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课间体育活动可持续常态化开展的研究

2017-08-05李平旭

新课程·小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常态化持续发展研究策略

李平旭

摘 要:体育活动是学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兴趣和提高学生体质的重要手段。学校需要进一步根据校情、生情,把大课间体育活动真正活跃起来,常态化开展下去,努力实现趣味化、游戏化,充分挖掘校内各种体育和户外课程资源,不断丰富和发展大课间活动的内涵,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大课间体育;常态化;持续发展;研究策略

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比较新颖,是在以往的课程基础上改进并且设计出的崭新的学校体育活动形式。对比以往的课程操作,体育课活动形式灵活、内容宽泛、时间比较长、锻炼强度较大。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的紧张学习状态,并且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改善。大型体育活动的意义和教育功能比较丰富,如果把课间活动转变成体育大课间活动,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实施体育大课间活动,就是通过有效的规划和组织,构建有效的体育活动课,并且实现体育教育的目标,是有效的教育载体。在全面实施快乐教育、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在和谐的发展中凸显教育的功效。怎样让体育大课间活动常态化并且持续地坚持下去是关键问題。对此,教师需要关注持续发展的理念,并且融入大课间体育活动中。

一、影响大课间活动的因素

学校安排组织的大课间活动形式单一,学生不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做自己喜欢的内容。其次,学校固定的每节课的活动形式机械化,学生不能自由活动。再有是学校缺乏硬件设备,导致学生对大课间活动失去了兴趣。大课间活动的弊端有以下几种:

1.在大课间活动期间,个别学生因身体原因,导致在大课间活动中不能正常地和其他同学一样参与到活动中,尤其是女孩,因为身体发育原因,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会提前向老师请假,及时离开。当然,学生出现特殊情况时,老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提前通知学生若有不适可以离开。

2.教师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发展个性,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身体素质差异带来的不适应情况,学生不能正常参加活动时应该问明具体原因,杜绝侮辱和责骂学生,达到师生和谐共处、相互信任,以创造和谐的师生氛围。

3.学校的硬件设备会严重影响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所以有关部门应该为学校投入专项资金,为开展活动的学校提供物质保障,以此提高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热情。同时,学校需要让学生了解大型大课间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使学生真正了解和认识大课间活动,从心中接受大课间活动,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活动中,从而明确大课间活动对身心健康带来的积极效应,激发他们参与大课间活动的兴趣。

二、改进大课间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及建议

1.各级领导的支持是可持续发展的第一关键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入学率以及成绩成为反映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尺。校长需要合理地平衡和取舍,并且尽可能地争取教育部门和整个社会的帮助,树立科学的学校运行观念,切实地引导素质教育的落实和长远发展,明确体育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性以及重要性。教师需要持续转变教育思维,并且吸收先进的教育思路,这是确保大课间活动作用有效发挥的关键。

2.持续创新大课间活动内容

第一,需要拓展当前的大课间活动的时间,并且在早间和午后合理安排大课间活动。比如,夏天温度比较高,所以需要在早晨安排大课间活动,避免在温度高的时间段进行。有些教师认为这种大课间活动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在下午第二节课之后安排相应的内容,可以解决体育课程和正常文化课的冲突。第二,加强对大课间活动组织和活动模式的创新,教师需要持续转变大课间活动的组织模式以及形式,并且进行及时调整和创新,通过持续的创新、开放式的管理以及动态管理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

大课间体育活动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是开放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贯彻了课程标准的精神。体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要不断探索和挖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潜在功能,使体育活动的文化魅力更加浓重,思想道德教育功能更加卓著,让学生在美的领悟中身心得到升华,切切实实地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发挥更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张海平,王屹川.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J].体育科研,2002(3).

[2]纪开俊.体育大课间活动现状分析与改进方法[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3).

[3]张蕾.关于构建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程的若干思考[J].安徽体育科技,2003(2).endprint

猜你喜欢

常态化持续发展研究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研究
试析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环境会计实施
高校郭明义精神建设的常态化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