及典型问题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他们年龄还小,常常会有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缺乏兴趣的情况,概括来说,小学生爱玩是比较正常的,在小学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优化教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做好备课三部曲:一备教材,二备操作截图,三备PPT的展示,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虽然是相同的教学内容,但是给予了一个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也会强很多。
在实践教学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创新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对事情常常只有三分钟热情,对学习更是如此。因此,教师不仅需要激起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还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唱好三部曲,那就是理论讲解、PPT演示、操作指导。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科目,要在考核中增加实践操作的内容,要在日常教学中给予学生操作的时间。在实际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常常会为了管理小学生,而削减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时间。这就要充分发挥网络教室控制软件的控制作用,发挥屏幕广播的作用,管理好学生。可以说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在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设计安排上取得平衡,从而局限了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
二、新课程下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建议
1.创新教学模式,营造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
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来说,文字录入的输入法选用以及输入法的学习是相对来说比较基础的内容,也是学生在日后的计算机使用中比较常用的技能,因此,小学生需要打好扎实的基础。这一些内容都是相对基础的,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进行摸索的时间,要使用课后作业与练习这一环节,布置一些学习和操作的作业,刺激其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探索欲望。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小学生基本具有一些信息技术本能,给予他们一定的摸索时间,他们的自学效果往往会令人惊讶。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文字的录入已经成为社会上的一项基础能力,关于此的相关设备、软件也在不断进步,比如说以QQ聊天形式的训练,虽然是相似的训练内容,但是在这样一种方式下的训练,学生往往会有更大的学习兴趣,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也会更加积极主动。除此之外,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教育者需要重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控能力还比较差,对于信息技术这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来说,在课堂上不得不留给学生进行操作的时间,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往往会有各种情况出现。比如说大声喧哗、取闹,或者是玩游戏、聊天等,这对于小学生来,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来说再正常不过。对此,教师需要进行管理,当然不能够一味地进行刚性教学,还需要注意与柔性教学相结合。例如设定一定的奖罚制度,表现好的就能够给小星星,表现不好的就扣一个小星星。除了必要的管理之外,教师还需要营造一种良性竞争的氛围。
无论是小学生还是高中生,他们仿佛自身就有一种竞争意识,有了比較与竞争之后,大部分学生都会有所改变,比如说按照实际座位进行分组,按照实际的纪律情况进行奖罚。良好的竞争氛围不仅能够集中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注意力,还能够刺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对于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来说是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当然这还可以应用到教学当中,比如说资料查询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学生如何利用网络搜索相关资料,可以将教学设计成竞争的模式,比如说最先完成的小组可以给予奖励,对前几名学生进行公开表扬等等。
2.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可以说是逐渐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教学也不例外,比如说微课,这样一种新型微型视频学习模式可以说是近年来我国教学上的一大创新。其实随着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大,学生的学习更加依赖于课后学习,信息技术学习也不例外,因为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的,面对越来越高的教学目标,学生需要在课后更多地进行学习。但有的地方使用的是循环教材,除了上课,学生课后无教材可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自主学习的模式受到极大的推广,互联网更是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途径。教师在开始教学本册教材时,要将教材教学资源的网址和访问方式告诉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进行网上学习,使学生能够通过网上图书馆、PPT演示、微课学习、视频知识点学习信息技术,当然还有利于其他科目的辅导。以信息技术的发送邮件、发表日志为例,学生可以找到具体章节的具体知识点,并且进行视频式的学习,掌握信息报送的方式、附件需要有的格式、怎样插入图片、设置字体格式、确定报送内容等。在相关的软件检测中,相关软件还能够为学生打出分数,帮助学生找出错漏点。
新型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之间比较明显的区别就是学生的地位不同,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明显处于相对被动的学习状态,无论是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还是其他科目,这都是阻碍教学有效性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也提出在教学中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客观来说,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参与度也有利于对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虽然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就,但是教师还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比如说创新教学方式,完善考核方式等,相信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一定能够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玲莉.浅析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信息素养[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7(2).
[2]凌凡干.“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