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强品质的策略
2017-08-05林毅
林毅
摘 要:体育不仅能够强健人的筋骨,锻炼人的体魄,同时也可以培养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小学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更是突出。在新课改发展要求下,怎样提高和促进小学生坚强品质和意志的培养呢?主要就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分析,并为体育教学建设提出一些相关的措施和策略。
关键词:体育教学;坚强品质;策略
体育课是小学教学中诸多科目的一科。但是对于这一科目的教学却存有着很多的突出问题。
一、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现状及问题
1.体育教学评判标准单一或者不科学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体能训练的标准往往是由老师来进行评判的,而评判标准也仅仅只是出于对学生体能训练完成情况的评估,从而对学生的身体、心理以及智力等都有所忽视,学生的努力坚持无法得到及时鼓励和认可。这种固化的体育教学标准评判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起不到积极促进作用的。
2.只注重学生的体质成长,忽略心智发展的教育
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成长的积极促进作用是不容小觑的。但很多老师往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将体育锻炼当做一种任务布置给学生。长跑、跳远等进行训练,但他们仅仅把此当做提高体育技能的手段。鼓励学生在跑步竞赛中学会咬牙坚持,学会互相扶持,在跳高跳远中学会积极进取,这才应是当今时代体育教学所要教给学生的。
二、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坚强品质养成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让学生有更加强健的体能进行学习,同时它也能促进学生坚毅品质的养成。比如长跑,每一个人都有身体的耐力上限,所以当学生跑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放弃的念头,这时同学之间的相互鼓励、老师的支持都会让学生燃起努力奋进的斗志感,让他们向着终点不断地前进。这种体育项目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肺活量,与此同时它也可以鼓励学生要有朝着目标不放弃的坚韧毅力。进行跳高也是同样,一次次的不放弃,终会让学生在坚持中发现自己的潜力。同时学生还会发现这些运动不仅可以增强自身的弹跳力以及身体柔韧度,同时还促进了自己养成在摸索过程中善于观察和善于思考的意识。
三、促进小学生坚强品质养成的措施
1.学校多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在竞赛中培养提高他们不服输的坚毅品质
学校作为集体管理的最高领导者,应该积极组织开展全校体育锻炼活动。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开展运动会、拔河比赛等体育竞赛项目。让学生在长跑、跳远、跳高等比赛竞争项目中感受其他人的那种坚毅、不屈和顽强的品质。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养成坚强不屈的体育精神。
2.老师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向着目标不断奋进,学会不轻言放弃
由于受到先天成长和后天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状况也是有所不同的,所以有的学生便会觉得自己不能完成体育项目,会很丢脸。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不同体能素质的学生,老师就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给予他们更大的鼓励。比如,在进行长跑练习时,对于身体状况较差的学生老师就可以让他们缩减一半的跑步距离,同时在跑步的过程中不断地用语言鼓励他们,让他们不要轻言放弃,向终点努力奋进。在进行跳远时,老师可以先给学生一個比较低的跳远标准,在他们跳的时候有一部分学生会达到要求,而有一些学生没办法达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可以把学生分为两组,然后针对跳远比较好的提高对他们的要求。对未达到要求的学生降低标准,让他们逐步提高,以最终的跳远标准为目标,不断地努力提高自己的体能素质。
3.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形成坚强不屈的意志
平常的体育教学主要是以简单常规的跑、跳为主,这样的教学手段并不能使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在现代体育教学中,老师应该尽力丰富体育教学活动内容,让学生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比如,在短跑训练中,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接力比赛。通过这种游戏竞赛的方式,不仅让学生更有集体主义感,同时让学生更有向着胜利拼力前进的斗志。
4.促进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
坚持体育锻炼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老师在体育教学时更应该使学生养成坚强拼搏的意志。体育锻炼有时候会很苦、很累,因而有些学生就会轻言放弃。在体育教学时,老师应该让学生咬牙坚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促进他们养成坚强不服的品质。
体育锻炼是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提高的基础,所以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自己,都应该重视起体育的重要性,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养成更为坚韧不拔的品质。
参考文献:
[1]胡文仙.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J].当代体育科技,2011(12).
[2]董佼.积极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G].华东师范大学,2012(5).
[3]尹军杰,关涛.体育教学培养中小学生意志品质的途径[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