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语文课内作业的设计策略

2017-08-05陈美琳

新课程·小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有效性措施小学语文

陈美琳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作业设计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作业设计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详细阐述了影响语文课内作业有效性设计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加强小学语文课内作业设计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作业设计;有效性;措施

課内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体现课内教学的有效性,又能起到巩固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作用,提高单位时间学习有效性,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力。优化小学语文课内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中乐于作业、积极作业,留下更多课内时间参与实践活动。

一、影响课内作业设计有效性的主要原因

在现阶段,我们的教育似乎陷入“误区”:(1)课上满堂灌,课外再作业;(2)高度重视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减量不顾及提质,忽略了课内作业的质量。如何加强课内作业有效性是提升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重要课题。影响课堂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一刀切

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方法和掌握知识的程度都不同,因此课内作业的设计要具有多样化和层次化的特点,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该分层布置课内作业,设计课内作业目标,尽可能做到因人而异。

2.重复作业

小学生在遇到作业重复的情况下,会更加被动和消极,效率更低,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作业是没有效果而言的。

3.作业难度值大

教师在布置难度较高的作业上,适当给出一些路径与方法,以避免作业太难,学生产生畏惧心理。

4.作业设计意图不明确

在语文课内作业设计中,教师应该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让学生深入了解作业设计的意图,避免学生的盲目作业。

二、加强小学语文课内作业有效性的意义

语文教学重视对语言的感知、积累和使用,如何帮助学生清楚地输出,布置什么样的课内作业既能满足教学要求,又能减轻学生的负担,课内作业的设计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认真思考和设计课内作业,拓展学生的思维,既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又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有效地提高课堂作业的作业质量与效果,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三、小学语文课内作业的设计策略

1.安排核心作业,提升课堂思维价值

小学生应该通过掌握语文技能,增强语文的感知能力,教师在课内作业上加入思维广度的核心作业链接,可以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价值。小学语文课内作业应该对课内内容进行有效实践,不求量多,只求精致,在保证作业质量的前提下,作业内容要切合教学目的,精心制定。教师应该通过精练的作业以达到保证学习质量的效果。作业设计应该与教学目标一致。一个优质和有效的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小学生实现学习目标,增加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语文素养。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五下《万年牢》一课时,针对“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知道父亲做糖葫芦时经历哪几件事情”这一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读文后,完成思维导图,从而在学生充分经历学习过程后,实现学习目标。这一课内作业设计,有量、有质、有路径、有方法,有效提升了课内价值。针对每天抄写字词的作业进行改革,让学生用课上学到的生词进行造句,意在发展学生的语言组织技能,学生在提高语言技能的同时也深化了生词的记忆。

2.整合课内作业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教材只是语文基础知识的载体。学习课文,也就是通过教材给学生举例,所以不能局限于文本本身,不要受教科书的束缚,要注重探索课文的知识点,利用课内作业为学生学习语文寻找作业机会。小组探究不失为一个有效模式,教师可以基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语文素质、学习兴趣、领导力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且以组为一个单元,让部分学生自由分工,团结和合作完成课内作业,形成学生之间的自由竞争。为了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课内作业的设计自然需要有效地整合到教学过程中,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成为整体教学的有机部分。课内作业穿插出现的时机分为课始、课中、课末三个时间段。教师应将课内作业灵活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直接作业。如,课本剧演绎、核心问题讨论、学生进行作文交换批改等课内练习,都适用这种方式。

3.包容差异,实现全面参与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不同基础、能力、性格、习惯、兴趣等。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高的挑战,教师要充分包容学生的各种差异,对课内作业和家庭作业进行分层,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设计学生独立作业的时间与空间,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快乐、满意的氛围中完成作业。首先,在课内教学过程中对作业量进行分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和对其发展的要求对作业进行增减。对学习能力强、态度严谨的学生可以减少作业量,相反则适当增加作业量。这使得普通学生能够充分得到锻练,同时也让有余力的学生有时间自由发展。其次,独立选择作业内容,教师考虑课内作业时,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多层次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保障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性格的张扬。

4.多元评价,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兴趣

语文教师不能认为只有自己才有权利评估学生的作业,应该让学生、家长都参与到评价作业之中。评价应坚持积极鼓励的原则,尽可能找到学生作业中比较好的因素,从能力、情感等方面给予评价。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课内作业的各级水平来完成评价,单独进行交流了解,及时分析,从课内作业的结果掌握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查漏补缺,使所有学生在作业上都有收获。语文课程的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全方位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他们的作业也有可取之处。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估方式。如短语评价、图标符号评价、行动评价、情感评价、语言评价等,还可以利用展示、汇报、交流等方式来检验、评价作业。不论运用哪一种评价方式,都要用多鼓励、少批评的语言方式。

5.拓宽渠道,课外实践补充

除了课内作业,教师还应关注课外作业。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实现课外作业网络化。小学语文教学和多媒体设备的紧密结合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深刻地改变了课内教学模式。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布置作业,通过与学生的计算机互动,更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学生设置适当的题型。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月球之谜》这篇课文时,学生不明白在文本中出现的天文术语,教师便从网上搜索了月球的图像,并在图像上分别标注了上述名词,配上解释。此外,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在他们各自的计算机中看到由教师的主电脑传送而来的各不相同的课内作业。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通过生活资源优化学习语文环境,教师可以进行各种有趣的语文作业,开阔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广阔的空间,畅享语文知识的魅力。因此,语文课外作业不应局限于教材内容,教科书虽然丰富,但无法与广阔的世界相提并论,学习语文的途径有很多,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这是教师应该赋予的技能。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社会调查任务,如采访孤寡老人,加强学生与外界的沟通,加强小学生的沟通能力。例如,某一小学语文老师对学生布置的作业是:请为某个龙洞设计一张门票,建议使用洞的内部场景,并要求票上表明路线示意图,上面用文字做一下简单的介绍。通过这种具有独创性的语文作业,触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主动性。合理地设计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完成作业作业,充分发挥潜能,增加体验,形成独特的见解。

作业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优化作业策略,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通过改进课内作业设计,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后,语文融入生活,在扩展课内学习的同时,又拓宽学习语文的领域,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我实践的方法,真正学好语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戴金平.语文家庭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J].教育前沿(理论版),2010,3(5):9.

[3]董丽君.谈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1):78.

[4]梁伟.小学语文课内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2(9):43-44.

[5]甘曉娟.小学语文课内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22).

[6]徐雅锋.“零作业”背后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5(7):12.

猜你喜欢

有效性措施小学语文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