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7-08-05刘酉
刘酉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创造力的培养是每个教师应面对的重大课题。什么是创造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包括方法、理论、产品、事物等。《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法,创造是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即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采取措施,在“主导”中体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倾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激活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培养讨论习惯,激发创新意识;倡导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课程标准;创造潜能;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测,“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国际教育界认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这就告诉我们,创造力的培养是每个教师应面对的重大课题。什么是创造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包括方法、理论、产品、事物等。《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法,创造是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即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采取措施,在“主导”中体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倾向。只有教师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学生创新的火花才能不断地闪烁出新的光芒。那么,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该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我认为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活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能使学生把书本上有限的知识学得生动活泼,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意识。如,教学童话故事《狼和小羊》的结尾时讲道:“狼不听小羊的分辩,就凶猛地向小羊扑去。”这就留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于是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羊被狼吃掉了吗?”让学生展开想象。有的说:“可怜的小羊斗不过恶狼,被吃掉了。”有的说:“这时猎人来了,打死了恶狼……”这些闪着智慧和情感的创新性的想象是十分美好的。因此我们要深挖教材,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启迪学生创新,使学生成为自主的探究者。
二、培养讨论习惯,激发创新意识
讨论实质是相互诱导、相互激活。在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间展开讨论,能为学生思索提供最大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学《称象》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后讨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通过比较,学生知道曹冲的办法既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又没有伤害到大象。然后讨论:“他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让学生明白:曹冲的办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是认真听别人议论,从中受到启发和平时注意观察,善于动脑想问题的结果。最后讨论:“如果是你,会用什么方法来称大象?”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具有探索性的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探求答案,鼓励他们敢想、敢说,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自由灵活的状态,这样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倡导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形成的主要形式。在教学中倡导求异思维,鼓励创新,就是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能力勇于提出新的主张、办法来。如,教学《落花生》时,有的同学说他不同意文中父亲的话,他不愿做花生等待别人来发现自己,如果别人发现不了,你不就一辈子埋在深深的土里吗?古人都有毛遂自荐,现代人更要懂得推销自己、宣传自己,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在教学《小猫种鱼》时,有的同学说小猫虽然盲目模仿别人,秋天什么也收不到,但它是一只乐于向别人学习,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获的、勤劳的小猫。学生的这些观点很有创造性,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欣赏这样的观点,倡导求异思维,促使学生思维跳出固定的模式,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四、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的“学”,不在于满足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最集中,求知欲最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喜悦。如,教学《咏柳》时,学生通过学习已经知道这首诗描写春风吹拂下柳树美丽迷人的姿态,赞美了春天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喜爱春天的感情。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么美的画面,你能把它画下来吗?”这个要求激发了大家的兴趣,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的柳树各具姿态,美丽迷人。我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吟诵古诗,于是孩子们兴趣盎然,整节课使枯燥乏味的古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另外,还有讲故事、知识竞赛等,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使学生进入了一个豁然开朗的崭新的知识世界。
参考文献:
[1]杨丽娟,毕森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07(20).
[2]朱曦.创造教育概论[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05.