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置性作业设计初探

2017-08-05冯笑兴

新课程·小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前置性作业定位内容

冯笑兴

摘 要:前置性学习是一堂课的开端,要设计出一份科学、合理、有效的前置性作业,教师要做到正确认识前置性作业与预习、课堂的关系,吃透教材,让前置性作业体现基础性、探究性、拓展性,使课堂成为学生有备而来的课堂,焕发生命力的课堂。

关键词:前置性作业;前提;定位;内容

“教”与“学”是课堂上相辅相成的两个面,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师“先教”,学生在教师的“教”下学,而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则是改变传统观念,它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提出的教学原则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教少学多,不教而教,以学定教”。在教学前,学生如果对所学内容一无所知,就达不到以上的要求。教师把第二天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作业——前置性作业,实际上是把第二天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个问题,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因此,如何设计布置“前置性作业”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

学生“先学”并不代表放任学生自由地漫无目的地学,生本教育下的“先学”表现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展主动学习活动。

一、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前提:教师吃透教材

熟悉并吃透教材,领悟相应的重难点,教学目标要定位准确,这是设计前置性作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如果教师布置前置性作业时对目标把握得不明确、不准确,那么课堂上学生的交流也只能停留在泛泛而谈的浅层次上,教师更不能引领学生进行有效交流。老师应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把握住清晰、准确、合适的目标定位。在不改变现行教材编排的基础上,一是要考虑如何精心设计前置性学习的内容,二是要思考哪些具有开放性且有价值的问题需要学生充分地探索与研究。

二、前置性作业的定位

1.前置性作业不等于课前预习。它是在传统预习的基础上,拓展了内容,更具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学习,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它属于备学的一部分。

2.前置性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但不是“生本课堂”的唯一表现形式。前置性作业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我们可以把最具有价值的问题或话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研究、去探索,但课堂的学习还是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划程序、大致预设的路径展开,自然地把前置性学习的内容引入课内,让学生进行充分交流,并提升新的认识。

三、前置性作业的内容

1.基础性。“基础”一词原指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它的作用是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给地基,因此地基必须坚固、稳定、可靠。基础知识,就是那种本质上可以为人们所用的、常用的知识,它是所有知识的扩散,所有的外围知识都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的。设计前置性作业也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小学的语文学科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包括对字、词、句、段、篇的听、说、读、写。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拼音,可以自学生字。

2.探究性:前置性作业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必须富有探究性。这种探究性基于课文的教学目标和课本后面的习题,内容分为三大类:

(1)帮助理清文章的条理。理清文章条理,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中高年级学生要逐步形成的能力。

(2)帮助抓取重点,突破难点。完成前置性作业学生进行的是个体学习,老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的导向性应明确。

(3)提示学生品味句段。品读句段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品读理解作者的感情表达,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年哈姆雷特”描述了阅读中的一种现实,即对同一文本的阅读,读者的阅读结果各不相同。而这个现实正好提醒了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理解,给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

3.拓展性。课本只是一个学习的载体,学生借助这个载体学到知识与技能,要巩固知识提升技能,就要借助拓展性的作业。拓展性的作业可集中在读与写两个方面。

(1)读的拓展。“读”的拓展借助“互联网+”,一是搜集作者资料、写作背景、当时社会环境;二是以单元内容或作者为主线进行主题阅读。

文章是作者用来反映社会生活,抒发内心情感的方法,因此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与作者的生活经历、遭遇处境紧密相连。如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作者,其作品多体现平民百姓的疾苦;而那些无意仕途的作者,文笔就较轻松,多山水风景、儿女情长的作品;至于一些政治失意、怀才不遇的作者,常会在作品中抒发郁闷伤感之情。所以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对文言文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对理解文本同样重要。每篇文章都有其一定的创作背景,有些文章由于年代久远,文字上的障碍已经不少,若缺乏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了解,那么对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了。

主题阅读可以以一个单元为单位,将语文教材中的单元内容以及与单元主题相关联的课外阅读内容,组成一个“大单元”系统。如果把单元主题比做一根“藤”,教材中的文章、课外搜集来的与主题相关联的文章,就好比“藤”上的“瓜”。这样的教学密度高、容量大,有利于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架构和思维重组。

主题阅读也可以作者为主线,把选入课本的文章作为起点,拓展阅读作者相关的文章或成名作。如《窃读记》选自《城南旧事》,在前置性作业中,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網+”阅读《城南旧事》。《再见了,亲人》一文选自魏巍的《再见了,亲人》一书,在前置作业中安排学生快速阅读,有助于清晰了解整个抗美援朝战争。

(2)写的拓展。“写”的拓展训练形式多样,可以基于文章内容进行改写、续写、扩写等。

改写的训练一般安排在古文类的前置性作业中,如《杨氏之子》中安排这样的前置性作业:

文言文是古人的语言,我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篇短文的内容写下来:

教师在批阅学生的前置性作业时可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课堂上有的放矢地进行难点式讨论与讲解,实现“以学定教”。

扩写是训练学生写作“具体化”的办法,扩写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有利条件,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再见了,亲人》一课主要讲述了朝鲜亲人为志愿军做的事,而课后的练习中却安排了一个有趣的写作内容:“从课文中挑选一件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展开想象,再写下来”。在文中提到的志愿军为朝鲜亲人做的事只有两件,寥寥数语:“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和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那一回,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所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把这道题变成一次小练笔,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课文的三言两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把文中没有呈现的前因后果、人物言行、表情、心理等写下来,给学生思维飞扬的空间。

续写给学生的创作空间比扩写更广阔,体现的是学生对文本所表达的感情的理解,要让续写合情合理学生还必须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如何安排情节进一步发展还饱含学生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可以说续写是学生对文本的再创造。

前置性学习是一堂课的开端,设计好一份科学、合理、有效的前置性作业,用多种多样、富有趣味性的内容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先学,让学生有备而来,课堂就能焕发别样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应燕舞.浅析前置性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新校园(学习),2012(3):92-93.

[2]张惠玲.让前置性作业“一站到底”:浅谈前置性作业的“前”与“置”[J].福建教育,2014(34).

猜你喜欢

前置性作业定位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中职数学“前置性作业”的类型及其设计要求
主要内容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