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阅读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2017-08-05刘伟王洋
刘伟+王洋
摘 要: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进行,这样的教学过程才真正能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才能充分体验“探究学习”“学生主体”的课程理念。
关键词:阅读;尊重;独特体验;点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学情,珍视学生的体验,创造性地利用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根据学情灵活调整教学方式、方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在课堂上拥有独特的体验并敢于表达。
一、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敢想敢说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他们每一种说法、想法都是自己个性意志的体现。在这些多元感悟中,每个孩子脑海中出现的画面不同,想象的事物也不尽相同。如果老师不视具体情况,都去一一纠正,将学生的所想所感统一到一种画面中,不仅太呆板,同时也挫伤了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语言描述对画面的想象中,我们不妨让学生展开充分想象,敢想、敢说。
如在教授《阳光》一课中:演示课件时(带有鸟鸣水声的舒缓乐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教师深情地描述:
“清晨,一轮金色的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阳光立刻洒遍了田野、高山和小河,啊!阳光,你早!听,鸟儿唱起了欢快的歌!看,禾苗、小树、小河在向阳光招手!我拉开窗帘,哎呀,阳光一下子跳进了我的家!我想和阳光握手,阳光用它那温热的大手抚摸我的小手心!”
本环节教师深情地朗诵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之中。音乐声中,学生闭眼听着老师语言的描述,想象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有话可说。
师:同学们,请睁开你明亮的眼睛,说说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是火红火红的。
生:我想到小鸟唱歌的时候是蹦蹦跳跳的,非常可爱。
师:能想象出小鸟唱歌时的动作,了不起!
生:我仿佛听见了小鸟正在欢快地歌唱!
师:听得仔细,说话完整、具体、形象!
师:阳光给大地带来了生机,给生命带来了活力,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篇优美的课文《阳光》。
本环节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朗诵,大家纷纷发言,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有感而读
在认知活动中,学生会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和灵感等自身特性带入其中。在教学中,不能压抑学生的个性,而应允许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尝试,发表独特的见解,从而真正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如《盘古开天地》一课中,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孩子在生活中没有经历过,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做动作,将词语内化为学生的感受、体验,并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现。
师:盘古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怎么做?
生: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师:请看老师写字。(板书:抡斧猛劈)读!什么动作?请做给我看,想想,怎样做,才使得上劲?
学生做动作,体会“抡”“猛劈”,再读“抡斧猛劈”就带劲得多!这印证了语文需要“感”,这种感也是属于孩子自己的独特感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精准点拨”能引领他们感悟人物形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说出心中所感
在教授《富饶的西沙群岛》时,为了让远离海边的学生感受西沙群岛海底珊瑚的美丽,我出示了海底各种各样的珊瑚图片。
过渡:让我们继续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指名:谁来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指名)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一想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海底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指名回答,师板书:珊瑚、海参、龙虾。
请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画出你喜欢的一句话。
指名朗读句子。
学习珊瑚:
1.(出示图片)我们一起看看美丽的珊瑚。指导朗读句子,男女生赛读,评价。
2.珊瑚不仅只有这些,你们看,边看边想这些珊瑚像什么?
出示课件: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说句子。
通过图片,学生不仅知道了珊瑚是什么样子,每个学生看到图片后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作为老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珊瑚是什么,更應该尊重每个学生的视觉感受,让学生把看到珊瑚的样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一个排比句的练习,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让学生说出了自己心中所感。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其一,要真正地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会独立的思考、探究,充分体验语言之美,文字之乐,帮助学生建立、健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二,还要处理好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与文本价值取向的千差万别,当学生的价值取向与文本有出入时,教师应有艺术地、正确地引导学生,且不挫伤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思考的积极性;其三,教师应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帮助学生开展探究、质疑、讨论,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最终让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得以提升,这才是我们老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追求。
参考文献:
余银妹.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之我见[J].文苑,201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