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
2017-08-05范春晖
范春晖
摘 要: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对于小学教学来说,更是如此。如果学生在学校语文学习阶段成为学困生,这不仅影响着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时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基于这一重要问题的思考,认为对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找到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是极具研究价值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分析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面对的重要学科,由于其他学科都是在运用祖国文字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可以说,小学语文学习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然而很多小学生在开始接触语文学习时,就出现了对语文学习的明显不适,成了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学困生,无法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获得相应的知识与能力。
一、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分析
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笔者了解到,造成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常见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探索。
1.家庭因素的影响
从学生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对小学语文学困生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学生家长在小学生入学之前对幼儿的启蒙教育有所疏忽,对幼儿的启蒙教育重视不足,以至于使小学生出现对语文不感兴趣或是对突如其来的语文学习无法适应的现象。二是由于幼儿时期,家长采取了过于强硬的态度,要求孩子进行古诗背诵等与语文密切相關的教育,使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导致其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
2.学校教育的影响
从学校教育来看,对小学语文学困生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小学的语文教师了,由于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部分小学生关注度不够高,或是没有选取符合这些小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使小学生面对语文教师,无法调动起学习热情,从而出现对语文学习的厌倦情绪,尤其是在学生已经存在语文学习的厌倦情绪之后,教师的批评就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3.个人因素的影响
从小学生自身情况来看,出于对学生个性特征的考虑以及对学生兴趣异同的思考,很多学生会存在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但是对数学或英语的学习抱有浓厚兴趣的现象。同时,部分小学生还存在课堂教学中过于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对语文的学习,进而成为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学困生。
二、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探讨
基于上述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的分析,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帮助学生从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困境中走出来呢?如何才能够对学困生进行成功转化呢?笔者认为以下教学思路与策略值得尝试!
1.从了解学生入手,发现学生语文学习的优势
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坚持这样一个原则: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有闪光点,这些小学生之所以在语文学习面前存在种种问题,正是由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没有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例如,教师了解到某些小学语文学困生想象力极其丰富,总会出现一些新点子、新思路,教师不妨将他们归为一组,并命名为“金钥匙小组”;部分学生思路不敏捷,但汉字书写工整,教师就可以将其归为一组,并命名为“书法家小组”……通过这样的形式将学困生按照语文学习能力的特点进行划分,就可以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更有信心地参与到小学语文的学习当中。
2.从关爱学生入手,不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
从现代教育理念来看,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受到教师的平等对待,这是教育公平与教育平等的重要体现,学困生与普通学生乃至学优生在教师面前应该是平等的。因此,面对学困生,语文教师应该从关心与爱护的角度去鼓励他们,而不应该选择对其“不闻不问”,因为无论是“不闻不问”还是严厉苛责,都对学困生的转换无济于事,同时还会使其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从关爱的角度去鼓励和引导每一个学困生,使其增强对教师的信任感,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从家校共育入手,转化学困生,更转化家长
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小学生刚刚步入课堂生活,就对语文学习产生极大的不适应或是厌烦情绪,这与家长的引导不科学有着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很多新手妈妈,并不知道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引导,因此,就会出现“过犹不及”“矫枉过正”的后果,针对这一现象,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与学生家长多多沟通,在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同时,为家长提供在家庭教育中促进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的思路与方法,使小学生能够在家庭生活中有父母的引导,在课堂生活中有教师的帮助,进而能够更快、更好地摆脱学困生的身份。
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形成与学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其自身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要想使学困生顺利转化则也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共同探索!
参考文献:
[1]何文娟.小学中年级学困生的现状及其转化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2]邓云珊.小学语文学困生现状调查以及转化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