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2017-08-05卢秋琴
卢秋琴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没有现成的方案让我们参考,也没有现成的路让我们走。如何上好这一门课,是大部分数学教师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也是教师研究的一个热点。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如何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了一个重大难题,既没有现成的方案让我们参考,也没有现成的路让我们走。鲁迅说过:“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摸索,我也积累了些许经验。下面就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淘气的校园》一课为例,谈谈我的认识。要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我认为应该着重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创设有效情境,感受数学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从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具体生活情境,既能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又能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淘气的校园》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一段学生课间活动的视频,以学生生活为切入口,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课间活动,然后引入本课的具体情境中。学生们踊跃发言,唤醒了他们的活力,让枯燥无味的数学课一下变“活”了。像这样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教师预设的课堂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有利于活动课的开展。
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课程标准提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来学习。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是衡量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部分学生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模式,一开始接触实践活动,显得无所适从,这时教师就要加以引导和指导。
在设计《淘气的校园》活动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设计了“找一找”“说一说”“数一数,填一填”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找一找”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寻找其中的数学信息。“说一说”引导學生尝试提出并解决加法问题(例如:跳绳有多少人?3+3=6)。“数一数,填一填”则引导学生尝试提出并解决减法问题(例如:跳绳的小朋友比踢毽子的小朋友少多少人?7-6=1)。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学会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实践活动中,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体验。在研究、讨论中,获得对生活中有关数学的认识和体验,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探求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和谐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实践活动课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合作的平台。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
《淘气的校园》一课中的“找一找”活动,我让学生以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找一找淘气校园里的数学信息。学生分工很细,有的人负责观察,有的人负责记录,很快就完成了任务。学生有的发现操场上有6个人跳绳,有的发现教学楼是长方体的,有的发现教学楼有9扇窗户……交流汇报后,大家发现,原来图中有这么多的数学信息。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合作带来的方便与快乐,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如果说数学课是以理论知识为主,那么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间的桥梁。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拓宽知识范围,并观察体会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
“想一想:你的校园里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通过“想一想”活动,把从淘气校园里所获得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校园里。体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了解数学知识是怎样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评价激励,收获成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重要的是活动过程,而不只是结果。因此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指导功能,引导小学生进行初步的反思。
教学时,我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一个自我评价表,评价自己在本节课中的表现。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活动,形成初步的反思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我们对其的认识还很肤浅,还有很多没吃透。真诚地希望通过本文抛砖引玉,得到专家、同行的指正。
参考文献:
干金海.小学数学体验学习之我见[J].吉林教育,2008(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