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诗意的奠基
2017-08-05刘晓兵
刘晓兵
摘 要:数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其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否完成小学数学诗意课堂的打造,关系到课程核心素养的实现,也关系到师生能否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基于这种认识,对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展开了分析,然后对素养的课堂实现问题进行了探索,以期为学生诗意追求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实现
核心素养是小学生为寻求发展所应该具备的品格和能力,關系到学生在今后能否诗意地生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实现诗意课堂的打造,从而使学生的素养得到提高,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数学工具,还要能够获得潜能开发和精神启发,从而得到素质素养的提升。所以,只有体现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才能完成具有美感和诗意的数学课堂打造,进而使师生共同获得灵魂的感召。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才更富有激情,学生的个性也将得到发展,课堂也才能成为实现生命价值的舞台。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加强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从学生数学素养习得角度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进行界定,即为学生满足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而学习的数学思维和文化。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实现探究
1.数学人文思想的传递
想要实现诗意课堂的打造,小学教师要在课堂上完成数学人文思想的传递。一直以来,科学和人文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认识这种联系,进而在建立科学理性的同时,得到人文精神的培养。例如,教师在教授“乘法”的内容时,就可以借助《千字文》进行人文思想的传递。作为儿童启蒙读物,《千字文》的名称就与数学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可以先阅读“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样一段文字。而在学生对数学课堂上出现语文内容的情况感到好奇时,教师则可以提出问题“从数学角度来看,我刚才念的句子有什么特点?”而在学生指出每句话都是4个字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千字文》中有多少个句子呢?”通过一步步引导,学生则可以发现千字文的名称与句子数量和字数的乘积有关,即“250×4=1000”。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都沉浸在《千字文》的阅读中,最后发现了数学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而得到了数学人文思想的培养。
2.数学意识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除了通过营造诗意氛围加强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还要通过培养学生数学意识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从而在发现数学规律的同时,形成相应的思想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在思想碰撞中随时产生灵感,继而完成诗意课堂的构建。例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律”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列出“(8+80)×125=8×125+80×125”等算式,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看这些算式左右两边有什么联系,能让你联想到什么?”在学生提出“两边都有括号,括号就像一扇门一样。”答案时,教师应该给予鼓励,并指出“那125岂不是像守门员喽,所以它是不是需要单独运算?”最后,学生则能顺着这一思路进行思考,最终得到找到“守门员”就可以顺利进行公式两边形式转换的结论。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一次解答问题都像一次诗意的探索,能够使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从而使过去学生学而无思的情况得到改变,进而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高。
3.数学思想的培养
开展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数学思想,从而在生活中运用这些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诗意课堂打造时,还要加强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我国土地每年都在以怎样的速度变成沙漠?”然后为学生提供“3/1000,47%,120%”等选项。在学生通过查找资料选择“3/1000”后,教师可以提出“这个数看起来并不大,能否改成百分数?”在学生能够将“3/1000”改成“0.03%”后,教师可以提出“看起来很小吧,可是与国土面积相乘得到的结果呢?”通过运算,学生纷纷为国土的迅速流失感到难过,同时也学会了将百分数应用在生活中进行问题的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带领学生体会诗意、创造诗意,则能使学生形成数学人文思想和数学思维及思想,从而更好地寻求理性和情感的平衡点,进而得到素养的提高。因此,小学教师还要认真进行诗意课堂的打造,继而更好地实现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六一,宋晓东.可见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以“埃及分数”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6.
[2]张莹莹,朱丽,吴晓璐.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
[3]崔海江.认真研读教材 培育核心素养:结合冀教版小学数学谈教材挖掘和利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