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分析
2017-08-05邓琴
邓琴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显现,其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学科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将素质教育理念落到实处。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阐述了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分析
一、注重课前备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课前备课的重要性,有效开展实验课教学。以“冷热和温度”为例,上课之前,教师要根据该章节教学内容,多层次探究温度变化的实验过程,全方位仔细观察实验,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探寻缩小实验误差的具体方法,做好课前备课工作。在科学实验课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冷热和温度”章节具体内容,准确把握热水起始温度,选择适宜的杯子,最好采用实验中的玻璃器皿,向学生展示整个实验过程,让班级学生全方位仔细观察,并触摸杯子中的水,感受其变化情况,科学画出温度变化下水冷热变化曲线图,便于学生对该章节知识留下初步印象,激发他们学习科学学科的兴趣。在学习该章节知识后,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亲自动手进行相关实验,深刻感受杯子中水温度具体变化情况,进一步巩固课堂中所掌握的“冷热与温度”知识,构建全新的科学知识框架体系,为其更好地学习后续科学课程知识提供有利的保障,使其在实践操作中逐渐感受到科学实验课的乐趣,更好地学习科学课程知识。
二、准备好实验材料,准确把握科学课程重难点知识
在科学实验课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实验课内容,根据实验探究活动,准确把握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等,准备好实验探究活动开展的一系列材料,确保实验操作顺利展开,便于学生准确把握科学课程重难点知识。以“植物的一生”中的“叶和花”为例,上课之前,教师要通过多样化途径,准备好应用到实验课教学中的探究性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解“叶和花”相关知识的过程中,让班级学生两两一组,向各小组分发两朵完整的油菜花、镊子,明确实验探究具体目标,进行相关科学探究,要求学生全方位仔细观察,准确记录实验结果,促使他们在实验操作中,准确把握“叶与花”章节重点以及难点知识,并将所掌握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促使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参与到科学实验操作,在无形中逐渐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其多方面能力。
三、引导学生认识实验仪器
站在客观角度来说,学生是否熟悉实验室中各类实验仪器,关乎科学实验质量的提高。以“冷和热”中的“加热和冷却”为例,开展相关实验活动前,教师要多层次引导班级学生全方位正确认识相关实验仪器,了解相关实验仪器操作方法、操作要求。在测量“液态物体温度”中,教师要多角度引导学生,使其准确把握相关注意事项,在测量液态物体温度中,要小心温度计,不要触碰到杯底、杯壁,读数的时候不能將温度计拿出液面,根据读数方法,科学读数,准确读取物体“加热、冷却”之后温度计各自所指位置,使其在实验操作中更好地认识温度计等实验仪器。此外,就物体加热来说,需要用到酒精灯,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酒精灯,掌握具体操作方法,即在使用酒精灯之前,一定要仔细检查灯芯,看其顶端是否烧焦或者不平等,如果存在该现象,要剪去少许,要仔细观察酒精灯中酒精具体含量,酒精灯中的酒精量必须少于酒精灯容积的2/3,熄灭酒精灯的时候,不能用嘴将其吹灭,这样极易着火、爆炸等,要使用灯帽将其盖灭。随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借助酒精灯、烧杯等,对杯中的水等加热,全方位仔细观察整个实验过程,详细、准确记录实验信息数据。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只需要扮演好协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等角色,积极引导,适当点拨,不要过多干预学生实验,确保科学实验课教学顺利开展。如果学生是第一次操作相关实验设备,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用到的实验仪器,准确把握其具体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可以围绕章节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对这些实验仪器掌握情况,设置难易程度不等的实验任务,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在反复练习中,更好地掌握各类实验仪器操作技巧等,科学操作各类实验仪器,确保实验结果更加准确,为提高科学实验课教学有效性提供有利的保障。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有效转变师生角色,将学生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在科学实验课教学中,小学教师要注重课前备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准备好实验材料,准确把握科学课程重点与难点知识。以此,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课程知识,培养他们科学素养,为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提供有利的保障,改变科学实验课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宋爱君.小学科学实验课“五段式”教学流程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7):63-64.
[2]胡延安.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2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