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题研究,为课堂教学保驾护航

2017-08-05陆朝霞

新课程·小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示范效果课堂教学

陆朝霞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阵地,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一直在时刻思考、实践探索如何能使学校的课堂教学呈现生命的成长!途径很多,但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能够真正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命的力量,这无疑是科学的途径。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我们鲜活的课堂教学实践,真正地让课堂“活”了起来,学生主动“学”了进去。也就是说,我们的课题研究,它真正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了生命的成长。课堂教学验证课题研究,课堂教学锤炼教师能力的提升,培训研究活动体现教师理论的积累,因此,我们要定期开展一系列的课题研究培训活动。

关键词:课堂教学;示范;效果

一、开展课题研究,锤炼教师综合能力

1.开展集体备课,使课堂教学散发光彩

集体备课是上课的基础,我们改变以往备课时只关注环节和方法的设计,要求教师备课时要关注非物质化教学手段的研究。例如,数学学科要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融入教师情感,让数学课堂散发人性的关怀。同时,发挥学科组的积极作用,把握教材的整体,找准教材与课题研究内容的切入点,适时地设计研究的内容。语文学科要科学合理地组织语言,牵动和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跳出思维空间,让语文课堂焕发个性的风采。

2.选拔代表上课,为课堂教学引领示范

有范围、有步骤地安排不同层次和不同素质的教师上课,提供课题研究的课例。

例如,语文研究课,听课的教师在观课时要按照设计的听课测评表进行有目的的观课。语文学科评价内容设计了4项12个关注点43个基本要素。听课的教师则要侧重对授课教师进行关于非物质化教学手段的评价计分。王老师以其关注细节、精致设计、个性突显的教学风格,灵活地诠释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这正是我校通过“田野研究”,提高对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关注,促进教师的成长,才达成了向有效课堂和发展性课堂转变的目标。

3.开展议课研讨,确保课堂教学科学有效

议课,使我们转变了对课题研究的态度和对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尊重。议课通常采取互动形式,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互动,互动的同时就是研究的过程,在议课的过程中能促进教师形成“头脑风暴”,在相互交流和碰撞中达到了教师的“思维共振”和“智力互补”,教师思维的火花得以点燃。

4.有计划进行学习验收,了解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应该是课题研究的一个体现,根据学科我们设计了5个项目:知识掌握、能力提升、课堂效果、学习欲望和知识积累,每个项目设计了与本节课相关的若干内容。学生当堂完成,我们根据问卷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5.认真进行问卷调查,科学分析课堂教学情况

问卷调查主要是针对学生对本节课的认可和接受的程度,由观课教师和课题组成员利用测评表评分的方式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的客观的评价。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关注内容。比如,数学学科评价内容5项12个关注点58个基本要素;语文学科评价内容4项13个关注点49个基本要素。这些要素都是我们经过大量的理论学习,分析总结出的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点。每节课教师会根据自己的关注点,在评课的时候就会分析得细致、全面、深刻。

6.及时进行行为跟进,有效调整课堂教学

在经过了教师的研究与评议,结合对学生的验收以及听课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和整理后,我们会将数据结果反馈给授课教师,由教师进行二次上课,对于课堂教学语言组织和教学环节、个性手段等内容处理不恰当、不合理的地方要进行调整,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求老师加强学习,加强读书,提升综合素质,促进个性化教学和发展性课堂的形成。

二、开展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呈现生机

1.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变: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与激励中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动脑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尤其是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大胆质疑,大胆创新。

镜头一:珍视学生的探究与发现

这是尹老师的“圆柱的容积”一课。由于学生已经学过容积的概念,老师便以“自己动手尝试求出自带圆柱体容器的容积”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等实践活动进一步理解容积的概念,感受容积的大小,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此,教师要求每个同学带一个圆柱形容器和一个计算器,同时将茶叶罐选做教具,以便在比较茶叶罐“体积”和“容积”的过程中抛出“请你想办法求出自带圆柱形容器的容积”的活动要求。

教师走进教室,一只漂亮的烟灰缸进入她的视线,教师便随手拿起那个烟灰缸……(注:烟灰缸系直圆柱形状)

师:这是一只漂亮的烟灰缸,谁能说说它的体积和容积分别指什么?

生:烟灰缸的体积是指这个烟灰缸的大小,而烟灰缸的容积是指它能装多少烟灰。

师:你有办法知道它的体积和容积吗?

生:这很简单,只要分别量出外圆和内圆的直径,用外圆面积乘以高求出它的体积,用内圆面积乘以高求出它的容积。

生:其实区别就在一个要从外面量,一个要从里面量。

(一言击中要害,教师此时好不得意。准备板书……)

……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珍视学生的发现、质疑、疑惑……在自然生成的互动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了学习,都有了新的收获。

我们说,课题研究,课堂是生动的、活跃的、精彩的!

2.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开拓思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的思维。

镜头二:珍视学生的探究愿望与求异思维

李老师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三天之内江上没有大风,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计划落空了,事情的结果会怎样?如果鲁肃事前把诸葛亮的妙计告诉了周瑜又会怎样呢?

教师这样精心地为学生铺设求异路径,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提高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质量。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形式的协调活动。

我们说,课题研究,课堂是探索的、创新的、求异的!

3.为学生创设乐学、会学、创学的学习氛围,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后,在进一步深入新课程改革的现在,教师们的课堂教学就显得得心应手多了。所以,生命、高效的课堂教学校本研究成为我们教师的共同目标。只有当教师创设了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学生才会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的事情,就不会存在上课不爱学习的现象了。

镜头三:珍视学生内心的自由空间,变“苦”为“乐”

高年级选择了在语文教学中老师感到最难教,学生也最不愿意写的习作教学作为课题研究的内容。

看,孩子们和老师一同津津有味地品尝糖葫芦,课堂上欢声笑语,吃着吃着,一连串的问题出现了:什么水果可以做糖葫芦?糖是怎样粘上去的?为什么要穿成串?有没有不穿成串的糖葫芦?糖葫芦的“历史”怎样?我们自己做糖葫芦怎么样?在课堂上,孩子们吃得开心,说得愉快,想得有趣。后再建议把他们经历的、说的、想的写下来,也真就是写得尽兴了。

这样的习作课,没有刻意的写作知识指导,但内容贴近生活,让学生有感而发,语言自然流淌于笔尖!

我们说,课题研究,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去学习,课堂不就成了学生乐学的学堂了吗?这样的课堂教学还会有学生不喜欢吗?

我们真正感悟到了,课题研究,能够为课堂教学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冷永良.開展小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思考[J].榆林学院学报,2013(3).

[2]费伦猛.立足“小问题”形成“小课题”[J].课程教学研究,2013(4).endprint

猜你喜欢

示范效果课堂教学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